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母婴高参
【母婴高参】母婴业的高级参谋,母婴业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超过30万母婴人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全自动闯祸机和全自动洗地机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嘿,你想看看我昨晚在餐厅吃的豪华大餐吗?” ...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无情铁手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魔鬼啊这是 -2025021915561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母婴高参

新手妈妈必备:溢奶、吐奶、呛奶分不清?妈妈们快把这个实用帖学起来!

母婴高参  · 公众号  ·  · 2019-06-30 07:00

正文

在养育小宝宝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宝宝吃完奶后嘴角会有奶液溢出,或者大口吐奶甚至呛咳的现象。


这些现象属于生理性的还是属于疾病性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对宝宝生长发育结构的了解。


溢奶


溢奶是新生儿非常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溢奶呢?


先来了解胃的结构和特点,胃就像一个大口袋也像是一个站立起来的大蚕豆。


胃的上面接着一根管子,这个管子就是食道。胃的下面也接着一根管子,下面接着小肠。


上面接着贲门,贲门就像皮筋把胃的上口绷紧能防止胃里的食物反流到食道和口腔。



由于贲门肌肉收缩力比较强,一般很少会发生食物反流出来。但比如一些老年人贲门松弛,胃里的食物就会反流到食道里。


婴幼儿贲门括约肌松弛就很容易食物反流到口腔造成溢奶的现象。


再来了解一下新生儿宝的胃容量。 刚出生的第一天新生儿的胃大概是五到七毫升也就是一颗葡萄粒左右大。

只占个奶瓶底,非常少的量,那随着宝宝三天,一周,一个月以后宝宝胃的容量在不断的变大,稍微多吃再经过挤压更容易发生吐奶。


所以,婴幼儿一般主要是在三个月左右,最多一般到四到六个月左右比较常见,生长发育的逐渐完善,溢奶的情况就会慢慢的减少。



避免吐奶措施


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一些措施避免吐奶。


1、拍嗝


方法一:将宝宝竖直抱起在胸前,头靠在你的肩膀上,一手扶住婴儿的头和背,另一只手在他的背部轻轻拍打。


方法二:扶着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一只手支撑住他的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轻拍他的背。


2、改变喂养姿势


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


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如果是躺喂,喂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冲奶粉的奶瓶可选择专为宝宝吐奶设计防吐奶瓶,如淘气宝贝防吐奶瓶。


3、选择最合适的奶嘴孔


使用奶嘴的宝宝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如苏维妮分别根据宝宝不同发育时期设计的奶嘴,减少溢奶或吐奶。


4、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喂奶后注意事项


①  奶后进行拍嗝

②  避免奶后更换纸尿裤

③  身体保持头高脚低45度



病理性吐奶



宝宝吐奶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看医生


1.宝宝体重明显下降,或是长期体重不增加。

2.吐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经常是喷射性吐奶。

3.吐出来的奶汁是绿色的,可能是含有胆汁。

4.吐奶的时候伴有肠痉挛(是由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


吐奶、溢奶后,或是在喝奶时不小心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及呛奶。也就是说不论溢奶或吐奶,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发呛奶。


溢奶、吐奶、轻微呛奶后如何处理


1、侧向一边


宝宝溢奶或吐奶的时候,粑粑麻麻一定要及时将宝宝的身体侧过来,目的是让宝宝口内的奶从嘴角尽快流出来,如果宝宝在仰卧状态,在吐奶之后,给他擦试的过程中,嘴里还有残留的奶,如果这个时候宝宝一呼吸,容易呼吸到肺里面。应该侧卧,然后再清理干净,对宝宝应该是没有任何损伤的。


2、快速处理溢出食物


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此时,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边随时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备不时之需(鼻孔则可用苏维妮吸鼻器快速清理)。

严重呛奶


如果宝宝发生呛奶,很严重,宝宝有窒息的情况,要第一时间抢救。


急救方式:


我们可以用背部拍击法,让孩子趴在大人腿上。上身向下倾斜趴在家长的腿上,头低于胸部和腹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