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中国房地产,既可以看全球房地产一些共性规律,也有自身个性独特性存在,
比如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城市化59%的下半场机会、中国人超爱买房的国民习惯、中国地大物博(所以类似香港新加坡房地产成熟阶段肯定不是中国房地产的未来)
,中国楼市,应该是独一无二,不能随便拿来主义做比较。
按照房地产链条模块分,房地产可分为
投资、开发、运营和服务
四大模块。
未来专业化分工后,每个模块都可以诞生非常专业的房企。
比如今天投资和开发中国开发商是一体的,未来专业化分工会分离,比如今天物业服务公司频频上市,从过去依附与地产开发到如今频频独立生长,地位身份开始变化。
比如今天蓝光地产的物业又上市了,恭喜的同时,它是中国第16家在港上市物业公司,看到这2年物业公司拆分上市的火爆。
反过来,
物业的频频上市,也会倒逼物业公司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和独立化。
今天从大地产看,百强基本是住宅开发为主
,大多百强地产主业占据了营收的90%以上,至于商业地产、文旅地产、养老地产、产业地产等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齐聚,目前来看,虽然冉冉升起,但火候、力道皆未到,先行者更多是先烈,
非住宅的春天还不是今天,而一定在明天。
未来中国房企几乎都是大企业的天下,几乎是百强的天下。
未来百强房企会演变为什么企业类型,今天推荐恒大地产研究院夏磊副院长一篇总结分析,格局和视野,会给百强房企下一步进化一些启示。
特别分享!
文/夏磊 恒大研究院副院长
提一个问题,当下全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巨头是谁?
-
美国住宅开发领域三巨头是
霍顿、莱纳和帕尔迪
,
商业地产领域领头羊是西蒙地产;
-
-
-
中国过去三年市占率稳居前三的龙头房企是
碧桂园、万科和恒大。
其一是“资产规模”——
中国房企平均规模是香港、新加坡房企的四倍,美国的十倍。
截至2018年末,中国房企规模最大,三大龙头恒大、碧桂园、万科,总资产达到1.88万亿、1.63万亿、1.53万亿;
香港、新加坡处于第二梯队,新鸿基、新世界、长实、恒基、凯德集团分别为6269、4219、4170、3865、3236亿元;
美国房企资产规模最小,住宅开发龙头霍顿、帕尔迪为969、698亿元,
其二是“营业收入”,中国房企处于第一梯队,美国第二,香港、新加坡最低。
2018年,中国龙头房企营业收入均超2000亿,恒大、碧桂园、万科分别为4678、3811、2973亿元;
美国住宅开发龙头营业收入在1000亿左右,莱纳、霍顿为1412、1103亿人民币,
商业地产龙头西蒙地产为388亿人民币;
香港、新加坡房企营业收入均未超过1000亿,
新鸿基、新世界、长实、恒基、凯德集团分别为761、532、441、195、280亿人民币。
2018年恒大、万科、碧桂园商品房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97%、97%、96%;
美国住宅开发龙头霍顿、帕尔迪、莱纳,2018年商品房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98%、98%、89%
,余下的收入由金融业务(发放按揭贷款)贡献。
美国商业地产龙头为自持类房企,
西蒙地产自持物业的租金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95%。
新加坡和香港龙头房企为混合类房企。
房地产开发、自持创造的收入平分秋色。
新加坡的凯德集团,2018年开发收入和自持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39%、61%;
香港的长实集团、恒基、新鸿基和新世界,2018年开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69%、61%、46%和29%,自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25%、27%、27%、8%。
此外,非房地产业收入也构成香港龙头房企的重要收入来源,
如新世界54%的收入来自基建、服务和百货等,新鸿基27%的收入来自电讯、运输、基建和物流。
而香港、新加坡、中国、美国开发类房企分别为48.2%、48.0%、33.6%、19.2%。
2018年香港龙头房企平均净利率为81.7%,而新加坡、美国运营类、中国、美国开发类房企分别为31.5%、49.9%、14.5%、9.2%。
2018年,美国三大住宅开发商霍顿、帕尔迪、莱纳总资产周转次数为1.2、1.0、0.9,远高于其他经济体龙头。
一是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美国新建住房以独户住宅(Single family house)为主,每个住宅单位独立销售、施工和交房,从出售到交房只需4-6个月,基本可实现当年销售、当年回款、当年结算,与中国2-3年的开发周期相比,存货周转速度大幅提升;
