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书《华为崛起》已上市,当当、京东、天猫均有发售!
《华为崛起》讲述了华为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从最简单的零件组装起家,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一步步赢得市场认可,成为一家国际化ICT巨头。华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打造以华为ICT技术为核心的“联合舰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华为为什么能走到今天?
任正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毛泽东理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吸收西方商业实践中优秀的部分,走出了一条中西合璧的特色之路。
伊丽莎白加冕之时,英国的国际国内形势空前恶劣,新教众臣聚在伊丽莎白周围,不是相信她将会成为贤明的君主,而是因为她是新教徒们最后也是唯一选择,聚在一起无非是抱团取暖罢了。
要么,就是伊丽莎白带领大家共渡难关,迎来美好明天;
要么,就是大家抱在一起等死,等着被天主教复仇的火焰将他们全部吞没,而大多数人心中都觉得,可能后者就是他们的最后归宿。
看到这里,读者就可以理解,在加冕典礼表面的欢庆气氛下面,隐藏着英国人深深的疑虑:
女王能把英国带向怎样的明天?
伊丽莎白
对此的回答是:
我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弱女子,但是我比男人还要坚强,我一定会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的前半生命运多舛。
三岁时母亲被父亲斩首,自己被贬为私生女,在嘲笑和白眼中长大,被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视为眼中钉,被关进过伦敦塔差点被处死,终于在25岁时峰回路转,加冕成为英国女王。
她
长期在谨慎、隐瞒甚至欺骗的环
境中长大,
早年的生存环境比《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更加恶劣。对于韦小宝来说,揣测人心、投其所好可以让他左右逢源,过得更好,但是对于伊丽莎白来说,隐藏自己,揣测人心、投其所好就是她从小存活到大的保命天赋,也成为她一生的看家本领。
险恶的生存环境没有压倒她,反而铸就了她作为一个成功的领袖所需的一切品质。
她有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王者自信,极为出众的演讲能力,给她的臣民以信心,让质疑她的人也不由自主地相信她。
伊丽莎白既具有如同亨利八世那样的帝王心术,还具有如其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更从她的继母凯瑟琳·珀尔那里亲眼观摩了如何作为一个成功的女王。
她既能和颜悦色地与臣子交谈,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但是发起怒来目光一闪,声色俱厉,也让人肝胆欲裂,遍体生寒。
她最善于隐藏自己情绪与想法,让别人无法揣测她的意图,而她总能轻而易举地猜到对方的想法。
伊丽莎白的幕僚们不知不觉地被她的人格魅力感染,心甘情愿地团结在她周围,为困境中的英国殚精竭虑,以求和女王一起同舟共济。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伊丽莎白居然不仅带领英国安然渡过危机,还使得英国走上了强国之路,击败了当时的头号霸主西班牙,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更难能可贵的是,通常认为女性性格软弱,容易冲动,不适合当政治家,伊丽莎白不仅克服了这些强加的偏见,还在内政外交中充分利用了女性的优势。
作为一个君王,做到如此出色在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而作为一个女王,在世界历史上,伊丽莎白也应该是名列第一。
难怪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基斯·E·赖特森(Keith E. Wrightson)对他的学生们说,
他当年的历史老师告诉他,每一个(英美)历史学家的梦想,就是能跪在伊丽莎白女王的面前,亲吻她的手,当时他还不以为然,现在他也是这些匍匐在女王脚下的历史学家中的一员。
下面我们就看看,年轻的女王在即位之初,是如何应对她所面临的困境的。
伊丽莎白即位后,摆在她面前第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维持外交平衡,避免被天主教国家进攻。
由于她年轻貌美还未婚,加冕典礼之后,各国提亲的大使纷至沓来,各国都想借联姻之势,将英国纳入己方麾下,其中就包括伊丽莎白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面对这一情况,伊丽莎白用继承自她母亲安妮·博林的吊男人胃口的技巧,施展出她的必杀技——婚姻外交!
