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中读×国家人文历史
联合征订开启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一样,对历史提不起兴趣?
那些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存在于很远之外的人,出现在课本上、试卷上,简直就是抽象天书。
《家有儿女》剧照
没资格嘲笑孩子,因为“俺也一样”,对不发生在当下的事,丝毫没有觉察度。
直到偶然的机会,
看到有意思的细节,开始把史书里的人当成“活人”,
才领会到历史的趣味。
比如说,
历史上“最好玩的皇帝”雍正。
作为
清代最勤奋的皇帝
,他是九子夺嫡的赢家,是设立军机处,
一年只给自己放三天假的传奇劳模
。
在清宫剧里,他更是“御用男主”。无论是
《
步步惊心
》里深情傲娇的四爷
,还是
《甄嬛传》里冷酷狠厉的大胖橘
,都令人印象深刻。
他还是中国cosplay的鼻祖。
在故宫博物院,馆藏了一幅《胤禛行乐图册》。雍正帝让画师将他的模仿秀一幅一幅画下来——西洋假发刺虎的行者,乘着木槎的脱俗仙人,弹琴觅知音的高士,或者是江边独钓的蓑衣渔翁......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竟然是
烤鸭行业的“祖师爷”;
画出《清明上河图》的
张择端
,《千里江山图》的
王希孟
,竟然都是
宋徽宗的学生。
数万年前的
三星堆
,明明是考古,却考出了“比现代文明更文明”的文明。
蝉时雨、梅熟日、樱笋时……这是只有中国文字才能写出的浪漫时间雅称……
从有意思的人和事入手,
孩子开始和我抢着了解历史。
看进去了,才真正开始领悟,
“太阳底下无新事”
是什么意思。通读了历史,才见得到各种历史大势、各种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历史的纵线上看人生百态,看懂人性、读懂人心,
人也会变得更加通透、坚韧。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
“既读史,就要读正史。”
野史、八卦看多了得不偿失,误读倒不如不读。
到哪里去寻找
靠谱的专家学者、经过时间检验的“老牌”读物,
来保障自己和孩子迅速获知热点、博古通今,读到有深度又有洞见的内容?
背靠人民日报社、被誉为“纸媒良心”的
《国家人文历史》
,和深耕人文、有200+专家学者坐镇的
三联中读
,便是可靠选择。
作为
“国家级”老牌人文历史期刊
,
《国家人文历史》
是如今国内杂志界的顶梁柱之一,屡次获得业内期刊荣誉大奖。
巴黎奥运会如火如荼,它带读者云游卢浮宫、凡尔赛宫,领略从古至今的建筑经典、学术瑰宝;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它第一时间邀请业内学者、教授,挖掘背后历史。
一流学者
撰写的内容,竟然也能
出了名的有趣、好玩
。
《知否》
王大娘子父亲“配享”的“太庙”到底是什么?
《荆轲刺秦》
中“王负剑”的具体操作方式是?
《清明上河图》
里的市井众生是怎么“玩转”穿搭的?
……
别说孩子,就连我,都忍不住问一句——快说,怎么来的?
而作为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化类周刊”的官方知识平台
,
三联中读
收录了海量的社科人文类视听资源,多次入选知识付费TOP榜单的口碑好课,还汇聚了无数学者大咖、知识红人。
在这个深耕历史文博的平台,总能听到那些鼎鼎有名的专家,亲口分享几十年的研究。
比如说,全家人都很喜欢听的精品课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
三联中读居然请到了考古大咖、一线考古队长来分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
,良渚古城发掘领队
刘斌
,二里头考古队长
许宏
,前殷墟考古队长
唐际根
……真的“挖”过的人,能讲出地面之下的真实。
内容也很丰富。
从新时期时代的良渚古城,到夏商时期的二里头,再到商朝的殷墟、秦朝的秦始皇陵、西汉的海昏侯墓……一门课程,涵盖了一部书的体量。
……
不仅如此,三联中读的选题之广,也让人充满了兴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藏着中国历史DNA的《史记》,历史上的人口流动轨迹……每一个选题都值得探寻一番。
今年双11,三联中读和《国家人文历史》携手联合征订,买1得5:
②《国家人文历史》实体杂志
(2024年全24期) 价值¥480
③
《国家人文历史》实体杂志
(2024年11月、12月共4期) 价值¥80
⑤限定款诗人文艺帆布袋
总价值超过1087元的套餐,现在不到5折即可入手。想要了解一点历史、或者带着孩子一起走近历史的人,别错过。
▼点击下图,参与联合征订▼
《国家人文历史》有什么?