二是加大期权土地储备,只需交地价10%-20%的期权费
,即可锁定土地,保证充足土地储备的同时,无需在土地上沉淀过多资金,大幅提高周转率。
2018年,霍顿、帕尔迪、莱纳通过期权控制的土地占总土地储备的49.7%、36.9%和18.0%,土地保障系数高达5.4、6.7和6.1。
三是主打中低端住宅
,2017年霍顿、帕尔迪向首置及首改出售的住宅占比达95%、75%。
一是资产负债率,中国龙头房企、美国商业地产龙头处于第一梯队。
2018年碧桂园、万科、恒大、西蒙地产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9.4%、84.6%、83.6%和86.9%,
而美国住宅开发龙头、新加坡、香港龙头房企平均为45.5%、48.5%和31.7%。
2018年,美国商业地产龙头西蒙地产净负债率高达649.2%,住宅开发龙头帕尔迪、莱纳达88.1%、83.9%,
中国、新加坡、香港龙头房企净负债率平均分别为91.8%、55.8%和17.6%。
财务稳健是香港龙头房企的一大特点,
2018年新世界、恒基、新鸿基、长实资产负债率仅47.0%、27.9%、23.3%和28.3%,净负债率仅30.6%、23.2%、12.5和4.1%,
显著低于其他经济体龙头。
2008-2018年,中国三大龙头房企恒大、碧桂园、万科总资产增长64.9、31.5、11.8倍,营业收入增长128.6、23.3、7.2倍,
同期新加坡、香港、美国龙头房企总资产平均增长1.6、1.6、1.1倍,营业收入增长0.2、1.7、3.4倍。
资本市场对中国房企的成长性给予正面反馈,
2008-2018年,恒大、碧桂园股价累计上涨7.7、7.2倍,远超其他龙头房企。
美国商业地产龙头西蒙地产,2018、2017、2016年ROE分别为65.9%、46.8%、38.0%,显著领先于其他经济体的龙头房企。
高ROE主要源自高杠杆和高营业净利率,
公司作为一家商业地产REIT,2018年资产负债率86.9%,而同为商业地产REIT的凯德集团,2018年资产负债率仅48.5%;
同时,公司商业地产业务净利率较高,2018年达到49.9%,远高于美国住宅开发龙头9.2%的平均水平。
美国开发类房企ROE来自高周转。
美国住宅开发龙头ROE处于第三梯队。
2018年美国三大住宅开发龙头帕尔迪、霍顿、莱纳ROE分别为22.8%、17.5%、15.1%。
高ROE来自高周转,2018年霍顿、帕尔迪、莱纳总资产周转率次数高达1.2、1.0、0.9,中国、香港、新加坡龙头平均为0.3、0.1、0.1。
中国龙头房企ROE来自高杠杆和高周转。
2018年中国三大龙头房企碧桂园、恒大、万科ROE分别为32.2%、30.2%、23.4%。
高ROE主要来自高杠杆和高周转,2018年碧桂园、恒大、万科资产负债率89.4%、83.6%、84.6%,而美国、新加坡、香港龙头平均水平仅55.8%、
48.5%、31.7%,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0.3、0.2,低于美国龙头,但高于香港、新加坡的平均值0.1。
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我国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维系,
未来我国开发类房企将走向何方?
香港四大房企规模大,资产规模均值接近5000亿人民币,仅次于内地房企;
业务全,开发销售和自持租赁混合经营,持有核心地段物业,低杠杆、慢开发,获取稳定租金收入。
我国部分具有雄厚资金和优质土储的企业,可在开发业务基础上持有优质物业,通过稳定的租金收入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稳健财务。
住宅建筑商主攻开发,设计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多元产品线满足个性化需求;
REITs专注自持,长期持有核心区位资产,依靠出色的运营管理获取丰厚的租金回报。
未来中国房企将在细分子领域差异化竞争,或主攻开发成为类似霍顿的专业住宅开发商,或专注运营成为类似西蒙的专业物业运营商,或独辟蹊径深耕如高科技住宅等个性化领域,做大地产行业的“小清新”。
“私募基金+REITs”的双基金模式是凯德的基石,通过私募基金孵化早期项目,成熟后向REITs注入,实现低杠杆的稳健扩张。
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金融的不断发展,通过REITS持有物业,也会是房企“由重到轻”瘦身的重要发展方向。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请点击右下角在看或转发朋友圈,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欢迎加号主微信:zhengjingshe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