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与秩序
寂静的学术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与秩序

从一文不名到创建了福克斯新闻,没有他,就没有特朗普和今天的美国

历史与秩序  · 公众号  ·  · 2025-01-30 20:30

正文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发家史——罗杰·艾尔斯从一文不名到创建了福克斯新闻,用它助唐纳德·特朗普崛起、掌权。没有他,就没有特朗普和今天的美国。

共和党基本上由一个新闻制片人操盘,这是美国政治的一个大变化,是罗杰·艾尔斯预言过的,也是他实现的。

罗杰·艾尔斯是第一批在#Metoo运动中倒台、入狱的名人,而且一年后死在了监狱里。

文摘

福克斯新闻是他政治观点的延续

年轻时,艾尔斯浓眉大眼,笑容狡黠而自信,如今他看起来更像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他放弃了对自己腰围的控制,这已经超出他的控制范围了。1988年的总统竞选期间,艾尔斯的同事们亲眼看到他大口大口地吃哈根达斯冰淇淋,他的体重像吹气球一样疯涨。

总的来说,他的胃口和他直来直去的性子一样——你饿了你就吃——但这也可以视为对他的野心勃勃的一种隐喻。艾尔斯是一个好胜的人。他如此努力工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是在抵抗非主流文化的史诗般战役中捍卫美国梦的一位将领。他说过:“革命者们想从手头有东西的人那里夺走些什么,而不是想去创造什么。他们拉帮结派寻求支持。”作为一名政治顾问,他所有的战术天赋都源自要将这些人打垮的那股动力,福克斯新闻本身也是他政治观点的一种延续。

对艾尔斯而言,奥巴马在全球政坛的飞速崛起是非主流文化和自由派媒体的又一次胜利。在奥巴马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艾尔斯曾对福克斯新闻的高管们说:“我们需要提醒人们,这个人从来没有一份正经工作。他就是个社区组织者。”在奥巴马获得历史性的选举胜利几天后,艾尔斯在一天上午的编辑会议上说:“鉴于白宫里已经有个黑人了,也就没什么理由再进行民权运动了。”奥巴马的获胜改变了福克斯新闻的使命。“他刚开始创办这个新闻频道时,就是为了对抗CNN。但如今,这已经无关行业竞争,而是对政府的挑战,”一位福克斯前资深制片人说,“他真的认为奥巴马让这个国家永远倒退了。他认为自己是唯一能普度众生的人。他自己就这么说过。”

艾尔斯的战斗在他从办公室退下来后也没有停止。艾尔斯在纽约市以北约40英里的普特南县有一套周末住宅,他买下了当地的报纸,用来推进他关切的事项。他跟邻居们抱怨奥巴马拒绝把穆斯林称作“恐怖分子”。他还告诉他们奥巴马把经济刺激手段当作“政治工具”,以此收买人心,谋求在2012年获得总统连任。奥巴马提出了绿色能源战略,但事实上,气候变化是由“外国”发起的旨在控制美国资源的一个“全球阴谋”。

艾尔斯甚至告诉他的智囊团,假如奥巴马获得连任的话,他就会像政治犯那样受到指控并被判入狱。在哈莱姆的比尔•克林顿基金会举行的一场45分钟的会议上,艾尔斯告诉这位前总统他可能会移民爱尔兰,而且他已经着手去办爱尔兰护照了。

尽管如此,在白宫大厅里,艾尔斯始终不露声色。他走向奥巴马,与其握手、合影留念,他眼前的这位政治人物跟2008年夏天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早已大不相同。彼时,奥巴马还是一位总统候选人,自信能够通过其个人阐述的力量,冲破过去政治带给人们的不满。他告诉助手们,他能以理服人,收获福克斯电视台的受众乃至艾尔斯本人的支持。如今,他的第一个任期差不多已经过去三年了,屡屡碰壁后,奥巴马终于意识到他关于和谐共处的愿景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在沿着隔离绳等候的队伍尽头,奥巴马跟艾尔斯和他的儿子打起了招呼。

“我见到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奥巴马说。

艾尔斯微微一笑。“总统先生,别相信你读的那些东西。那都是我亲自炮制的谣言。”

