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A股创本轮反弹新高! ·  18 小时前  
929南通交通广播  ·  文博里的中国 | 一起围观乾隆是如何过元宵的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券商部署DeepSeek,各有什么打法? ·  2 天前  
VC/PE/MA金融圈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在上海实习,没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日报

开发一款程序不卖钱是为什么?这个广东人给出了答案

广州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2-03 21:00

正文


2025新年伊始,一款完全由中国人开发的名为DeepSeek的应用程序突然火遍全球。

中国程序“横空出世”

1月27日,DeepSeek 登顶美国地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在美区下载榜上超越了原先这个领域的第一名ChatGPT。同日,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榜显示, DeepSeek 成为中国区下载量第一的软件。
和之前相似类型的AI程序ChatGPT有所区别的是,DeepSeek采用了开源的方式来构建全球型的数据大模型,铲平了技术壁垒,打破了垄断,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技术的提供者,参与开发和改进程序。美国同行、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认为,DeepSeek让他认识到OpenAI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需要制定不同的开源策略。著名投资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发文称赞 DeepSeek 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引起关注的同时,梁文峰在其知乎账号上分享了改进DeepSeek中一些细节,比如能在手机上运行的mini模型灵感来自甘肃一位中学老师在GitHub上的建议;支持联网搜索功能的完善则得益于内测用户连续30天凌晨三点提交的错误日志。他特别提到一位视障开发者利用DeepSeek的API开发了“气味导航”应用,通过不同频率的震动帮助用户识别街道商铺。梁文峰说,真正伟大的不是某个模型,而是普通人用它创造的善意涟漪。

我们暂时不知道DeepSeek今后是否也会像ChatGPT一样收费,但仅就目前引发的全球技术狂欢还是令人看到一丝希望。当然,在技术革命的背后,数据安全、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这些还需要持续关注,这也是几乎所有AI应用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人的技术伦理基于什么?

“天下”是传统的中国概念,如今人们较多使用“世界”这一词表示对我们所处外部整体空间的认知,但“世界”一词源于印度的宗教哲学,而且“世界”只是中国古代“天下”概念中的一部分。“天下”在古代中国内涵极其丰富,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建构出的最大的空间单位,既可指中国与四方合一的世界,也可指人文与自然交会的空间;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理概念,更是与“家”、“国”一起构成的价值观念结合体。“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按《史记》的说法,中国从夏代就有“天下”的观念了,《史记·五帝本纪》提到舜分天下为十二州。 相传为周代史书的《周书》里《召诰》一章有“用于天下,越王显”的记载,首次在文本中出现“天下”,描述一种统治秩序。 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在《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象》一文中将“天下”归结为一种统一的意志。
中国古代“天下观”的集大成者是天下大同的观念,有分歧都是暂时的,从历史上看,包容不同文化基因,弥合分歧,形成合力,人人成为社会的主人翁,形成共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是历史的主流。

成书于西汉的《礼记》在其中的《礼运》一章中这样幻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实现“天下大同”理想最简单直接的做法,也最容易实现,因而慈善事业也成为最能体现中国人“天下大同“观念的表象之一。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唐宋时期为例,这一时期关于慈善事业的记载较为详实,举措也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唐代设置悲田养病坊,用以收养贫病老弱、残疾人及孤儿;宋代政府先后设置了居养院、安济坊、慈幼局、漏泽园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老弱、疾病、孤幼、死者进行救助,得益于宋代强大的国家实力,特别是文化的空前繁荣,宋代的慈善体系其计划之详尽、规模之宏大、设施之齐全、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在中国民间,做慈善事业最广为人知的人物是武训。武训生于1838年山东的一户贫苦人家,从小成为了孤儿,但他人穷志不短,幼年就在私塾外偷听老师讲课,对知识充满敬畏和向往。但是因为贫穷,他没有上学的机会,所以他立志要办义学,让天下的穷孩子通过读书来明理、学会做人、改变个人命运进而改变社会。为此,他不辞辛苦地赚钱,为了赚钱几乎什么苦活累活都做。后来他的老家分了田产,他又把遗产全部拿来作为办学的启动资金,终于建成了学校。他的善举被传遍天下,清政府为他立传著书,光绪皇帝颁布“乐善好施”牌匾,并赐他名字。武训的大义举动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清末到20世纪初,很多文化人都把武训作为人生楷模,努力弘扬武训精神,涌现了诸如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武训也成为中国人乐善好施、心怀天下、舍人取义的化身。
· 电影《武训传》剧照,著名演员赵丹扮演武训。
广东人做慈善有传统


在谈到中国人的“天下大同”观念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一则有趣的消息。
根据财经自媒体“秦朔朋友圈”公号透露,2022年量化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对外公布的公司慈善捐赠情况显示公司合计捐款近4亿元,其中一位取名“一只平凡的小猪”的员工捐款1.38亿。 有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员工在上海某慈善平台的付款姓名实际上为“梁*锋”,与梁文锋姓名高度吻合。 而梁文锋正是 “幻方量”和“DeepSeek”的创始人。
众所周知,梁文锋是广东湛江人。他的情怀中里自然篆刻着广东的文化基因,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脱离他所出生的环境。从历史上来看,广东人就有深厚的慈善传统。

