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晓雨
帝都新雨后,楼前现秋草。几场潇洒的朗雨,盛装的秋天如期而至。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天,风尚且温软,阳光也还热烈,早晚确已舒爽清凉。帝都的秋天,虽有雾霾这个不速之客如影随形,但是美丽依然,月余之后,红枫、银杏、黄栌会抢尽帝都之秋的风头,将堪比夏花娇艳。
生逢当下,通常都会存在时间焦虑感,已经错过了春天,现在正在错过秋天,笔者一向对盛夏望而却步只想尽快消磨,然而,对于秋天我却珍爱的不得了,可是又不知如何挽留这种醇厚之味。
季节有严格的秩序,节气是中国人四季生存的时间参照和背景,也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
因为人为赋予的诸多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这些通俗标准就不算立住,所以,这也加深了心灵的“秋乏”。
有人“乐秋”,有人“悲秋”,在大自然中,秋天扮演的仅是一个悲怀的角色?细品秋天,它有独特的声息,它有沧然的况味。人对于季节的真实感应与感知者的心境密不可分,就是同一个人此时彼时所处的心境也会有很大差别。如何看待秋之况味?刘禹锡有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笔者还是欣赏刘氏这种积极的品秋之心和赏秋之举。
秋之凄凉况味,一半悲秋,一半思乡。 “心”上有“秋”,则为“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如果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这时不能不感叹生命的虚度,秋天自然也就有了凄楚的味道。秋天有高傲的冷淸,秋天有空阔的心绪, 晨钟暮鼓、四季更迭,于是世间才生出了诸多的遗憾与哀怨。面对秋的萧杀之气,采取积极的对冲心态,虽心有不安,但此种不安终将平复,也终必平复!
秋之思念况味,也许是因为思念之节“中秋”在秋季的原因,思念才来的漫无际涯。闻秋声,恐怕勾起绵绵相思。不能高处望,恐断离人肠。劝君趁有好天气,出去快走踏清秋。如此一来,既解相思又赏秋景,一举两得。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秋里藏有苍老之味,老要张狂少要稳,无论年纪几许,都应抛却老气横秋的自负作派,换上一颗青春的心脏,让自己重新充满光芒。
每一入秋,人们就开始各种时令养生,虽然今天此文不讲进补之术,但是凡事科学有度为上。保持心情愉悦,适度锻炼,就会事半功倍。
季节在时间中循序轮转,多事之秋更需审慎,人们的伤口不是出自秋天,而是源于我们的无知和冷漠。批判地活,建设性地活都需要可嘉的勇气。当人群迷恋“审丑”和各种无谓“尬聊”之时,我宁愿立于清凉中去“赏秋”。
人生有趣难忘的时光其实与季节无关,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与人的追求、阅历、眼界、心境有很大关联。秋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即使认识到意义之外的意义寥落,我们还是拼命赋予事物以某种意义,世间的美丽与意义都源于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土一石之中,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秋天来了,不说点伤春悲秋就不感性,这个套路和套餐完全可以切分开来。
现实中有困境,也有乐源,对于现在的人想远离红尘,只与白云红叶为伴是不大可能的,一切如常的同时一切又不断变迁,站立潮头激流勇进,万类霜天竞自由。
春播秋获,秋之成熟况味。不敢断言秋天是否有童话,只知九月是开学季。又一新学年正式开启,处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八极。而今正值秋天,工作生活中难免产生抑郁情绪,悲秋自不必。花下常携酒,秋月好登楼。站在地平线上,高天大地袖满暗香,正好乐赏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