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大咖
架构师大咖,打造有价值的架构师交流平台。分享架构师干货、教程、课程、资讯。架构师大咖,每日推送。
“手机越做越大,电脑越做越小,过两年估计大家要扛着一台 65 寸的电视机打电话了”,随着这两天华为三折叠、苹果史上最大屏 iPhone 16 Pro Max 手机的发布,不少网友调侃道。
本是一句玩笑话,殊不知,最近还真的有人把电视改造成了手机,顺便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大的功能性 iPhone 开端
事情的主人公是来自 YouTube 的博主 Matthew Perkins(昵称:DIY Perks)和 Arun Maini(昵称:MrWhoseTheBoss)。
作为一名 DIY 深度爱好者,Perks 构建过隐形的 PC、双层 LCD 显示器、一艘潜艇、“会呼吸”的 PC、4K 家庭影院投影仪.......
而 Arun Maini 是一名科技博主,测评过多款手机,其势要构建地球上最伟大的科技社区,在 YouTube 上拥有 1950 万的订阅者。
近日,其二人聚到一起,希望能参考 iPhone 15 Pro Max,打造一款世界上最大的 iPhone。
当论及为什么要制造一个巨大的 iPhone?
Arun Maini 透露,他们的 YouTube 账号在订阅者数量上即将超过苹果公司官方号,所以他们想要设计一些特别的东西来纪念这一时刻。
二人经过沟通达成共识后,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创建世界上最大且实际可用的 iPhone。显然,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手机是开发商经过多年的迭代,所有功能、按钮包括屏幕、扬声器、摄像头等配置都是齐全的,要想 DIY 一部“大手机”,意味着所有这些设计都需要等比例放大。
第一次尝试:88 英寸的屏幕进了“胶水”
几经斟酌,该团队挑选了一台 88 英寸的 OLED 电视作为屏幕。相较而言,OLED 屏幕能与 iPhone 在图像质量上匹配。不过,这块屏幕毕竟只是一台电视,缺少触摸功能。因此,DIY iPhone 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它变为触摸屏。
Perkins 表示,虽然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大尺寸的触摸屏显示器,但它们不少是基于过时的 LCD 技术,这不符合项目的要求。为了坚持使用 OLED 屏幕,他们计划模仿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做法,通过直接在上面粘贴一个触摸屏层来实现触摸功能。
最终,该团队也设法得到了一个符合精确尺寸的触摸屏层。
不过,触摸屏层虽然有了,也并不是直接贴在电视上就能直接用的,该团队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触摸层直接与电视玻璃表面接触时,它无法正常工作,因为电视屏幕上的 OLED 阵列会产生太多的干扰;同时考虑到电容式触摸膜并不是设计来直接贴合到这种类型的显示器上的,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也实属正常。
通过实验,此极客小团队发现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先铺
一
张亚克力(丙烯酸树脂)板
将触摸膜和电视屏幕分开,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缓冲区,让触摸膜正常工作。
然而,在触摸膜和屏幕之间加一层会让整个屏幕看起来脏兮兮且失真,此举显然也降低了 OLED 屏幕的优势。
学习开发商制造智能手机的做法,Perks 在 DIY 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名为光学透明粘合剂(Optical Clear Adhesive, OCA)的特殊胶水进行层压。这种胶水能够将两层材料无缝粘合,同时优化光线的通过路径,从而保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不过,光学透明粘合剂只有在暴露于 UV 光(紫外线)下时才会固化,而且由于屏幕太大、粘合剂很粘稠,该团队经过了两天的连续工作,才让整块屏幕中粘合剂完全固化。
下一步就是粘贴触摸层。
Perks 同样直接在屏幕上倒入光学透明粘合剂,把触摸层粘在上面,结果却发现,整个屏幕中虽然大部分是清晰的,但在边缘处,一方面,由于胶水太薄,导致脱层,形成了气泡;另一方面,当打开电视屏幕时,屏幕上有可见的线条,一些像素表现异常。
顿时 Perks 心里也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经过检查,该团队发现,部分胶水溶解了显示屏外圈的密封圈,渗透到了 OLED 显示屏内部,损坏了里面的电路板。尽管 Perks 想尽办法去清理了,但由于结构限制,许多地方无法触及,最终导致这台显示屏电路损坏,屏幕报废,第一次尝试就此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尝试:电视屏幕爆改为触摸屏
“这非常令人沮丧,但我不会放弃,与 Aaron 商量后,我们决定再试一次,这意味需要一台全新的 88 寸电视和全新的亚克力板。这次,为了防止胶水再次进入电视,我们还使用了低模量高粘性的密封硅胶填充了电视周围细小的缝隙”,Perks 说。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Perks 等人这一次尝试也更加谨慎,毕竟一个屏幕价值也不菲。
在安装触摸层时,为了确保质量,他们将触摸层交由专业公司 Pro Display 处理,有效降低自行粘贴可能带来的风险。尽管过程仍然紧张且费力,但最终好在成功地完成了。
由于屏幕较大,该团队还延长胶水固化时间、将紫外线灯放置在更远一些的位置,以降低表面温度,确保胶水均匀固化,防止出现未固化的区域。
最终,显示屏呈现出接近工厂级别的高质量完成度,没有气泡、没有脱层、甚至连一丝灰尘都没有,而 88 英寸的电视配备 8K OLED 触摸屏的整体表现也非常不错。
为了让这块屏幕看起来更像 iPhone 的“正脸”,Perks 选择在显示屏上切割出一个黑色边框。具体做法是在整个显示屏上贴一层黑色的乙烯基膜,然后使用一个定制的工具在距离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划一条线,这样就可以把中间部分的乙烯基膜完全移除,留下一个边框,让显示屏看起来更加漂亮。
这波操作下,一个巨大的 88 英寸顶级 OLED 电视,被 DIY 改造成了一个真正的电容式触摸屏,并且它的外观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 iPhone 面板一样。
Perks 表示,「真是太疯狂了。为了达到这个阶段,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我真的松了一口气,因为
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成功制作这个显示屏
。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而且非常成功,几乎是完美的,说实话,这真的很神奇。」
用上 Android 的 iPhone?
