5月17日,腾讯研究院公开课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数字经济及其所带来的机遇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琼就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及数字经济与智慧民生分指数的关系进行了解读。以下是其演讲实录:
刘琼演讲视频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跟大家聊一下智慧民生分指数有哪些新的数据发现?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我们今年是第三年在做这个指数。在这三年里,我们一直在对指数模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所以在讲数据发现之前,我想先用一两分钟时间介绍一下智慧民生分指数在体系上的一些调整。
从产业环境来看,现在移动已经在向全球各行各业加速渗透。就中国而言,我们认为移动的基因会更加深入骨髓。目前从移动时长来看,虽然我们不是最长的一个国家,但是目前移动时长占桌面端的时长已经达到93.4%,仅次于沙特和阿联酋。
可以看出在整个移动方面,中国的这种应用习惯已经基本培养完成,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在政务领域,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移动平台正在成为政务服务主流的一个分发渠道。我们梳理了六大平台,从最上面来看,可以看到传统的一些平台,比如政府网站、政务APP,包括微博,其实这几年它的增速是在不断的放缓和收缩的。而相对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比如说我们的移动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不管是用户数量,还是服务上线数量,都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样的环境的变化对于指数会有两个直接的影响:
第一,样本数量会越来越大,今年移动政务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6个亿,为指数分析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可分析的样本。
第二,在基于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对于指数体系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小的调整。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去年这个时候,这个板块还叫智慧城市。我们与其他的大而全的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会更加强调智慧城市的这种建设成果在移动端的体现,特别是在用户侧。因为大量的用户侧的数据,所以我们在今年的指数体系里面,直接加入了一个新的指标,就是用户满意度。由用户直接对每一项服务打分,我们也把它加入到这个指标体系里面。这样的话,指标体系会更加的综合。
基于2.6亿的用户数据,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这里用五个数据进行了概括:
第一个就是90.42%,这其实是智慧民生分指数全国平均的增长水平。一年的时间,基本上翻了一倍。其实可以看出来,2016年智慧民生发展其实是非常迅速的一年,我们也称它为移动大发展的元年。
第二个,从城市维度来看,我们头部的前100位城市里面,有96个城市的排名名次相对2015年发生了变化。这样看来,大家都处于你争我赶的一个态势。
第三个,从城市类型来看,我们会发现四五线城市增长动力会更加强。
第四个,智慧民生对11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的贡献度达到50%以上。可以从数字看出智慧民生对数字经济的贡献度。
另外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智慧民生在消弭民生方面的数字鸿沟有显著的效果。
下面具体来看每一个数据背后的逻辑。我们把全国平均增速水平作为分割线来看每一个省市具体的发展情况,图中蓝色的点代表每一个省的同比增速,橙色的点代表每一个城市具体的智慧民生的发展水平。如图,每一个省的分指数和它的增速呈现倒挂的态势。
北京和重庆的交尾增速最慢,但是整个发展水平仅次于广东,是处于前列的省份。而相比之下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这些省份,比如新疆、甘肃、广西,它们的增速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整个发展水平还是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
指数值和增速之所以呈现倒挂的态势,主要还是因为各个地区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比如像北京和重庆,先期发展已经比较好,同时已经有先行的优势和基础,大部分指标发展都已经比较稳定了。如果再保持高速增长,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这个也不是没有例外。
比如广东,广东无论是今年的增速还是绝对值,都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兄弟省市地区。追究其内部的动力在于省内的差异不停的被拉小。比如说在深圳和广州这两个头部城市的带动下,其他周边的城市,比如东莞、肇庆、佛山也在大力推进他们的智慧民生,所以使得整个广东省在2016年的表现非常好。
这样一个你争我赶的态势在城市维度也非常明显,我们把头部100位的城市在这两年的位次变化做成一个曲线图。大家可以看到越到后面,它的位次曲线图抖动的越厉害,特别是排在后面的城市在这两年位次的变化,最高变化幅度能达到200个位次以上。我们称它为黑马城市,而这些黑马城市多数来自于我们的数字四五线城市,那也是智慧民生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
在增速前100位的城市里面,有64席是来自于数字四五线城市。同时其中有23个城市是因为凭借高增速首次进入到全国智慧民生的前100位城市当中。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此高速增长的增速,它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哪里?我们可以把增速再进一步分解到各个维度。
每一个类型的城市,它的发展动力其实不太一样。这里我把它总结成从“秀肌肉”到“拼内功”。“秀肌肉”,我们把每一个类型城市增长最快的两大维度和增长最慢的一个维度,可以从图中很直观的看出来。比如五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增长最快的是灰色和蓝色条。灰色代表的是用户数量,而蓝色代表上线的重点服务的数量,其实这更多是在秀它的肌肉。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有多少用户数,又上线了多少的服务。