以
“真相、趣味、良知”
为核心价值,以
“人文家国、历久弥新”
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是《国家人文历史》多年来的办刊宗旨。
它是
“知识精英的枕边读物”
、无数专家、学者、知识青年心中的“良心纸媒”。
很多读者朋友,订阅杂志后纷纷留言好评:“至少我订过的所有杂志当中,这本是最好的”;“既能学到严肃的历史知识,又能了解到历史有趣的一面”;“这套杂志覆盖了许多内容,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还有网友表示“我可太爱买这本的过刊了”,“讲得很透彻,会一直看下去”。可见《国家人文历史》在读者心中的口碑和分量。
“纸媒衰微的今天,《国家人文历史》依旧保持着每期超高的订阅记录”,
这背后,是一支高质量、高水准的主笔、编辑和记者队伍。
全年24期,每期策划一个专题,囊括古今中外,覆盖考古、文物、艺术、建筑、文学、电影、自然、地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在栏目设置上,【封面故事】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高深而不艰涩,考究兼具考据;
【人物】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
【旅行】走过恢宏的历史,观察文化的印记,感受文明的精神;
【视听】遍览辉煌乐章里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中的人文故事;
【唯物】洞悉收藏家心中的天地,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图志】通过历史图片,见证鲜活的历史。
另有散页、声音、年历、微言、外刊、读书、专栏、题酷等趣味栏目,可谓众说纷纭、维度深入且多元。
每本9万字,一百多页内容,
“每期主题不同,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能够满足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对强化自身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读者说起印象深刻的期数如数家珍:
“290期的《虎年说虎》,很有意思,可以了解虎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虎在思想中的意义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023年2月的期刊讲的是《红楼梦》的世情百态和生活百科。”
“特别喜欢讲《危险方法》里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故事的那期。”
装帧方面,杂志采用16开超大开本,全彩印刷,收录古今艺术名画、真实摄影作品,带读者沉浸式穿越历史,见证那些或激动人心,或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
从创刊到现在,《国家人文历史》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学术界的话语平台、新锐者的思想阵地和文史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如果你还没有入手过它,现在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点击下图,立即拥有
有什么?
截至目前,三联中读已拥有近1000万听友,出品课程第三方机构评分平均8.7分。
从历史、艺术、文学、哲学,到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再到科普、生活方式,三联中读
“用做一本书的力气,来做一门课”
,精心打造
“你感兴趣的、但一直没来得及了解的”
知识内容。
在知识付费领域,它是让读者“沉迷近1000小时的神仙app”、“在高品质的基础上不断扩展领域”的有料媒体。
网友自发安利
有读者为它的「知识会员」服务续费了20年,有用户分享“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周末一个人独处时,戴上耳机,武装充实自己的大脑,浮躁和坏情绪退散”。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在我们疲惫的生活需要温柔的梦想的时候,这里是可以休憩和充电的避风港。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内含400+原创好课、200+权威主讲人、近1000部优质有声书节目、50+优质原创播客,以及知识管家专属服务。
他们都在三联中读
12大社科人文知识领域:
历史文博
,带你领略迷人的历史现场;
生活方式
,为你塑造生活的幸福感;
艺术专区
,旨在培养审美、扩色人生;
科普专区
,旨在拓展视野、激发创新;
思想社会
,聆听振聋发聩的声音;
时事热点
,敏锐把握时代的脉搏……等等。
近千部有声书节目,网罗文学名著、高分经典、口碑精选和现象级佳作,好书持续上线。
50+原创播客,「TALK三联」聊情绪、聊诗歌、聊天南海北,「365天听外刊」轻松快速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老九论财经」深度解析财经时事,「中场时间」揭秘中读课程制作的台前幕后,畅聊当下青年关心的趣味话题。
App内的课程,总价值69193元,普通用户单独购买S级好课要159元起,知识会员不仅全场畅听畅学,会员权益还将与日俱增。一位粉丝写评论直呼“太值了,甚至我都觉得应该涨价”。
总价498元,平均一天才1.36元,就能拥有一整个人文历史“图书馆”,尽享超高性价比!
出勤或零碎时段,图文视听、各种主题内容随你自由选择。自己用,送朋友,或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举多得,入股不亏。
下单后,你将获得:
②《国家人文历史》实体杂志
(2024年全24期) 价值¥480
③
《国家人文历史》实体杂志
(2024年11月、12月共4期) 价值¥80
⑤限定款诗人文艺帆布袋
用心做内容
质量高、超值
,是用户们评价中读课程和《国家人文历史》的高频词汇。
这些都离不开团队制作内容时的用心。
像很多人感兴趣的宋朝,三联中读打造了一个主题式的知识系列,《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带你全景式畅游这个时代,走进宋代思想家的深邃殿堂,将青绿山水画和清明上河图娓娓道来。
一些共学活动,例如“改变世界的女性思想家”“当我们聊科幻时我们在聊什么”“像古人一样优雅地生活”等,中读以线上选修课的形式,让你可以随时加入,从一个知识点,延伸拓展到无限议题。
语言学、哲学、医学等序列内部,各自的课程从人文趣味走向社科洞见,助你打破单维认知,成为多向度的人。
加入知识会员,跨年大课、好课名师、会员club、主题共学、各领域课程、积分商城、点亮学习徽章等7大权益持续更新,等你解锁!不仅好学,还很好玩。
而
《国家人文历史》
,在坚持知识性、可读性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文化现象和时事热点背后,挖掘历史细节与人物命运,突显人文精神与历史内涵。
以《观亚运 读杭州》这期为例,杂志采用“一座场馆对应一段杭州史”的方式,纵观杭州几千年的文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