没人管得住艾尔斯
无论奥巴马总统说出这句话的意图为何,但这话里头有一个事实无可否认。在定义这位总统方面,罗杰•艾尔斯比任何一位美国公众人物的权势都大。对许多美国人——明确承认没有投票给他的人——而言,他们所了解并极力反对的奥巴马很大程度上是艾尔斯一手打造的。
奥巴马作为调解人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从本质上讲,冲突要比共识更有意思。再没有比艾尔斯的福克斯新闻更吸引人的政治冲突了。他的频道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宇宙,有其独特的准则——“公平和平衡”——有时还会有自己的事实。尽管在宣传上定位为针对主流媒体的认知封闭的一剂解药,但福克斯新闻和它想要制衡的主流媒体世界一样闭塞——艾尔斯的受众群体很少收看其他节目。他们已经在福克斯评论员的影响下,把CNN和MSNBC这些广播网视为一场党派大战中的对手了。
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日常政治圈里乏味的名人重生为英雄和恶棍,有胜有败——这样的故事情节永无止境。其好处在于,艾尔斯的观众——那些选民——成为主角,他们是社会主义统治者的受害者,是为夺回政府揭竿而起的义军。这些电视观众,坐在自家的沙发上,因被视为最重要的参与者——艾尔斯大军的步兵——而受宠若惊。
在福克斯新闻创办之初,艾尔斯力图在自己的世界观和最终播放的产品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距离。这家电视网的最初蓝图是更多八卦和民粹,而不是赤裸裸的保守主义。1996年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聘请艾尔斯创办福克斯新闻时,整个传媒集团把这件事视为一个笑话。对于批评向来充耳不闻的艾尔斯,将这个频道打造成了比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其他任何部门都更实力雄厚的赚钱机器。2002年,福克斯超越CNN成为收视率第一的有线新闻网;7年内,其受众人数是CNN和MSNBC两家观众人数总和的2倍有余,其赢利据信超过那些有线新闻竞争对手以及夜间新闻广播收益的总和。2012年,一位华尔街分析师对福克斯新闻的估值为124亿美金。特权随这些数据而来,艾尔斯对自己的优势从来不加掩饰。“没人可以约束艾尔斯。”新闻集团的一位前高管说。

甚至鲁伯特•默多克本人也约束不了他。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默多克与艾尔斯在合作之初的柔情蜜意,十年后开始冷却。“他生性多疑。”默多克跟艾尔斯的朋友、八卦专栏作家丽兹•史密斯说过。尽管鲁伯特•默多克本人是一个真正的左派,但他也是一名实用主义者,其政治承诺随着自己生意的需求而改变。2008年的时候,默多克甚至考虑过在《纽约邮报》上公开支持奥巴马而不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当时,听到风声的艾尔斯以辞职相威胁。在这场边缘政策的游戏中,艾尔斯赢了。默多克答应在新闻编辑上给艾尔斯完全的独立性,还给了他一份在新闻集团继续任职5年的合约。9月,《纽约邮报》公开表示支持麦凯恩。

