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橙色预警!黄色预警!江苏… ·  2 天前  
观察者网  ·  广州福彩中心回应双色球5亿巨奖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全红婵,获“年终大奖”! ·  3 天前  
数据法盟  ·  逮捕已停止!尹锡悦为啥这么难“抓” ·  3 天前  
数据法盟  ·  逮捕已停止!尹锡悦为啥这么难“抓” ·  3 天前  
半岛晨报  ·  病例数快速上升!辽宁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99年女农机手开着收割机走南闯北,免费为老人收割玉米被画成漫画走红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03 22:04

主要观点总结

一位年轻女农机手姜晓娜因免费帮助农村老人收割玉米的视频而走红网络。她曾经营美甲店,后因奶奶生病和疫情等原因回到家乡成为农机手。她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农活生活,收到数十万点赞。她还计划成立农机合作社和车队,带动更多农机手投身乡村。她的故事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包括漫画形式等。她在工作中面临许多困难,但坚持努力,从未后悔离开城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姜晓娜免费帮助老人收割玉米,展现出善良和热心肠。

姜晓娜在遇到求助的老农夫妇时,毫不犹豫地免费帮助他们收割玉米。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关心和责任感。

关键观点2: 姜晓娜的农机手生涯面临挑战,但她坚持并克服困难。

从开美甲店到成为农机手,姜晓娜面临了许多挑战。她通过学习、考试和实际操作来掌握农机技能。她遇到了各种困难,包括高温、机械问题和个人技术挑战,但她从未放弃。

关键观点3: 姜晓娜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她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

姜晓娜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这些视频受到广泛关注并走红网络。网友们通过点赞、评论和分享来表达对她的支持和赞扬。她的故事还以漫画形式传播,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关键观点4: 姜晓娜有远大的计划,希望成立自己的农机合作社和车队。

除了农忙季节的收割工作,姜晓娜还在实施自己的“新农人计划”,并计划组建自己的车队。她希望通过成立合作社和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她正在努力学习使用新设备,为实施这些计划做好准备。


正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一位年轻的农机手姑娘路遇老两口求助,由于玉米晚熟错过了大批农机车队,希望她能抽空帮忙,姑娘欣然答应,在暮色中加班加点帮他们收割了玉米。“这就是我坚持开了三年农机的意义。”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999年出生的姜晓娜中学毕业后开过美甲店,后因奶奶生病放弃。“回乡照顾奶奶的时候正遇上疫情,外地农机难以进村,父母也回不来,我就果断购置了农机开始学习驾驶。”她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走遍祖国南北,助力各地农民抢收的故事,也经常帮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户免费收割,在网络上收获数十万点赞。还有网友把她的故事画成温馨的漫画,广为传播。姜晓娜说,她正积极筹划成立农机合作社、组建车队,带动更多农机手投身乡村逐梦。


免费帮老人收割玉米走红

还有网友为她画漫画


近日,一则女农机手免费帮农村老人收割玉米的视频爆红网络。视频中,一对牵着一条小狗的农民夫妇拦住了姜晓娜,请求她帮忙收割玉米。原来,大爷家的玉米因为晚熟错过了在村里收割的收割机,而自己家又没有收割机,这才在路边求助。在两位老人期盼的目光中,姜晓娜开着收割机免费帮他们把玉米全收了。这段画面感人又朴实,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起来。


姜晓娜回忆,视频中的老大爷住在隔壁村,村里收割的时候他不在家,收割队把他们家的玉米地落下了。老大爷无儿无女,种的一小块地没有机子收割。面对素不相识的老大爷,她说:“你以后有小麦、玉米要收,直接去我家,咱们自己家有机子。”农机驶过,玉米田里平整敞亮起来。原先密密匝匝的玉米秆全被放倒,茬子整整齐齐地留在地里。老大爷要付钱给姜晓娜,她坚决不收。


网友为姜晓娜画的漫画
免费帮老人收割晚熟玉米的视频爆火后,点赞量超过50万。记者发现,一位网友把姜晓娜的故事画成了连环漫画。画中老夫妇和他们的小狗在玉米地里站成一排,仰着头温馨地看着操作农机的姜晓娜。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赞她是“新时代女性”,看到网友们对自己的赞扬,姜晓娜笑着说:“很感人,画得也特别好。”


姜晓娜告诉记者,在返乡成为农机手后,收麦子时看到儿女没有回来、没人帮助收割庄稼的老人会感到很焦心,这时候她常常会主动帮助他们收割。她说,即便干到夜里12点,看到大妈脸上的笑容和大爷竖起的大拇指就很自豪。


