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格蒙特·鲍曼(
Zygment Bauman
)的遗作《怀旧的乌托邦》(
Retrotopia
)中,指出在私有化泛滥、碎片化、模糊不清的当代,一种“全球流行性怀旧病”的蔓延。这种怀旧病是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渴望连续性,是生活节奏加快和历史级骚动时代下的一道防卫机制:与其投注于不确定和总是太过明显不可靠的未来,不如改为重新投注在依稀记得的过去。
史阳琨的系列摄影作品
《怀旧之邦》(
Retrotopia
)
,拍摄动因源自他对父母辈成长年代的好奇,回望时熟悉与陌生兼具的记忆。河南的南街村、山西的大寨村、江苏的华西村是他最终选定的拍摄空间。
这三个村子从某种程度来看,共享着相似的历史与当下。照片中的场景元素既有着时代烙印又冗杂了市场化之后的场景,新与旧相安无事地共处一处。
这些场景里的被摄者都有着平静的表情和放松的姿态,但是如果仔细阅读,虽然
空间是寂静的,人物是平静的,无声的画面描述着今天的村庄,日常到极致,
却又永远无法了解它的全貌,这无一不呼应了我们在面对生活、现实甚至历史时感知上的困境。
这不失
为摄影作为方法,应对
现实与历史复杂性的一种策略:
瞬间是异常清晰的,现实又是根本模糊的,而眨眼间,我们已来到了怀旧的下一瞬。
2018年——2021年,史阳琨用四年的时间,拍摄了三个村寨,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山西的大寨村。那里的街景、楼房和人们的穿着打扮与中国其他的小城镇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画面里都是一些日常的场景和人物,村庄的空间是寂静的,人物姿态和表情也都是平静的。
一张照片所能获得的只能是某一个时空的切片,它在一瞬之间对于现实记录的细致度和忠实性与现实整体上的不可记录之间形成了张力。这三个曾共享过集体主义年代的村庄,最终走到了今天个人化的、碎片化的和流动性的,看不清未来的当代,是我们所熟悉的经历了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后的景象,给人一种混杂的感受。
一如本书的书名《怀旧之邦》,史阳琨的记录,努力捕捉到了一场历史大梦一系列稍纵即逝的肖像,这个梦一度迷失,却以怀旧的形式艰难地延续至今。这组照片所提供的真实性全然等同于一种强制的直接审视,审视这些被边缘化的记忆以及携带这些记忆的人的现状。
史阳琨,1992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摄影专业,目前作为艺术家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他的创作从摄影出发,围绕个人缺席的视角,对集体叙事中的真实和虚构做出提问。他的实践曾获得德国Dekoloniale艺术基金(2024),亚洲先锋摄影师大奖(2023),TOP20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2021) ,GettyImages 摄影基金(2020),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20),PHMuseum 摄影奖(2019)等奖项。近期参与群展在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2022),浙江美术馆(2021&2023),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2020&2023),丽水摄影博物馆(2020),上海摄影艺术中心(2019)等。
还包邮!
🍑
https://m.tb.cn/h.g3Au2SW?tk=o5caWwzDgzW
「假杂志」
透过图片、影像、文本、声音等介质关心本地和世界
杂志/出版/空间/活动
Ø
关注
假书店公众号获得更多优惠消息
Ø
Ø
关注The PO公众号看我们如何探究本地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