因为艾尔斯,默多克父子反目
有好几次,默多克甚至因为力挺艾尔斯而跟自己的孩子反目成仇。2005年,默多克的大儿子拉克兰因为在管理决策上跟包括艾尔斯在内的几人发生冲突而离开了公司。2010年,默多克跟女儿伊丽莎白的丈夫马修斯•弗洛伊德断绝联系,在这之前弗洛伊德告诉《纽约时报》说:“我绝不是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公司里唯一一个因为罗杰•艾尔斯对新闻集团及其创始人和其他所有全球媒体公司所追求的新闻标准残酷且持续的漠视深感羞耻和恶心的人。” 2011年,新闻集团的伦敦八卦报纸深陷电话窃听丑闻,默多克那位不喜欢福克斯新闻的小儿子詹姆斯看到了自己接替父亲的机会。“他真他妈的是个笨蛋。”艾尔斯曾在饭桌上跟朋友这么说。
窃听危机席卷公司越严重,默多克对艾尔斯掌管业务的利润就越依赖。“他们都恨我,我为他们赚了大把的钱让他们拿去花掉。”艾尔斯跟福克斯的节目编排负责人比尔•希恩这样说。看着新闻集团的高管们因为丑闻而面临诉讼和刑事检控时,艾尔斯有些暗自窃喜。“他很高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位高管回忆道,“他说:‘很高兴我不是公司里唯一的坏人。’”
大家都容忍了艾尔斯的自负和坏脾气,就像没什么实力的球员被换下场时那种。他会毫不避讳地说新闻集团董事会成员约翰•桑顿的坏话,这位前高盛董事长就节目编排向他提出过一些想法。“我才不会让那个他妈的自由派分子对我这个台的节目安排指手画脚。”艾尔斯对比尔•希恩说。
“我要选出下一届总统”
但是,艾尔斯真正感兴趣的是全国政治而不是公司政治。“我要选出下一届总统。”他在2010年的一次会议上跟福克斯的高层这样说。在美国,如果说有谁可以这样夸下海口的话,那就是艾尔斯。
在福克斯新闻,他把自己定位为最接近这个国家的一党老大的人物。2011年春,福克斯围着5位潜在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忙碌着,那些认真考虑参加总统竞选的共和党人至少要得到艾尔斯的认可。一位共和党要人说:“每一位候选人都在罗杰这里咨询过。”
“他在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缺点。”他的一位亲信这样说。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是个白痴;前参议员里克•桑托勒姆是个无名之辈;前州长迈克•哈克比连5美分的政治赞助都筹不到;前阿拉斯加州州长莎拉•佩林是个蠢货。跟福克斯没什么关系的前州长乔恩•亨斯曼和米特•罗姆尼在这群人当中看着还有点样子,但也没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在福克斯新闻的一次会议上,艾尔斯在说起亨斯曼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跟我们不是一伙的。”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共和党初选中亨斯曼位列第三,随后他退出了竞选。在他的整个参选过程中,他在福克斯上露脸的时间仅有4小时32分钟。相比之下,跟他参选时间差不多长的披萨大亨赫尔曼•凯恩则有11小时6分钟。
要拿下白宫那个位子,艾尔斯必须把自己一手打造的班底用在有跨党派吸引力的候选人身上,为此,艾尔斯曾两次动员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参选,还派人专程前往阿富汗的喀布尔,力邀大卫•彼得雷乌斯将军加入党内初选。但两位均决定置身事外。
艾尔斯只能面对现实。从一开始,他就对在党内初选保持领先并最终获得提名资格的米特•罗姆尼不冷不热。艾尔斯曾经在跟罗姆尼共进晚餐时对他说:“你上电视时要轻松点。”在另一次谈话中,他告诉罗姆尼:“你得表现得更真实一些。眼睛看着镜头。别搞得跟个大学预科生似的。”但在背后,他的话要尖刻多了。他跟一位福克斯主持人形容罗姆尼“就像中餐一样——吃完20分钟后,你就不记得自己吃的是什么了”。艾尔斯在他的福克斯办公室里跟《标准周刊》编辑比尔•克里斯托的一次谈话中,对罗姆尼的强硬表示了质疑。“罗姆尼得撕下奥巴马的脸皮,”艾尔斯说,“可他真的很难做得到。”
如果罗姆尼没法撕下奥巴马的脸皮,那么福克斯会亲自上场。“罗杰是在搞一场政治运动。”艾尔斯身边的一个人说。“他认为,‘我们需要做大量工作把这个人选上去’。并不是把罗姆尼抬上去,而是‘让我们一起去搞定奥巴马吧’。”
2012年5月30日早上,即罗姆尼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后的第二天,福克斯在其《福克斯和朋友们》节目里非正式地推出了罗姆尼参加总统大选的宣传片。这是一段4分钟的片子。在奥巴马于格兰特公园发表大选获胜感言的几秒激动人心的画面后,响起了一段仿佛来自恐怖电影的诡异不祥的管弦乐,淹没了奥巴马支持者的欢呼声。整个视频充斥着新闻主播播报恐怖的新闻标题的声音。响彻着刺耳的警笛声。一个以动画形式表现的钱袋暗喻日益高企的国债。屏幕上显示的失业人数不断飙升,给人一种看世界末日倒计时时钟的感觉。一个卡通形象的牲口,站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圆形平台上,象征着食品成本的不断上涨。最后,配上了一段奥巴马的讲话:“那就是希望的力量。那就是我们寻求的变革。那就是我们能够代表的变化。”
