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那么科技成果转化则是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由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所形成的物质资料的整体构成了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
元素级CVD硫化锌
当前,中国建材集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耐火材料、先进陶瓷、发电玻璃、人工晶体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支撑形成10亿元级别—50亿元级别—100亿元级别梯次布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布局,记者实地参观了中国建材集团的一系列成果。
在管庄,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耐火材料的技术攻关后,又在“熔铸耐火材料退火装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熔铸氧化铝耐火制品的半强制退火工艺,使得熔铸氧化铝制品的成品率大为提高,实现了产业化。国检集团是中央企业中以检验认证为主业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绿色产品认证建材组长单位、碳排放核查机构、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积极为国家绿色低碳提供技术支撑,核查20多个省市,24个行业,3000多家企业,已颁发2000余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
ROPV®海水淡化膜生产线
哈玻院乐普公司2023 年中标的大型国际海水淡化项目膜壳合计产水量为340.8万吨/天,在全球脱盐项目膜壳使用率大幅领先。
在枣庄,北京航玻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枣庄分公司已具备红外光学镜片超精密加工、镀膜、镜头装配全工序自主加工能力和完整的加工质量体系。据介绍,加工镜片数量达到每年十余万片,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实现创收5000千万元以上。
在淄博,山东工陶院依托高性能陶瓷透波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国内性能优异、规模较大的陶瓷天线罩制造基地,能够为航空、航天、船舶等多种装备型号提供关键核心材料与天线罩的快速响应,目前拥有年产万件透波部件的生产能力。陶瓷纤维膜产品实现了从膜元件到环保超低排放集成解决方案的重大跨越,在玻璃、焦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开发的系列化陶瓷平板膜元件、膜组件及膜装备,广泛应用于工业污废水、黑臭水体、饮用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气凝胶产品在水泥行业28个工程实现应用,节煤降碳效果显著;氧化铝制品高附加产品销售比例不断提高,出口业务持续稳固;石英陶瓷辊棒为光伏行业研发的高密度精抛辊道销售量突破5万条,成为光伏行业辊道第一大供应商。中材高新氨化物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导热氮化硅陶瓷基板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高铁、电机驱动模块、新能源充电桩等组件中,其年产200吨氮化硅陶瓷制品产线也已开工运转。
在蚌埠,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自主建成中国首条8.5代浮法玻璃基板示范生产线,实现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技术从0到1的突破,保障了我国万亿级信息显示产业的战略安全,是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创新实践。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全自动浮法玻璃拉边机,是浮法玻璃生产线的重要成型装备,已成熟应用于板厚为0.12—19mm的各类浮法玻璃生产线,产品范围涵盖电子玻璃、汽车玻璃、建筑玻璃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口至俄罗斯、韩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科研平台支撑,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显示产业链拥有TFT-LCD液晶基板玻璃和高强盖板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等一系列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成果,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国显科技作为产业链出海口,在成本控制、质量一致性、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及时交货、缩短市场推广周期等方面获得市场优势。
合肥南方水泥
在合肥,中国建材装备集团打造高端装备智造园区,自主创新建立建材产业高端装备体系,辊压机、立磨、选粉机、篦冷机、提升机、环保装备、计量装备、低压配电装备、智能装车系统、钢结构等核心装备和产品的生产能力,成为装备集团的技术装备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助力创新成果在产业端顺利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目前辊压机、立磨等设备在全球专项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位。合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新建的一条日产6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200万吨/年粉磨生产线,由装备集团提供全部核心装备,从设计到落地,按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化工厂标准,各项运行指标均优于国标Ⅰ级能效。
在苏州,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燃料电池氢气瓶、氢能储运容器、压缩天然气气瓶及高端工业气体储运装备为主营业务,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气体储运、无人机及特种装备等多个领域,拥有成都、苏州、九江、沈阳、济宁五个生产基地,各类气瓶年产能超过70万只(III型氢气瓶产能10万只/年,IV型氢气瓶3万只/年),车载CNG气瓶国内整车市占率70%,连续9年第一,燃料电池用储氢气瓶国内市场份额超30%,2023年市占率和公告率国内双第一。2023年,公司还获得70MPa IV型储氢瓶制造许可,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全智能自动化IV型瓶柔性批量生产能力的气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