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这些只是一眼看得到的影响,那些看不见的才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对中国。
我们都知道,对伊朗制裁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导致全球石油供给的不稳定。这段时间,油价凶猛上涨,就是源于市场对于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担忧。
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后,原油期货直线拉升,截至发稿,WTI原油再次突破70美元整数关口,创下2014年以来三年半的新高。与此同时,布伦特原油升至76美元上方,再创新高!
油价过快上涨,对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大国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除了芯片,中国的石油也高度依赖进口。海关(原油进口量)和统计局(原油消费量)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消费量之比)已经接近70%!
我国进口石油的价格高了,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汽油和柴油价格会跟随上涨。间接的影响就是,油价上涨会带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另外还会传导到化工品,导致工业品价格上涨。
一句话概括就是,
油价上涨会推升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历史数据分析表明,油价与CPI同比走势的相关系数在0.55左右。也就是说,2018年布伦特油价中枢从65美元上涨到75美元,可能会导致2018全年的CPI中枢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3%。
CPI达到3%是个什么概念呢?
3%是央妈调整货币政策的临界线。
也就是说,一旦油价超预期上涨,导致CPI突破3%这个临界线,央妈就有可能被迫加息。
从历史来看,
每当我国通胀过快上行,而经济表现比较强劲时,央妈都会把控制通胀放在首位,选择收紧货币。
就算央妈不收紧货币,由于美国也会因为油价上涨而导致通胀上升,进而导致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在此压力下,央妈也不得不选择加息。
不论从什么角度来推导,只要油价居高不下,央妈都会大概率选择进一步收紧货币。
如今,
我国经济债务率极大,房地产价格高高在上,连续加息势必会刺破泡沫,甚至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爆发了多起债务违约风波。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初截止到5月8日,国内共爆发了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的公司包括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中安消等近10家公司,涉及金额合计超过130余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