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醒提醒:南周会员
一年一次
低价
马上就要结束了!
不知不觉
,这已经是我们第6个双十一了。
拒绝内卷、不要套路
直接打折、独家赠品
这是我们延续6年的双十一原则,今年的双十一也是如此。
一年一次全年最低价
南周会员,
只需
95元
,
和
独家的、超值的赠品。
不过,
活动只剩12小时
,
今晚
24点准时下架
。
👇
错过再等一年
👇
那些不到10月就开始问客服双十一活动的读者朋友们来集合啦👏👏👏。
优惠抄底,已经入手的网友都说“值”。甚至有老朋友们年年蹲守。
南周会员年卡畅享
10000元+权益
,
免费
畅读超过750+期《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电子报刊与历史过刊,
免费
看30+门《一起问杜甫》《我们的苏东坡》《大明故宫》等爆款人文视频课
(单卖价都在百元以上)
……
95元,也许不够一家人在外面吃一顿饭,但是能够满足一家人从老到小一年的精神需求。
同时,再额外
赠送专属有声书音频
——
双11专属、全网独家的
音频课程,根据南方周末10篇传播极广的独家深度报道制作
:冰柜藏尸背后谜团、中国赌石第一案、错换人生28年、吴谢宇弑母……
其中一篇报道最长的接近18000字。
独家报道深度挖掘真相,专业主播真声讲述,带你
找到事件的谜底,听到真实的人
。
《追踪:
谜雾与真相》
(主播真声讲述10大重磅报道)
11月8日到11月12日,这是
一年至低价的5天,全年就仅此一次
。
原价288元
,
直接订阅,
立享95元优惠价
。
这也是全年唯一一次直接打折的活动,优惠折扣过大,只能限购5天。
到点活动准时下架。
365天会员期内,一支专业的团队为你记录每一件时事大事,提供深入底层挖掘的事实与独到的视角,使你越过众声喧嚣,
不断接近一件事的真相与全貌,握住社会变革趋势与个人机遇
,而你平均每天仅需为此付出0.26元
(要知道,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稿件,每个字的平均生产成本是12元)
。
+
1年《南方周末》电子版+1年《南方人物周刊》电子刊
+
超过750期《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珍稀历史报刊
+
20集《我们的苏东坡》+20集《皇帝的一天·大明故宫》
今年的独家赠品是
《追踪:谜雾与真相》
有声书音频
(永久可听)
,老读者可能知道,关于这份赠品,我们都是
不线上售卖的
,只针对
专属人群赠送
。
今年我们选择了南方周末传播很广的10篇独家深度报道,请专业主播真声录制,希望带大家找到事件的谜底,听到真实的人。
《追踪:
谜雾与真相》
(主播真声讲述10大重磅报道)
👇戳下图立抢👇
40年来,南方周末
用一篇篇深度报道追踪公共事件,关心个体命运。
新闻,即历史的底稿。
南周
独树一帜的深度观察视角,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份真实的历史记录。
▶
有一种记录,在不断的追踪中生长出对抗时间的力量
2022年7月20日凌晨,34岁的暴钦瑞在石家庄新乐市医院死亡。他因涉嫌寻衅滋事,被执行指居
。
近年来,嫌犯在指居期间死亡的事件频频出现。
南周记者前后历经四年追踪,发
布了
《被“指居”者离世,公安称其余同案人员“不应当追究刑责”》《一个被“指居”者之死》《多名被“指居”者死亡,背后的制度陷存废之争》
等多篇报道。
从
夏俊涛案到
暴钦瑞案,
从采访事件相关人到
法学专家,从分析事发背景到讨论刑诉法修改,我们试图探讨指居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很奇怪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偏偏存在了这么多年?”
1995年4月25日,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2005年3月,《南方周末》首次参与报道聂树斌案。2016年,聂树斌终获无罪。
19年过去,
《南方周末》累计刊发的聂树斌案相关的稿件超过
30篇
。
多年里,我们既采访了聂案相关的诸多当事人,试图还原被掩盖的真相;也采访了诸多法学专业人士,解释聂案重查的困难。
“只要有一点点进展,就是关注聂案的机会”“聂案,从未在编辑部的选题单上消失”。
吴谢宇案件,时间跨度9年。
2023年5月30日,法槌声落,“吴谢宇案”迎来结局。
9年来,吴谢宇案件引人关注。
南方周末记者持续跟踪,写下
11
篇报道
,
58000多字
内容
。南周记者
深入挖掘了吴谢宇本人以及其他的各种材料,写下一系列报道,试图为这起残忍犯罪案件令人疑惑的部分留下一份记录。
当数百页吴谢宇在狱中书写的自述材料通过记者之笔重见天日,那些让人不解的疑点和人性深渊中隐藏的凌乱线头,也变得清晰分明。
“我们做这个报道,在重庆、在福州做这些采访,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吴谢宇,而有些东西可能是警方无法得到的。”
▶
有一种记录,是在对个案的翔实记录中描摹社会的幽微变化
2003年,山西运城女教师路亚丽死亡,其夫王鹏作为犯罪嫌疑人被抓,后又因“证据不足”“疑罪从无”,被法院宣判无罪。18年后,警方再次立案重启调查,让此案的“疑”与“罪”在法治框架中得到重新审视。
《“疑罪”:运城女教师被杀案二十年后再调查》
《从无罪到死缓的“辛龙案”,检察官详述抗诉经过》
《中国版“辛普森杀妻案”又逆转:死缓,无罪,再死缓》
《蒙冤者张玉环:我在家中, 我已无罪》
在这些案件动辄长达数十年的命运跌宕中,记者翻开尘封案卷,遍访知情人士,对昔日疑案从细节中追寻蛛丝马迹,在时光中还原各方考量。
寻找更有深度和价值的内容,记录这个剧变的时代,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情绪和信息泛滥的时代,
《南方周末》
用一篇篇报道一次次夯实不可取代的价值。
对于新闻来说,真实、真相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其中包括美与丑、善与恶。
《追踪:
谜雾与真相》
(主播真声讲述10大重磅报道)
👇戳下图立抢👇
8月,博主“猛蛇过江”在户外网站发帖,自述发现遇难驴友的经历。仅仅12天后,又有两名男青年在秦岭失联,一人不幸遇难。南周记者写下了
《徒步秦岭“鳌太线”:极限美景,顶级风险》
,讨论这条被禁止的“顶流”路线该何去何从?
