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被问“统一时间表”,国台办回应 ·  昨天  
九龙微观  ·  中国考虑重新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部回应 ·  2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央视官宣:歼-15DH首次上舰!“山东”舰展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军史解密)第一次行动就折戟沉沙的三角洲部队(下)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7-03 17:50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近日,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生爆炸。在世界各国派驻他国的使领馆中,美国驻外使馆貌似是最危险的使领馆之一。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德黑兰民众占领,66名美国使馆人员被扣押,举世震惊。经过周密策划和准备后,美军精英中的精英——“三角洲”特种部队随即展开营救行动。但行动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诡异的以惨败结束。

那么,第一次出现在实战中的美军三角洲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营救行动为何刚刚开始就以惨败结束?究竟是什么力量打败了强悍的三角洲部队?德黑兰人质危机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本期军史解密,李涵为您讲述:第一次行动就折戟沉沙的三角洲部队(下)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为了拯救被困在德黑兰大使馆的人质,美军制定了详尽的营救方案,并决定由三角洲部队执行该行动。

三角洲部队号称美军精英中的精英,考核条件异常苛刻。在入门测试中,应试者首先要完成体质方面的测试,然后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18公里急行军。之后,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测试--在原始森林里进行转移行军训练。这一项目要求每个应征者单独行动,背负25公斤重的装备,在林木密布、沟壑纵横的山间林区,只依靠一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尽可能快地从所在地点到达指定的地点。这项测试能很好的测试应试者的潜能。

通过森林行军测试的幸运者,还不能过分乐观,还有最后一项测试,即心理测试和评价项目。这一工作是由陆军部的心理学专家来进行的。测试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每个应试者只有自己去思考、判断并作出答案。一般来说,那些在测试中显示出具有清醒的自我判断能力,且能够果断行事的应试者,是三角洲"部队最喜欢招募的。三角洲"部队的挑选条件是苛刻的。平均20个应试者中仅有一人能通过全部的测试。

所以说,三角洲部队的成员个个骁勇善战,身手不凡。而其创始人和第一任指挥官贝克韦斯上校曾参加过越战,久经沙场,以彪悍骁勇、处事果断、善于冒险著称,被同行们誉为“特战专家”。

 

 

接下来,参与这次行动的97名 “三角洲”突击队员在贝克韦斯上校的率领下,进行了严格而残酷的训练。他们昼伏夜出,一遍遍从直升机上爬上爬下,向那座模拟的美国大使馆模型发起一次次冲击。模拟的“使馆”围墙炸掉后再建,建起来又炸掉,不知折腾了多少次。美国大使馆内有几条路,每条多长,每座楼有几个弯角,几个门,钥匙孔的方位,伊朗人的日常巡逻路线和停留地点都搞得一清二楚,队员们闭上眼睛也能说得出来。

他们还对每一个具体的细节进行了设想:“三角洲”突击队从天而降,驱车直逼使馆,几个战斗小组用M-60机枪封锁住所有通往使馆的道路,其余人员借助携带的铝梯翻墙而入,用冲锋枪射击抵抗者;看守人质的大多是头脑发热的学生,几乎不懂军事,在使馆外用沙袋垒起的防御工事里的伊朗革命卫队也不会带来多大威胁。据潜入伊朗的特工报告,有的警卫执勤时在工事里打盹,还有不少人把枪支扔在一旁闲聊。所以,战斗一打响,突击队员们有信心用一定的火力压制他们。所有人质被救出后,无论是死是活,都必须全部运走,每个人都将系上一条发光的丝带,以便清点人数;人质救出后,突击队员将用40磅炸药把使馆的院墙炸开一道口子,然后掩护他们冲出使馆,直奔附近的阿穆杰蒂艾体育场,登上等候在那里的直升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突击队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训练,早已准备妥当,只等总统一声令下。1980年3月,谈判仍然毫无进展,再加上考虑到季节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突击队要求将作战日期定在4月24日和25日两天。于是,卡特总统于4月20日下达了“同意执行”的命令。

 

 

4月20日晚上,“三角洲”突击部队乘6架C-130运输机开赴埃及基纳机场。经过充分准备,24日下午,他们又乘坐这6架C-130运输机途经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在阿曼空军机场补充燃料后,飞向“沙漠1号”地点。这些样子古怪、绰号“大肚皮”的钢铁大鸟尽管其貌不扬,但机动性能好、迫降性能好。能在简易的野战机场或较平坦的空地上强行着陆或迫起降。这也是此次行动使用它们的原因。

与此同时,从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的8架R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正迅速向“沙漠1号”飞去。为了避开伊朗的防空雷达网,直升机编队采取超低空飞行的方式,偷偷进入伊朗国境。