曾经营美甲店

如今开上农机走遍全国


1999年出生的姜晓娜中学毕业后在常州经营自己的美甲店,2022年夏天,由于奶奶生病,她回到了安徽亳州老家照顾老人。当时正值疫情,小麦抢收季节,外地的农机开不进村子,在常州务工的父母也因为疫情无法回家。为了给家里抢收,同时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减轻农忙压力,姜晓娜和父亲商量后买了一台农机。

作物收割需要抢时间,姜晓娜从硬着头皮学开农机、考证到真正下地收割,只花了半个月。姜晓娜用短视频拍摄了自己从买车、学车到开车的全过程,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没想到,“女农机手”的形象居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慢慢她也认为农机工作“很酷”,并逐渐将开农机确定为自己的职业。


姜晓娜在开收割机
2024年,姜晓娜开始加入跨区作业农机手的行列。到了收割季,她就在平台上发视频询问哪里需要收割,有需要的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她取得联系。由于不同地区农作物的成熟度不同,比如小麦从南到北要两个月才能收完,很多农机手都需要跨区作业。农忙时,姜晓娜就带着她的农机走南闯北,北至新疆昌吉收小麦,东抵辽宁收玉米,最远的跨度达到3000公里。她不仅接受来自远方的邀约,还帮助附近的人们。她说:“我们家一般都是先帮周边的农户收,收完之后再收我们自己的。”


“在烈日当头的高温天坐在农机里面割小麦,就好像蒸桑拿一样,一天下来得黑一个度。”姜晓娜调侃说。收割机四面是高大平滑的透明玻璃,阳光直直地从前方和侧面射入,胳膊都晒得脱了皮。

有一次,收割机空调的氟利昂刚好耗尽,车内温度直逼40摄氏度,姜晓娜穿着一件薄薄的灰色防晒衣,额前的碎发全部浸湿。耳朵、脸颊、脖子,暴露在外的皮肤无一例外被晒得通红。除了酷热难耐,姜晓娜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农机的驱动方式跟汽车不一样,再加上机子特别大,视线也不太好,她刚开始开的时候,很难控制方向,还曾在倒车时掉到河沟里。但她也因此感受到村民的善意,“还好那个河沟不是很深,把底下的土挖出来之后是能开上去的,很多村民帮着一起挖,感觉很温馨。”


从不后悔离开城市

想成立自己的农机车队


农机手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姜晓娜记得,她曾在一天内接连遇到多个机械问题,当时感觉要崩溃了。那时她才开收割机不久,下地收割时农机前面的刀片因为割到钢筋断了。当时她还没有经验,手忙脚乱地维修完之后继续收割,下午又割到地里面的钢丝。到了晚上又割到一块大石头,机子当时就“罢工”了。那天,姜晓娜作业到凌晨1点多。回到家,她虽然沮丧落泪,但也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收割机所有能碰到的问题,我在一天之内都碰到了,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好解决了。”

生活中的姜晓娜
在姜晓娜发布的视频中,她留着披肩长发,粗糙起茧的手上涂着美甲,和巨大的机械驾驶室形成不小的反差。因此网络上也不乏对她的怀疑,质疑她作为年轻女孩,是否有能力和毅力做好开农机的“累活”。“刚开始我挺难受的,看到有人说我摆拍很沮丧,”姜晓娜说,“但我确实是踏踏实实地在干,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少。”她告诉记者,工作中胳膊、脸颊晒脱皮更是生活常态,简单的美甲也是为了在忙碌中放松下心情。


现在,除了每年收割的农忙季节,姜晓娜都在忙着进一步实施自己的“新农人计划”,还计划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车队。“我想成立一个合作社,承包一些土地,种大棚蔬菜。”姜晓娜说。去年8月,她和弟弟购入了一台无人机用来给作物打农药,在农事不那么繁忙的农闲时期,姜晓娜就学习使用这些设备、研究成立合作社的准备事宜。她计划承接政府项目,让村民们一起接活,共同致富。采访中,姜晓娜从不后悔离开大城市。“开农机很酷,我也喜欢务农。”她说,“我既然返乡务农了,就一定要搞好。


紫牛新闻记者|刘浏
实习生|刘妤轩 马俪闻
编辑|徐韶达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网友“姜汁皮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你可能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紫牛头条】58天单人徒步1500公里穿越南极,中国小伙去时增肥10公斤离开时瘦了20公斤
【紫牛头条】带着妈妈和婆婆环球自驾!已行驶2万多公里,两位妈妈很强大
【紫牛头条】2年被家暴16次民事案件开庭,女子全身21处受损需终身佩戴粪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