7月
,丹宁高速断桥,南周记者
跟随在现场拦车的司机,复原出7月19日桥梁垮塌事故的情状
。
写下了
《丹宁高速断桥拦车人:“不知哪来的勇气”,他们拦停了几十辆车》
“看着一辆辆车往里面砸,他说当时怕得要死,心和后背都是凉的。”
5月,多家出版社联名抵制电商平台大促方案后,我们写下了
《图书价格战没有赢家:“都是被裹挟着往前走”》
,探讨了图书出版社与电商平台如何从
最初的双赢
,最终落得看似
两败俱伤
结局的原因。
▶
有一
种报道,带你关注还未接触,却值得被发现的角落
我们出现在你关心的、看得见的新闻现场,也关注着你还未接触,却值得被发现的角落,始终为你提供南周专业新闻视角和人文关怀。
《“没死成”的厌世母亲:审判一个携子自杀者》
,南周记者试图呈现孙乐姝这位“携子自杀者”的一生。报道在爱情、亲情、法律等层面深度还原了这件不幸的事情,也留给我们一个问题:在乡村社会,离婚这个难以跨越的门槛,究竟该如何跨过去。
《父亲之死:凶手脱罪后,儿子控告母亲遗弃》
,记者将17年前发生在河南农村卫生室的这起凶案的起、转、落、又转都向我们展现出来,呈现了猜忌的夫妻关系、撕裂的母子关系、纷纭的乡村伦理等社会问题。
《邯郸3名初中生疑杀害同学,“12岁以上可担刑责”》
,我们试图去通过一个小切口,去理清这桩校园霸凌背后的种种,以及探讨涉及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
在深度报道
《连续三任书记落马:一个皖北小县的十年官场往事》
中,我们通过第一手资料,试图呈现昔日“明星县官”十年官场往事,也引领读者思考一方主政官员对于城市发展十年的影响。
一篇深度新闻的诞生,需要记者持续无数个日夜的采访与写作,凝结着太多难以诉说的责任、汗水和付出。
南周提供的,不仅仅是突发性事件的动态更新,而希望它有更大的延展性和辐射力,以速朽的新闻刻画这个世界的永恒;
希望引发你的多维深层思考,理解不同的人群,读懂这个复杂的社会。
我们经常感动的是,许多的、素不相识的、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能够在这里找到
力量、温暖与思考
。
《追踪:
谜雾与真相》
(主播真声讲述10大重磅报道)
👇戳下图立抢👇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在各个关键的分岔点,
如何看懂“红绿灯”
?
南方周末的专业团队为你
记录每一件政经民生大事,提供深入内里挖掘的事实与独到的解释,让你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更早洞察时代变迁的趋势。
今年
黄金价格大落大起,该买还是卖?
年初,南周就出品了
新金融专题《2024投资市场展望》
,我们选取
黄金
为代表的贵金属市场、国内
存款类产品
市场和外汇市场及
债券
市场为标的市场,并对国内外近80家大型机构2024年市场展望报告进行纵横交叉研究,试图厘清市场上的主要预判及其核心逻辑。
2024年,投资者应该如何瞄准机会和避险躲坑?
《利率下行成共识,存款类产品还是香饽饽吗?》
《四大活跃货币将如何此升彼降?》
《债券开年抢跑,45万亿理财钱会稳吗?》
《“以往预热需要3个月,现在只用了3天”:牛市突袭A股?》
,我们尝试去回答这轮牛市究竟从哪儿来,又能否走出监管倡导的价值投资与“慢牛”行情。
《
支付“拆墙”,打开阿里的门
》
从解除外部链接封禁,到打通移动支付限制,大厂之间如今终于拆到了“承重墙”。
从宏观到微观,一篇篇极有洞见的报道,用前瞻的视角告诉我们,在波动的经济周期,每一个普通人该如何
握住多一些确定性,穿越经济周期
。
我们关注教育——
教育,是每个中国家庭都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定期邀请高端学者,讨论一系列大家关心的有关教育与成长的话题:
“首位博士说”
:新中国各学科
首位博士生访谈录
系列
,邀请了
莫砺锋、葛剑雄、陈来、朱勇、郑永流、陈云生、卞建林、曾志平、林超民、童兵、樊纲、于秀源、庄孔韶
等博士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国运。我们怀着敬意重回历史现场,去感受各学科首位博士与共和国命运的深刻相连。
“大学校长说”
:校长带你走进大学。我们采访了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王焰新、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
....聊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学科特色型大学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教育的目标不是把人训练成做题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学科特色型大学如何发展?》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已基本扭转 “孔雀东南飞”的窘态》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东北高校如何引才?》
《高考672分报“二本”:“心动的只有编制”》
,我们关注了一群弃名校转而选择“带编入学”的高分考生群体。
《写了一本学术界“揭黑”大全,他说只想教年轻人“避雷”》
,我们带大家去看到学术道路上的现象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