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诗云:“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一看到盗墓、僵尸之类的词,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聊斋》里的“尸变”、《咒怨》里的诅咒和鬼魂。其实早在一年前就注意到了《鬼吹灯》这部网络小说,但因其名字自带的恐怖感让我望而却步。
时隔一年,对这部书的好评仍不绝于耳,听说内容还涉及《大唐西域记》,心想那一定有相当的水平吧。
现在书已读过一半,感触颇深,书中描述了几位当代的“摸金校尉”(盗墓贼)利用分金定穴之术摸金倒斗(盗墓)的故事,他们在超越了一个个极限与想像力的挑战之后,逐渐揭开了一层层远古的神秘面纱。
《鬼吹灯》带给人们神奇和悬疑的同时也将一些哲理展示给众人,着实耐人寻味。结合我所处的期货市场,我把一些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期货投资有所启迪。
灯灭不倒斗,鸡鸣不掘金
摸金行当有很多潜规则,比如这一条:在盗墓的时候,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上一支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就必须退出墓室,且不能拿走任何古董;同样,当鸡叫以后,黑夜过去,此时不管盗墓工作进行到何种关键时刻,都必须立刻停止。
这就像期货投资中的止损:蜡烛熄灭说明墓室中缺氧,所以必须离开,投资亏损到一定程度,说明你的判断存在问题,止损是保证投资延续的唯一正确选择;
而白天来临,整个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也就像是期货市场的转势标志,因此成熟的投资者一定会在时间上设定一个强行退出的标志,不管当时的盈亏状况如何,也不管当时市场行情是怎样咄咄逼人。
纪律是管住行为的东西,而减少失误的最佳方法就是严格执行止损纪律,无论是倒斗还是投资。
每个古墓进入后只能取1、2件古董
《鬼吹灯》中提到,每个古墓进入后只能取1-2件古董,并且要将棺木盖好,不得破坏墓室,以防激怒墓主,这就好比期货交易中的风险控制。
很多期货投资者或许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做的时候,赚钱的几率很高,但是时间一长,往往亏钱的人就会多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新手运气好,其实不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贪婪。
一波行情完成后,特别是在行情的后期阶段更是拼命想赚取市场最后的一份利润,应有的利润最终被贪婪所吞没。随着小赚次数的不断增多,贪欲也随之膨胀,开始时的谨慎态度没有了,放松了对资金的风险控制,结果一旦判断有误,就会深深被套牢,风险不断放大,最后game over被迫出局。
不要试图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影响市场,行情不是任何人可以凭空造出来的,所以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该能够将自身的人性弱点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盈利适可而止,追求的念头同样适可而止。
常用工具不可或缺
在《鬼吹灯》里令我印象颇深的要数那种类繁多却又是入墓探险必备的道具了。常用的工具不外乎用在冥殿里试空气质量的活物(如大白鹅)、有神奇避邪效果的黑驴蹄子、野外必备的物品工兵铲以及防毒面具等等。
在期货交易中,合理运用工具同样十分重要。对于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从小单量起步就好比用“活物”先试探市场情况,选择价格波动较为稳定的品种入手,掌握规律、积累经验以后再增加交易规模。
在交易中,投资喜好各有不同,所用方法也种类繁多。有人善用技术分析工具,有人喜看基本面做单,有人则通过量、价、时、空之间的配合来把握市场。
不管你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来辅助交易,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工具让你不再“想当然”地凭自己的感觉来操作。即使有时候你觉得你已经完全抛弃了它们,其实你也只是抛弃了它们的具体形式,你或许正在体验“无招胜有招”的意境,或者已经上升到用理念来判断市场了。
在期货市场不要去打没有准备的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会让你事半功倍,加速成功。
寻找有价值的古墓
并非每座古墓都有值得“掘金校尉”去挖掘的价值,但一座不起眼的小墓却也可以将你葬身其中,因此真正有经验的“掘金校尉”不会频繁地在小墓中挖掘,选择有价值的古墓,一箭中的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期货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频繁交易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行情的把握不够,一直处在患得患失的状态中。而且途中或许会有很多想像不到的突发行情,同时几乎每一处也都有可能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冲动是魔鬼”,谨慎则应该是期货投资者不能缺少的一条底线。
期货投资应当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赚取金钱的赌博游戏。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讲过:“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的投资人,财富渐渐消失。”
——也就是说聪明的投资者会在成功后,尤其是连续成功,感觉如鱼得水的时候,开始逐渐减少交易频率和资金的投入比例,或者干脆休息一段时间再进入市场,坐山观虎斗,总揽全局,让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等自己的精力充沛了,再寻找大的投资机会入市作战。
怕鬼不倒斗,倒斗不怕鬼
人类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恐慌是人群中传播最快的病毒。但是只要大多数人保持冷静,也就等于建立了一道阻隔恐慌蔓延的防火墙。“怕鬼不倒斗,倒斗不怕鬼”,过分的恐慌只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更容易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