24日晚22时30分,6架“大肚皮”顺利地在“沙漠1号”空旷的沙漠硬地上安全降落。异常紧张而又激动的“三角洲”突击队员一落地,贝克韦斯上校马上用电台通过运行在波斯湾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将军作了汇报,琼斯将军直接指挥此次行动。其他突击队员在银白色月光的映照下,忙碌地从飞机上往下搬东西。他们知道按照计划直升机马上就来,只要一到,他们马上就可转场至“沙漠2号”。

队员们望着黑漆漆的天空,屏气静听着远处的动静,盼望着天际边直升机的到来。可是他们足足等了20分钟,就是不见直升机踪影。贝克韦斯上校有些焦急,不时地看着手表。刚才他通过电台得知,8架R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已经起飞,他想不会在途中出什么事吧?进而他又安慰自己,事先做了那么充分的准备,怎么可能出事呢?! 但直升机仍迟迟不来,沉重和焦虑又一次袭上他的心头,他知道如果为直升机耽搁,他的突击队天亮之前赶不到“沙漠2号”,那么整个行动就要后推,计划就会被打乱,弄不好会中途泡汤!贝克韦斯不敢再想下去,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直觉告诉他恐怕要出事。

 

正当贝克韦斯和他的队员望穿秋水之时,远处地平线上却传来了发动机的马达声,微弱的两束灯光宛如鬼火。贝克韦斯先是一阵惊喜,而后是勃然大怒。因为按计划,直升机在飞行中是绝对不能开灯的。“这些该死的蠢猪,简直是疯了。”贝克韦斯上校嗔怒道。随着两束灯光渐渐由暗变强,由远变近,突击队员们这才看清楚:它是一辆汽车,而不是他们期待的直升机!

深更半夜在空旷的沙漠地怎么会出现汽车呢?这是什么汽车?军用的,还是民用的?是不是伊朗发现了我方的意图,派部队来阻击我们了?贝克韦斯的思绪飞快地翻腾着,并立即警觉起来,命令手下先把它截下再说。贝克韦斯命令刚一出口,十几名队员飞快地就冲了过去。

随着一阵带消音器的冲锋枪响过,汽车轮胎发出爆裂声,汽车戛然而止。车内继而发出一阵惊恐的喊叫声。队员经过勘查和审问,得知这是一辆过路的长途客车,车上共有45名乘客。他们是为避开白天的酷热而夜间行车的。得知以上信息,贝克韦斯不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怎么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钻出这么多人?事先潜入伊朗的美国特工不是说这地方除了亚当和夏娃的脚印,再也不会有任何人烟吗?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人?真是活见鬼!贝克韦斯略一沉思,果断地吩咐道:“把汽车里的油给我放掉,人员集中看押起来,一个都不能放跑,等直升机来了再说!”贝克韦斯脑海里已经有了处置办法:只要直升机一到,就把这些人装上去拉到沙漠里卸下,让他们慢慢地在千里旷野上去爬吧!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又不影响营救行动。等伊朗当局搞清情况,我们早就踏上归途了。

 

不好,又来了2辆汽车!”有人惊呼。贝克韦斯也看到了,一辆加油车和一辆面包车正风驰电掣般地开过来。这次没等他下令,6名突击队员分两路迎了上去。他们一面打着手势,一面狂呼“站住!站住!”2辆汽车可能以为遇到了劫匪,根本不予理会。1名队员端起手中的机枪,对准前面的加油车,“哒哒哒”一阵猛扫。加油车被击中了,顷刻间燃起了熊熊大火。但后面的小面包车旋即作了一个猛烈的U字形急转弯,掉头就跑。队员们掉转枪口,一串串火舌围绕着汽车左右跳动,车窗玻璃被打碎,里面传出几声尖叫,但一眨眼,面包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贝克韦斯将这一突发情况向上司琼斯将军作了汇报,判断伊朗人好像并没有发现他们的真正意图。琼斯将军立即命令,按预定计划大胆行动,并安慰贝克韦斯上帝会保佑他们成功的。贝克韦斯刚一通完话,天空中就传来马达声,他知道是直升机来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直升机整整迟到了70分钟!几架直升机刚一停稳,带队机长塞夫特就跑步赶到贝克韦斯面前。“怎么搞的,晚到这么长时间?”贝克韦斯劈头盖脸就是一句。塞夫特十分沮丧地说道:“真倒霉,途中遇到了该死的风暴,不但耽搁了时间,而且有2架飞机由于机械故障也来不了了。”

听到这,贝克韦斯如五雷轰顶,进而他又感到十分庆幸,因为6架飞机是完成这次行动的极限数量,至少要用4架直升机运“三角洲”突击队员和人质,1架运送装备器材,另1架作火力支援,这下连1架预备机都没有了。盘算完毕,贝克韦斯狠狠地下令道:“马上加油,登机!”

