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展的前一天,赶来看《清明上河图》的人格外多,按照故宫的规矩,这个级别的藏品,出于保护的考量,展出一次之后,就会入库三年。
直到晚上8点,武英殿外的队伍依然看不到尾。故宫工作人员紧急烧了水,给排着队的观众免费送来了热茶和方便面。
单霁翔在队伍旁边溜达,排在后面的人担心看不到展览了,单霁翔当场拍板决定,直到最后一个观众看完,故宫才会关门。
“直到凌晨四点,最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看完走了,天都要亮了。”
故宫为普通观众破了例,但面对外宾想要驶入午门的礼宾车,单霁翔却作出决定——关上大门,请外宾下车。
在2013年4月之前,来故宫参观的外宾,都可以乘车直入午门,一直开到参观地点。但单霁翔认为,这个特权应该取消,外宾也应当在故宫门前下车,和所有参观者一样步行入内。
法国总统奥朗德来故宫的那天,午门在礼宾车队抵达时关上了,单霁翔在午门外候着,引导着外宾步行入内。打这天之后,无论是国内官员,还是国外贵宾,参观故宫时,都没有乘车的特权了,一律步行。
单霁翔觉得,这是对故宫这座古老建筑的尊重。
“我们的藏品太多了,珍贵的藏品也太多了,我们需要更大的空间。”单霁翔说。
故宫有180多万件藏品,能够在故宫内展出的,还不到1%,大多数只能躺在库房里。故宫最新的计划是,在北京海淀区圆明园附近,新建一座能容纳300万观众的巨型博物馆,目前工程正在进行,预计2020年完工。
对故宫里的藏品,郑欣淼不只是把它们当做古董和文物,更拿它们当做研究对象。
故宫学这个概念,是郑欣淼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的。这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历史、政治、建筑、器物、文献、艺术、宗教、民俗、科技等许多学科,据郑欣淼介绍,目前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社科院研究生院都开设了故宫学专业,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
郑欣淼离任之后,故宫成立了故宫研究院,郑欣淼被聘为院长,继续从事故宫学的研究。
“故宫里的文物,故宫的古建筑,与故宫的历史文化,都是结合在一起的。”郑欣淼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人们提到故宫的文物,觉得都是宝贝,很值钱的。但是对我们而言,文物的内涵,其实是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故宫的藏品见证了当时宫廷的生活,见证了古代艺术。藏品里还有很多文献、资料、尺牍,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朱宏在陶瓷馆里做志愿讲解的时候,也同样不喜欢观众问他展品值不值钱的事。
“问我这个值多少钱,那个值多少钱。来的是博物馆,看到的就是文化,是国宝,又不是去拍卖市场看商品。”他眉毛都皱了起来,重重说了五个字:“特别不喜欢!”
“过去我们商业气氛太重,没有文化机制。现在我们的文创产品,输出的是文化。到去年年底,故宫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单霁翔开了个玩笑,“喜欢的话,可以把这些文创产品带回家,当然了,可能要留一点钱。”
这一系列的博物馆商店,是观众离开故宫前看到的“最后一个展厅”,也是故宫最新推出的“去商业化”故宫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