这段视频是艾尔斯想出来的,正式播出前还让艾尔斯过目了。不出意料,这个片子引发了媒体热议。一个新闻频道制作并播出了只能被定义为政治攻击的一条广告。艾尔斯当然把这件事推得一干二净。福克斯将这段视频从其网站上撤下,随后发布了一则声明,将责任推到了一位低级别的员工身上。
奥巴马的阵营并没有被说服。奥巴马的高级顾问大卫•阿克塞尔罗德当天就给艾尔斯发了邮件。“我看你又重操旧业了。”他写道,暗指艾尔斯在1980年代制作的那些臭名昭著的政治攻击广告。
随着竞选活动铺开,福克斯成为罗姆尼媒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私人筹款活动上,罗姆尼告诉客人们:“看福克斯的是真正的信徒。”罗姆尼多数时候都会避开三大电视网以及CNN,而对艾尔斯的频道青睐有加。在他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后的一年里,罗姆尼接受了《福克斯和朋友们》的21次单独采访。
美国政治的变化:新闻制片人操盘共和党
共和党基本上在由一个新闻制片人操盘,这是美国政治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变化。却是艾尔斯预言过的结果。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后,艾尔斯提到了一个时代,届时电视将取代政党,成为20世纪的另一个群众组织者。而福克斯新闻可以说是让这种预言成真了。
艾尔斯的权势源自一个悠久的传统。早期的媒体活动家——查尔斯•科夫林神父、沃尔特•温切尔——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带领大批追随者,推动这个国家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进,这为福克斯新闻铺平了道路。但是,这些煽动者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而在福克斯新闻,艾尔斯可以调动起一群煽动者,他的势力也随之成倍增加。
艾尔斯把福克斯打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宇宙。但最终,表达的只是他这个人的想法,包括他所有的执念和特质,以及他所吸收的一切。“罗杰就是福克斯新闻,没有他,就没有这一切,”保守派月刊Newsmax的主编克里斯托弗•鲁迪说。埃德•罗林斯——罗纳德•里根的竞选主任以及福克斯新闻的嘉宾——也表示认同。“这个频道的每个元素都是他设计的,”他解释道,“他不仅仅是制片人,他深谙沟通之道。”
在2012年大选前不久,艾尔斯告诉一位记者:“假如理查德•尼克松还在世的话,他会是那个坐在奥普拉面前,诉说自己曾经一贫如洗,兄弟英年早逝,自己不受母亲待见,被父亲拳打脚踢的人。然后每个人会说,哦,这人太可怜了,他现在真的在全力以赴。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些事伴随一生,无法回避。理查德•尼克松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他尽力而为了,但最终还是败于此。”
艾尔斯因为自己的经历,把福克斯新闻从一个新闻频道变成了一个国家级现象。“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打造了这个频道。”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此话不假。在他每天早上8点的编辑会议上,艾尔斯经常会对他最亲近的智囊团——差不多十来个人,有男有女——大谈他对美国战后历史的观察,这些会被用在该频道的节目中。作为《迈克•道格拉斯秀》节目制片人,他从1960年代日间电视的那种闲聊商业模式中学习了大量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技巧。在担任尼克松的顾问时,他做出受政治迫害状,并表现出对敌人的偏执,后者成为其职业生涯的标志。1970年代,身为一名百老汇制作人,他磨练了自己的戏剧本能,他还经营着一家由右翼啤酒巨头约瑟夫•库尔斯资助的羽翼未丰的保守派电视新闻服务公司——而这实际上是福克斯新闻的一次预演。到了1980年代,作为一名唯利是图的竞选战略家的艾尔斯已然深谙政治攻击这门暗黑艺术,并很快会利用这些技能将一个电视新闻网变为一股前所未有的政治力量。在福克斯,艾尔斯经常说起自己的父亲,一位日子过得并不舒心的工厂工头。福克斯新闻开办于1996年10月7日,但它真正的开始时间是半个世纪之前,就在俄亥俄州沃伦市一条林荫小道边的一栋小木屋子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深夜书屋  ·  我从山中来,带着桃花和雨
7 年前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  龙虾受难日,四月房事疯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