首先,广东发达的慈善事业离不开富裕的经济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广州是“千年商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中心枢纽,也是我国第一批由商业发展来的商业城市。即使是在闭关锁国的时代,清代也保留了广州作为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昔日十三洋行富可敌国,也将广州的商业繁荣推上了顶峰。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又一次在经济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再现清代十三行盛景。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陆漪蔚 实习生:蔡任栋
其次是广东人有经商传统。广东人自古重商,他们下南洋、上美洲,做苦力、拉生意,在中外交流中,很多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命运。爱拼、肯干、能吃苦、团结,广东人善于经商是天赋和努力的共同结果。

在《道德情操论》里,亚当·斯密说人有两面性。一方面,人是自私的;另一方面,人又是有道德的,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知让别人获得幸福带来自我的满足。对此,古典经济学提供了一种解读的视角:财富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人的时间,追求财富相当于要支配更多人的时间。有更多的人出售时间,才能购买到更多人的时间。富人们在保留财富时,思考的不是物质的最大化,而是所持有的物质能换取的人类时间的最大化。归结到一句话,人们在追求私利(致富)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人的福利。广东商家有一句家广告词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如出一辙的思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三是广东人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一百多年前,广州番禺人邓雨生写了一本《全粤社会实录》,讲述广东20世纪初的社会风貌,其中一句说:“粤人之性质更多行侠仗义之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漫长的岁月里,广东人把行侠仗义和兼济天下做到了很好的统一。

三者一起造就了广东悠久深厚的慈善传统。

据《广东省广州市粤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碑的记载,被称为中医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的鲍姑在如今的广州市越秀区三元宫用井水熬药,分发给大众以驱除瘟疫,此外,她还四处施医赠药,足迹遍布广东。鲍姑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提出了劝人行善的观点:“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葛洪还将多年的行医经验写成了《金匮药方》《玉函方》和《肘后备急方》,希望更多穷苦百姓可以因为这些医术方法的普及,治得起病。

明代,广州、东莞、南海、新会等地就都出现了专门用于收养孤贫老人的养济院,给孤贫老人提供食物,甚至衣料、柴等费用。

明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的乡村宗族都保持着办学的习惯。清代乾隆以后,宗族、士绅、商人、华侨合办的社学、乡学、义学等遍布各地。至清末,乡村教育繁盛,社学、义学、书院等数量激增,彼此间界限模糊,各类学堂并存,多设在家族各房祠堂中。以广州为例,至今保存完好的陈家祠就是宗族祠堂办学的典范。

· 陈家祠。图/荔湾发布
清代康熙年间,总督石琳、巡盐御史沈恺曾在广州西关第十甫街创办了广东第一所育婴堂。1871年成立的广州爱育善堂是广东第一个近代型善堂,到1954年被国家接收,一直都是广州资产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培育孵化了多个慈善组织,涌现了不少“先富名人”参与慈善的典范。民间慈善活动不断活跃,一大批草根慈善组织、慈善人物出现。与此同时,政府的正确引导大力也促进了广东慈善事业的发展。比如广州市从2012年5月起开始实施《广州市募捐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关于慈善事业的城市立法,该条例直接成为了2016年国家慈善法立法的借鉴。从政府到民间优良的慈善传统带动了广东企业和个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当中。

由此,中国人“天下大同”的观念得以在一代又一代传承,将小我融入大我,小爱积累成大爱;众志成城,令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何用好中国智慧

AI的应用是一柄双刃剑。 《黑神话·悟空》圆了无数男人儿时的武侠梦,《恋与深空》让女性和几近完美建模的虚拟帅哥谈起了深度恋爱。 是否技术可以代替一切? 记得2018年那位和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结婚”的日本男性,似乎生活中也迎来了“婚姻”的“7年之痒”。

人类的身体结构有极限,所以依靠想象为自己制造了机翼飞上蓝天,但技术是否也有极限?技术的尽头又在哪里呢?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又一个新年的开端,不禁想起sf ( Science Fiction,广义指科幻作品) 经典《攻壳机动队》里的主人公素子,她抛弃了肉身,与AI “傀儡师“融为一体,由此她便幻化成了世间万物,万物皆是她,就像中国的先哲庄子那样,“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时而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时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攻壳机动队》95年版电影剧照
作家刘慈欣在在《三体》中写过一句话: 给文明以岁月,不如给岁月以文明。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运用好中国智慧造福人类或许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内容。
END

参考及引用


· 梁文峰知乎账号

·《面对DeepSeek,奥尔特曼“认错”》,参考消息


经典常读
伟大的歌德其实早就准备好了,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和平的力量,即义和礼。”这里所说的义和礼,实际上就是孔子赋予我们中国人良民宗教的精华。特别是礼,更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希伯来文明曾授予过欧洲人以“义”的知识,但没有授予“礼”,希腊文明曾给过欧洲人以“礼”的知识,但未兼及“义”,而中国文明,其教化是“义”、“礼”并重的。……简而言之,欧洲宗教要人们做一个“好人”,而中国的宗教要人们“做一个识礼的好人”。
这种“礼”就是良民宗教的本质,就是中国文明的奥秘,同样也是德国人歌德给欧洲人的新文明的奥秘,即:不以暴抗暴,而赢诉诸义礼。事实上,要想清除强权及其这个世界上一切不义的东西,都不能依赖强权,而只能靠我们每个人优雅得体的举止。以礼来自我约束,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
(以上书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
文/赵小满
头图由ai制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