贝克韦斯望着3架C-130加油机正在为直升机加油,“三角洲”突击队队员已排好了队正在登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心中不免掠过一丝丝的安慰。于是他闭上眼睛,右手在胸前做着“阿门”的动作,口中念念有词:“上帝保佑,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了!”还没等他念叨完,塞夫特的声音如同炸雷在他耳边响起,差一点将他击晕:“上校,又有1架飞机出问题了。”贝克韦斯像一只暴怒的雄狮,向报告的塞夫特怒吼道:“快说,又怎么了?”“那架飞机主螺旋桨出现裂缝,不能再飞了。”塞夫特沮丧地说。

 

 

贝克韦斯听罢脑袋突然大了好几圈,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嗔怒道:“他妈的,真是怕鬼有鬼!”。他心里明白,剩下的5架直升机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营救任务了。怎么办?路只有一条,打道回府。他心情异常沉重地拿起话筒向上司琼斯将军请求撤回。听了贝克韦斯的报告,琼斯将军好半天才开口道:“上校,能否考虑减掉一些人,分乘5架直升机行动。”

什么?贝克韦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减少一些人,就意味着原来3个人的任务要由2个人去完成。空中也将失去火力掩护,这样仓促地变更计划,不仅时间不允许,获胜的把握也太小。人质救不出,再把突击队员的性命搭进去,那就太不值得了。想到这,贝克韦斯语气非常坚定地说:“绝对不行,5架直升机根本完不成营救任务。如果真要那样做,无疑于把突击队员往火坑里推。”“那好吧,我请示总统后再答复你。”琼斯生气地扔下话筒。

5分钟后,突击队接到同意撤回的命令。贝克韦斯像一个输光本钱的赌徒,操起身边一个军士手中的机枪,两眼放着凶狠的光,一步步地逼近蜷缩成一团的那些伊朗人。早已魂飞魄散的伊朗人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贝克韦斯蔑视地注视了他们一眼,然后转身走向那辆大客车。哒哒哒……他一气打完了枪内所有的子弹,向那辆可怜的汽车宣泄了满腔的怒火和不尽的遗憾!

 

 

撤!”随着贝克韦斯一声令下,顿时,飞机轰鸣,大地颤抖,“沙漠1号”像开了锅一样,乱作一团的突击队员纷纷爬上飞机。这时,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正在指挥撤离的贝克韦斯上校透过飞扬的尘土,看见1架直升机正摇摇晃晃地拉起,像个醉汉一样扑向刚才为它加油的C-130运输机。“停住!停住!不能再靠近了。”贝克韦斯打着手势加以制止。但为时已晚,一声巨响,迸发出两个巨大的火球,犹如冲天的焰火,直上夜空。满载燃油的那架加油机顿时炸成两半,而那架直升机也被大火淹没。贝克韦斯痛苦地闭上了眼睛。5名空军机组人员和3名突击队员被大火吞噬。另有4名突击队员遭受火焰灼伤。

头儿,快撤!不然其他飞机万一被引爆,我们全都得搁在这里。”部属推着上校,抬起受伤的战友,迅速搭乘剩下的5架C-130运输机,带着惊慌和沮丧的心情仓皇撤出伊朗。他们除了放弃了4架完好的直升机外,还把与这次行动有关的绝密地图、侦察照片、无线电通信呼号和频率表都丢在了现场。撤退途中,贝克韦斯曾请求琼斯派舰载机摧毁遗留下的直升机和绝密文件。但白宫唯恐事态扩大,拒绝了他的要求。随后,美军的秘密入侵行动被伊朗发现,伊朗发表强烈的谴责。同时,把53名人质进行了隔离疏散。美军不得不放弃第二次营救行动计划。就这样,美国精心准备了近半年的营救行动还没真正开始,就以惨败的下场宣告落幕。

 

 

对于这次营救的功过成败,用中国两句古话评价十分精当。一句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美军精心策划,计划周密,行动秘密,不但没有达到营救的目的,而且损失惨重。另一句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不是指上帝,而是指天候与气象条件。正如美军事后总结的那样,不良的沙漠天候和气象条件使得直升机的故障率大大增加是导致此次营救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不良的天候和气象条件,美军先有3架直升机出现机械故障,后有1架直升机因能见度低,影响了驾驶员的观察从而出现人为事故,而这些事故对于此次行动却是致命的。

正当美国担心此次营救行动招惹了伊朗,而会加剧人质危机之际,形势却出现了巨大的转机。1980年7月27日,伊朗国王巴列维在开罗病死,使伊朗扣押人质的一个重要理由不复存在。9月22日又爆发了两伊战争,伊朗为对付伊拉克,急需资金和得到武器援助,因此伊朗议会通过了霍梅尼的4项人质释放条件。1981年1月19日,美伊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所有人质得以释放。持续444天之久的人质危机,最终以政治解决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