再来看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它们其实在早期就把肌肉给秀完了。后面如果要实现进一步的增长,就要拼它的内在。所以它的增长动力,更多来自于质量本身,比如代表它内在功力的回流率。回流率是什么?回流率就是这个月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在下个月同样使用该服务的用户的比例。可以看到在一线城市,因为不断完善的服务质量,使得它的回流率在去年提高了300%多,从整个发展路径来看,每个类型的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增长动力源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这三个数据我们还是在从智慧民生谈智慧民生,多半处于比较自嗨的阶段,那么,智慧民生在整个数字经济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在数据里面也发现了一点点的迹象。我们会把数字经济从初期到中期再到高期分为5个发展阶段,再把每个板块的指数对于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做成纵坐标,越往上贡献度会越大。
先来看一下智慧民生,是处于最下面天蓝色的部分。在发展的初期也就是阶段一和阶段二,它的贡献度其实是非常高的,在第一阶段的峰值已经达到92.5%,这个是智慧民生的贡献度。
相比之下,随着数字经济不断的发展,智慧民生对于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其实是在下降的。比如到第二阶段就已经下降到了60.1%,相比之下我们产业对增长的贡献是在不断的升高和开始慢慢发力;比如说第四阶段已经达到48.1%,将近一半的增长是来自于产业;发展到第五阶段,更多的是代表一些创新的东西,比如我们新的基础设施、创业创新,它对于数字经济的增长的驱动力慢慢开始显现。
从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的话,智慧民生对于数字经济更多的是基础性和催化剂的作用。一方面智慧民生对数字经济、产业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像很多新的技术,比如说云计算、大数据,买单方其实很多都是政府部门。第二个层面,好的智慧民生的发展其实更有助于降低创业创新活动的行政门槛和成本,有助于提高创业创新的效率,来激活产业的发展活力。
这是从经济层面,从社会层面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智慧民生对民生的数字鸿沟有消弥的效果。
我们选取了公安、医疗、人社、公积金等移动服务平台四大头部服务,来看一下他们在各个类型城市的可获得率。我们发现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很多重点服务,特别是在数字四五线城市可获得率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公安服务,2016年的可获得率已经达到51.91%,已经超过了一半。这个不光是它的绝对值的上升,同时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的缩小,同样拿公安服务来说,在2015年的时候,五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达到85.99%,到了2016年,这样的鸿沟已经缩小了一半,现在是48% 多。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发现:用户对于这些不同城市类型的服务,满意度其实差别不大。每个类型,四五线城市满意度比一线城市仅仅低到1.79%,这种差异其实很小,对于我们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非常好的、很有力的信号。这是我们在智慧民生分指数的一些重要的发现,基于这些发现,政府作为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发展他们的智慧民生,我们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策驱动。去年指数刚发布完以后也开了一个专家会,当时有一个专家建议,我们应该把国家扶持政策作为一个因子考虑进去。我们今年在数据上面也做了一下例证,就会发现像工信部、发改委、住建部等认定的智慧民生试点城市的智慧民生发展水平,无论是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每一年的增速,都要普遍高于非认定的城市,同时他们与非认定城市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可以看出来政策驱动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创新驱动。可能谈到创新驱动,大家第一想到的是要做技术创新。我个人认为对于政务产品来说,技术创新随着生态越来越大,很多创新公司包括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把很多能力开放出来,对于政府来说技术创新的应用门槛是在逐步降低的。更重要的创新应该是在观念上的创新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观念上的创新,讲一个比较正面的例子,今年有很多形式上的创新和观念上的创新都在两会上有体现。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上面印了二维码,包括中外答记者问、评审都开始用直播的形式,还有很多地方政府会用VR的形式等等,其实都是在做观念上的创新,还包括一些医疗服务。更多的一些体制和机制上面的一些创新,都是在同步的跟进。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回归到服务本身。去年我们在跟地方政府做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个部门的公众号怎么运营成10万+的大号。我觉得这里有一点点误导,移动平台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对信息的传播和公开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服务本身来说,不光是它的服务的扩散,包括服务半径、服务渠道以及服务效率,相对传统的PC平台来说,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跟信息公开的价值没办法同等而语。
拿大家经常用的手机缴纳交通违章的罚款来说,现在很多城市都可以做到在60秒内完成。如果再退回到传统的平台或者银行、办事大厅,效率是没有办法比的,所以我们觉得服务本身更重要。
另外通过数据发现,好的服务会更容易留住用户,回流率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发现整个用户回流率每个月全国平均水平已经达到25%,也就是说每个月会有25%的用户会再回来使用同一项服务,在服务做的更好的一线城市里面,它的回流率会更加高。
我们再来小结一下刚刚分享的内容,其实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
第一,在产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指数体系做了哪些调整。
第二,我们有哪些新的数据发现。可以概括为两点,整个智慧民生在数字四五线城市的推动下不断的下沉和扩散。对于数字经济而言,智慧民生更多的是起到基础性和催化剂的作用,同时对于消弥数字鸿沟也有一个显著的效果。
第三,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它的智慧民生。应该找准位置,综合运用政策、创新和服务三大驱动力量去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腾讯研究院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