在「巨型 iPhone」有了“前脸”之后,接下来,是时候为它造一个“后背”——建造一个框架来支撑这个显示屏。
Perks 表示,考虑到最终成品可能会非常重,所以需要尽可能地减轻重量。因此,在框架材料上,该团队使用了铝合金桁架。
值得注意的是,框架里面需要安装很多电路、组件、配置等,自然需预留一些空间、洞口。基于此,Perks 使用了专业设计软件 SketchUp 制作了一个数字模型,精准地预留好组件相应的位置,以确保不会漏掉任何一个零件的安装孔。
该设计图中有许多开口和安装孔,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精确切割。框架做好之后,就到了安装线路环节。因为电视本身自带 PCB 板,这些板负责视频信号处理和电源供应,Perks 选择直接将这些板迁移到这个框架中。
由于这些板子也会产生一些热量,因此需要安装风扇来循环空气并保持冷却。这些板子的加入将使电视能够正常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接下来,该团队需要通过这些向屏幕发送显示信号,使电视能够像智能手机一样工作。
问题是,iOS 操作系统是高度封闭的系统,目前没有办法在不诉诸仿真的情况下将其在外部触摸屏上使用。
有些无奈的是,最终该团队选择了一种最不像苹果的行为——
使用竞争对手Android 的操作系统
。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 Bliss OS 的定制版 Android,此系统可以安装在普通的 PC 硬件上,并且完全兼容这种插入式触摸屏界面。
虽然这款系统在最新硬件上运行可能会有些棘手,但是在好友的帮助下,Perks 找到了一组完美兼容的组件。把这些部件整合在一起后,就可以直接放入框架并与电视输入端口连接。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搭载了 Android 的“iPhone”也可以实现巨型的灵动岛。
不过这款手机没有运行 iOS,同样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质疑这款创纪录的手机是否能公平地称为 iPhone,尽管其精心的设计彻头彻尾都是苹果的风格。
相机、手电筒、扬声器、按钮等其他设置
有了基础的硬件,接下来,就要
开始设计手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相机系统。
Perks 解释道,苹果在其手机中使用的相机非常注重质
量,包括多个不同焦距的摄像头以提供最佳的图像质量。
在 DIY 时,Perks 选择的是一款
Canon R5 4500 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作为主摄像头
,它配备 28 毫米镜头。本以为 Perks 会将这款相机拆解安装到「巨型 iPhone」上,没想到的是,他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直接通过一个支架将相机密封到框架内。
事实上,这款相机具有完整的无线功能,这意味着它可以与 Android 环境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图片传输。
紧接着,为了实现类似 iPhone 的长焦拍摄功能,该团队选择了一款具有强大变焦能力的相机(RX10 Mark I)作为长焦摄像头。由于这款相机的镜头具有伸缩性,它肯定不能像主摄像头那样安装。
经过深思熟虑后,Perks 采用了类似于智能手机中的镜面反射技术,其在这款长焦相机的上方安装了一个 45° 的镜子,将光线反射到相机上。这个镜子边上还配备了电动马达,可以调整视角,这对于固定不动的大设备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配合这个大型项目,该团队还在摄像头的上方选择了一个 400 瓦的工作室级 LED 灯作为手电筒。由于其亮度极高,需要一个水冷却系统来散热。通过添加透镜来聚焦光线,使得闪光灯的照射范围更广且更亮。
与此同时,Perks 等人还在摄像头边上放置了一个电源,该团队甚至开发了一个应用程序,用于在操作系统内控制手电筒的亮度,就像在 iPhone 上可以调节手电筒的亮度,并使用各种基于继电器的故障安全装置来保护 LED。
在 DIY 过程中,该团队发现由于空间有限,传统的扬声器系统无法直接使用。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质,Perks 设计了一个传输线低音炮阵列,利用特制的丙烯酸管延迟来自驱动器后部的声波,使其与正面声音波相叠加而不是相抵消。
中频声音则由定制的密封盒内的中频驱动单元负责。为了增加高频的明亮度,还加入了小型的空气动力变压器高音单元。
现在内部结构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再来看看其他的设计:
-
侧边按钮: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侧边按钮被设计得非常巨大,并且使用空气动活塞来减慢按钮按下时的速度,从而增强了操作的感觉。按钮的外壳是 3D 打印的,并配有机械触点确认每次点击。为了美观,该团队还定制了实心铝制的按钮帽,使它们看起来像巨大的 iPhone 按钮。
-
为了使设备更像 iPhone,顶部和底部的边框需要开一些大孔,以便让扬声器的声音不受阻碍地传出,并允许足够的空气流通来冷却内部的高功率硬件。
-
侧边的边框更接近真实 iPhone 的设计,只有按钮的开口。这些边框是磁性安装的,以便于后期添加重型把手,因为设备的重量很大,需要把手方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