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上线新闻发布会暨全球首发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上线新闻发布会暨全球首发仪式
《中国符号》是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五洲传播中心出品,百会通达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制作,致力于打造一部“记录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视听百科全书”。此次上线的《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共8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讲述了篆刻艺术家张翀、陶瓷绘画艺术家西门亚军、打铜父子传承人苏广伟与苏英敏等手艺人的匠心故事。
《中国符号》项目总导演 赵建华介绍《中国符号》项目
发布会上,《中国符号》项目总导演赵建华介绍道:“手艺仁心”系列以中国式情感勾连为线索,展现老手艺魅力的同时,带领观众进入大师的生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精神世界。
这些符号生长于区域特色文化的土壤,独具地方气质,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正在我们身边,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汇聚着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自信,成为绵延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下的时代缩影。例如,“手艺仁心”系列中《通草画》的故事发生在“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广州市越秀区;而以“鸡毛换糖走天下”的故事名扬世界的浙江义乌,是《木雕》主人公的故事发生地……
《中国符号》入选手艺人代表、篆刻艺术家张翀与观众互动
《中国符号》“手艺仁心”主人公之一篆刻艺术家张翀,其篆刻作品与传统文字印不同,以图案入印,题材多为人物形象或艺术化场景,如菩萨、人像、孙悟空、化身“变形金刚”的中国高铁卡通形象等。张翀表示,对篆刻艺术进行创新是他追求的艺术方向。“我国有历史悠久、璀璨优秀的传统文化,但这些艺术成就属于古人、前辈。作为当代手艺人和艺术工作者,不能躺在前人文化上,做今天的艺术之梦。当代手艺人要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化符号。”
国新办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致辞
国新办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表示,新媒体已成为中国影视作品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希望《中国符号》能够打造成符合互联网特性和海外受众观看习惯的新媒体产品,挖掘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井水清致辞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井水清表示,五洲传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为全球观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作品,向世界观众展示一个精彩纷呈、客观真实、充满自信的中国。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符号》这样的新媒体项目,讲述传统文化的现代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传递给观众,向世界呈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充满活力的中国。
截至目前,《中国符号》在海内外各大电视频道、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受众已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观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