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身厨房
《养生堂》之养生厨房,传递健康养生知识。更有每日菜谱,为您带来美食、精神双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痛心!已致1人遇难,28人失联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情况属实!官方通报:停职调查 ·  3 天前  
LADYMAX  ·  11条要闻|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养身厨房

冬季煲汤加点“它”,补五脏,强体质!但煲汤禁忌、喝汤误区,可别犯~

养身厨房  · 公众号  ·  · 2020-01-10 17:00

正文


点击上方“ 养身厨房 ”→再点击右上角“…”→选“ 设为星标

设星标,找养身厨房更方便!



一到天气冷的时候,就想喝一碗热腾腾的汤。喝汤对于很多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吃饭的仪式,更是养生进补的一种方式。


而很多注重养生的人,在熬汤的时候会添加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增加补益效果,那你知道有哪些材料适合冬季煲汤使用吗?


放对辅料,营养加倍


煲汤要放料,但也不能随意放料。食疗养生也讲究顺应天时,放辅料时要识别其属性和功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补益效果。


1
润肺滋阴——玉竹、麦冬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进而不少人有 口干、上火、鼻塞 等症状;此时步入冬季,寒气来袭,空气质量降低,肺脏就更容易受损。相关数据显示,近 80% 秋冬常见病都与呼吸道密切相关 ;另外根据中医四时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此 冬季养生更强调润肺滋阴


玉竹和麦冬都属于百合科植物,二者都是养阴生津的常用药材,煲汤时可以添加 10克左右 的量。


玉竹 入肺、胃二经,甘寒质润,具有 滋阴润燥、养胃生津 之效,常用于 燥热咳嗽、咽干口渴、虚劳发热 等症。



麦冬 养阴润肺 ,还能 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而且现代医学证实其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帮助降血糖的作用。适合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嗓子痒)、肠燥便秘 的人群。



提示 寒性体质、经常腹泻、有风寒咳嗽的人群 都不适合吃玉竹和麦冬。


2
补肾固精——枸杞、芡实


俗话说“一秋肾三虚”,秋冬交替之际也正是肾脏较为虚弱的时候;而且冬季主闭藏,肾则有藏精之能,因此冬季宜补肾。


在中医学认识中, 枸杞 主要有 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的功效,常用于 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视力减退、夜盲症 等;另外现代医学也证实,其所含的枸杞多糖能帮助 调节人体免疫力、对抗肿瘤



枸杞虽补肾精但却不固涩,对吸收较差的人来说,容易流失营养,这时就可以添加一些芡实。


芡实 主要作用是 固涩收敛、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多用于 脾虚久泻、遗尿频频



注意 :两种材料都不适合本身火盛、食滞不化、大小便不利者。


3
补血健脾——桂圆肉、山药


随着天气渐冷,很多人容易出现 手脚冰凉 的情况,而 补气血 则能起到改善作用;另外,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缓慢,再加上冬天人们偏好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引发各种 脾胃不适 。对此,推荐在煲汤的时候加入 桂圆肉和山药。


桂圆肉 性温味甘, 益心脾、补气血 ,对于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惊悸症状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山药 能补三焦,既 健脾益胃、助消化;又滋肾益精;还润肺养阴 ;特别适合 冬季脾胃虚弱人群进补前食用 。另外,山药中的多巴胺还有促进血液循环之效,黏蛋白能护血管弹性,对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好处



料加得好,还要煲法正确才能更好地获取营养,因此,煲汤的一些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晓:


煲汤有三忌


一忌中途加冷水 :中途添加冷水会使肉质收缩, 影响汤的风味 。最好在一开始就加入 比材料多3倍左右的水 ,若中途实在要加水,应该加热水。


二忌早加盐 :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易使汤色发暗。推荐在 出锅前加入盐


三忌煲太久 :很多人一锅汤一煮就是四五个小时,认为煮得越久,营养渗入越透彻,但其实熬煮的时间越长, 营养素的流失越多、损坏越多 汤中的嘌呤含量却越高 ,对高尿酸人群更不友好。


肉汤一般 0.5-1小时 左右即可,而像炖骨头、猪脚、蹄筋之类的可以煮久点,但 不要超过3小时



除了煲汤的方法要注意,喝汤也要注意避免“误区”。


正确喝汤避“误区”


1
汤要趁热喝?


“趁热吃、趁热喝”,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能听见的话,尤其是现在天气冷,汤水很容易冷掉,更要快点吃。但这种行为很容易损伤食道黏膜,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


食道和口腔黏膜温度多在36.5-37.2℃,适宜的进食温度是 10-40℃ ,最高不能超过60℃。因此喝汤别太热。



2
只喝汤不吃肉?


熬了很久,肉中的营养都在汤中,多喝汤就够了?


相关实验却表明:即使熬煮6个小时,像鸡肉、牛肉、鸭肉等肉中的 蛋白质溶出率只有6%-15% 其余都在原料中


汤的营养其实远不如吃肉 ,而且汤中的食盐、油脂含量并不低,肉汤中的嘌呤更高,也就更容易 引发 肥胖、高尿酸症、痛风 等。但不论是吃肉还是喝汤,都应该 保持适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