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哥的小黑屋
互联网公司的野望,线下零售的忧虑,商业地产的彷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通知!考试时间定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终于官宣!成都多场大型演唱会定档! ·  3 天前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即将上线!成都5000万消费券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哥的小黑屋

互联网反垄断大趋势从开始到落地,出人意料的快

家哥的小黑屋  · 公众号  ·  · 2021-04-10 13:51

正文

去年我写过一个文章: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一个长期大趋势开始了

今天上午就出了一个重磅新闻,阿里巴巴被处罚182.28亿,占到2019年 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

细节大家可以去看看新闻通稿。

基本可以确认,长期大趋势开始落地。

首先是反垄断的调查并非点到为止。

182亿,4%,这种规模的处罚肯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查。

新闻里面一些词语,也可以看出来:

“扎实”、“大量”、“广泛”、“深入”、“反复”、“多次”。

互联网反垄断,是来真的。

而且第一个大罚单只过了5个月左右,动作也着实很迅速。

造成的直接影响是,目前广泛认为的,包含有垄断特性的其他公司, 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承载了太多红利。

  • 比如国家鼓励科技企业的政策,包括对某些擦边球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比如从通信、到网络、到各类机构多年建设基础设施,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商业模式的基石;

  • 再比如各部门和地方对这些企业真金白银的减免。

在美国人卡科技脖子的时候,互联网企业作为和发达国家代差并不大的行业,本来应该站出来为双循环、为科技爬坡做贡献。

结果去年最火爆的,是社区团购。

说起来当然是天花乱坠,还走的是低价抢占市场,形成局部优势以后割韭菜的商业模式。

所以这次的182亿,显然是给其他人敲响警钟——敲山镇虎。

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否则按照之前处罚上市公司,几十万了事,垄断的公司们反而更肆无忌惮。

一个附带的好处,很多平台型公司虚报交易额的毛病,可能也会改改吧。

(手动狗头)

然后是调查结果涉及了多种垄断的要素

调查认定的“二选一”,不只是传统垄断中的“市场地位”、“规则”和“奖惩手段”实现的, 提到了“算法”和“数据”。

互联网垄断的一大新特色是利用新技术实现或者维持垄断地位。

这次调查认定结果,对其他互联网公司,哪怕不是电商,敲响了警钟。

这里不得不说,对巨型科技企业实施反垄断调查,难度不小。

如果团队里面没有技术专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各种细节堆过来,很容易就被绕进去了。

从短期内解决如此复杂的调查工作来看,监管在互联网反垄断的人力物力投入上,准备非常充足。

这么看,互联网反垄断也绝对不是点到为止。

阿里如此复杂的业务和技术都能搞定,其他互联网公司找借口有用么?

关注 互联网企业的 前一阵子 都注意到了, 充电宝、单车、 外卖平台、 共享出行,过去半年以来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多。

你看吧,早上起来出了新闻,各个企业都要表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