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瓜君
对话百万新媒体运营者,专注解决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账号诊断、账号估值,一键评估,运营有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西瓜君

微信出“新版本”,用了再不会被封群?官方说你想的美!

西瓜君  · 公众号  ·  · 2019-01-09 10: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9年1月1日《新电商法》正式实施后,朋友圈突然上线一款结合了“你画我猜”+不能说关键字的游戏。



朋友圈画风突变,还夹杂着满屏的求生欲。


对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社群来“叫卖”自家产品的运营者来说,看到这类型的消息也是慌的一批。


新电商法正式上岗前,大家大胆猜测官方可能会通过系统关键字的提取的方法进行查处账号。



就想出通过形相似的手绘图片或者是声情并茂的故事,打擦边球躲避系统的监控。


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看似可以躲过系统的监控,但本质上还是依旧存在销售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还是需要承担的。


为什么大家这么紧张?


在新电商法中的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将“微商”也被纳入了监管, 同时对营业牌照和纳税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范。


对于不便于登记的部分经营者,放宽了要求不需要登记。隶属这部分的运营者还是需要多加注意,都点名了应该是会有合适的监察方式。


来源:百度百科@电商法


对于微商的定义,我想特别强调一下。


“微商”是指 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或者是借助于社交软件为工具,以人为中心,社交为纽带的一种商业模式,不是指某个群体。


所以通过社群、朋友圈“叫卖”自家产品的运营者,也是会被纳入“微商”的范围。早在15年开始实施的新广告法,就已经将电子信息和互联网广告列作监管范围。


虽然有点讨厌“微商”这个词,但大部分人都像是 微商式的新媒体人 。从屏蔽掉的社群,朋友圈转发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售卖的商品可以是内容,可以是付费的知识,也可以是有实物的商品。


但是大家也不必太惊慌,不打擦边球,有合法手续做合法生意还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类的谣言实在真的是不少。 往近的说,谣传下载使用北斗版微信,再也不用担心被腾讯封群!?



我知道安卓版微信、ios版微信。北斗微信是个什么骚操作?


找官方求证了一下, 官方表示并没有这个版本的微信存在


而谣言中提到的北斗最大可能性指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就功能同我们熟知的GPS是一样的。


导航系统和社交软件擦出的火花居然可以防止被封群、下载后还能网速更快。想想就很不科学。



这种带链接的谣言,除了谣言本身的内容需要验证。如果本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点开链接,带来的可能会是比“不封群”还惊喜的惊喜。


西瓜君友情提醒: 不要听信这些来路不明的“微信版本”。如果真的存在,不管是iOS还是Android系统都是可以通过官方或者各大应用商店来下载,不要随随便便点开一个链接。


往远一点说,谣传因为微信好友人数太多或者是发太多朋友圈会被微信限流。


为什么被限流你心里没点逼数吗,自己干啥了不知道啊。



还有一种是老生常谈的谣言了,也经常遇到瓜友问我们真假。


这个谣言就比较有意思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稍微包装一下闪现。 大致的内容都是“腾讯马上要开始大规模查封微信群了,大家千万不要发xxx的东西了。真的很恐怖,会封号封群希望大家互相提醒一下!”


△来源:微博@平安北京


究竟哪些行为会导致封号?

1、涉黄涉赌

涉黄涉赌内容一直都是微信重点打击的对象,处罚结果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梯度执行。


2、新号短时间内大规模加人

微信一直都不喜欢短时间内出现或者做某个事情,短时间内的数据异常微信可以一下子抓取到你。


3、被人举报

系统可能一时没查出来,贴心的小可爱就直接把你送上门。



那么,我们在运营过程中可以注意那几个方面?


这里有几个点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1、目的明确

运营前期就应该要明确你的目的,你想通过做的事情达到什么目的。走一步看一步难免变动。


2、鲶鱼效应

嫌弃气氛太死,不如主动跳出来活跃气氛,尽量保持新鲜感。


3、表明态度

担心社群后期管理混乱,不如前期就表明态度。不可以就是不可以,辛辛苦苦建立的社群变成广告群、外卖红包群想想就很难过。


4、关注官方

与其害怕目前做的事情不合规矩,不如自己及时的关注了解吃透官方规则,合理屏蔽风险。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摸透规则,合理屏蔽风险。这样不用担心违规也不用因为谣言心惊胆战。



觉得好看

点这里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