婚姻外交的高峰期,有大约10个外国大使出入英国宫廷,为各自的主人争取伊丽莎白的好感。
所有大使向女王提亲,都被安排单独会见,而女王也都面色和悦,详细谈了一番之后,都是同样的说辞:
我都知道了,你家主人的条件很不错,不过我要再考虑考虑。
按照以往国家间联姻的惯例,说到这一步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无非是出于女方矜持,缓两天再答复,于是使臣就满心欢喜地回去向主子报喜了。
要是提亲的对象亲自来呢,女王也会安排会见,吃个饭,甚至会抛个媚眼调个情,给对方演奏一曲之类的,惹得人家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然后也是回去等消息。
如果对方催了,就用各种理由拖着。
结果,各家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就耐心地等着,还要对英国各种示好,以表现出诚意,甚至各位竞争者之间争风吃醋,争相献殷勤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有的等到不耐烦了,就再给个甜枣哄一下,让他接着等。
按理说,伊丽莎白从小不像她母亲安妮·博林那样,有那么多机会学习并实践各种钓凯子大法,只能归结为安妮·博林的基因太强大,而伊丽莎白天赋异禀,无师自通了。
如果说,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那么伊丽莎白就是彻头彻尾的女流氓,而且还是脚踏N只船的那种极品女流氓!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伊丽莎白利用她的女性天赋,不费一兵一卒,把摆在英国面前最迫切的安全问题给暂时摆平了,给英国争取了最宝贵的几年喘息时间!
如果说,安妮·博林以小三的身份上位,以婚姻为圈套套住一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以实现她宗教改革的理想;
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则以婚姻为筹码套住欧洲所有王室贵族,以实现维持英国和平的目的,这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安妮·博林把“当小三”做成了影响世界的国家大事,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则把“吊凯子”玩出了国际水平。
这一对母女,为后来的女小三和吊凯子女树立了无法逾越的标杆。
其中一位大使曾绝望地说:“和这个女人打交道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
我想她身上一定潜伏着十万个魔鬼。
”
伊丽莎白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也是这场感情游戏中的一员。
腓力二世本来就看不上性格古板、相貌丑陋、近视又老掉牙的英玛丽,因为政治需要才娶了她,他对伊丽莎白这个年轻漂亮、冰雪聪明的小姨子早就惦记上了。
苦苦忍受了四年后英玛丽死了,对他来说简直是件天大的好事: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小姨子下手,还能完成当年老爹交代的政治任务,一举两得!
腓力二世本以为:
姐夫戏小姨天经地义,以他这么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一旦出马肯定是手到擒来,其他来求亲的王公们都是陪标的倒霉蛋。
然而,伊丽莎白的滑头程度远超他的想象,调情搞得老司机腓力二世欲火升腾,但无论怎么周旋,得到的从来都是似是而非的答案。
英玛丽死后,腓力二世只有一个独子唐·卡洛斯(英玛丽之前的妻子生的),身体也不太好,王位继承不是太保险,抓紧时间生出其他王位继承人是当务之急。
腓力二世最初的想法是赶紧找个儿媳妇,给自己生个孙子作为第二继承人。
1559年西班牙和法国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并商定让腓力二世的14岁儿子卡洛斯娶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14岁女儿瓦卢瓦的伊丽莎白,以实现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姻。
正想着小姨子英国伊丽莎白的倩影的腓力二世,见到未来的儿媳——青春水嫩的法国伊丽莎白的画像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我儿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繁衍王室后代这个重任交给他太辛苦了,还是我辛苦点,娶这个小伊丽莎白算了。
于是,说好的西班牙太子妃变成了西班牙王后。
瓦卢瓦的伊丽莎白
得知这个消息的唐·卡洛斯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
老爹你太无耻了,说什么辛苦,明明就是重色轻儿!
我的美女老婆啊,成了我的美女小妈了,呜呜!
法王亨利二世还挺高兴,打了好几年的敌手腓力二世一转眼就比自己小了一辈,得管自己叫岳父大人了。
亨利二世非得亲自送女儿去西班牙成亲,一定要亲耳听老对手腓力二世叫两声“岳父大人”过过瘾。
听了腓力二世叫完“岳父大人”后浑身舒泰,亨利二世一时兴起,下场参加了在婚礼上为了助兴而举办的骑士比武大赛。
比赛中,亨利二世被自己的苏格兰籍卫队长蒙哥马利用长矛捅中眼睛,不治身亡,一眨眼喜事变成了丧事。
由于看上去只是个意外,而骑士比赛历来伤亡难免,按照古老的规矩,不能因此追责。
因此这个卫队长没有被追究,而法国的朝政落入了亨利二世野心勃勃王后的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手中。
美第奇家族是统治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金融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欧洲的江湖地位,基本上就相当于十九世纪叱咤风云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凯瑟琳这个女人铁血无情又醉心于权术,此后掌控法国政坛长达三十年,她成为策划并推动法国宗教战争的重要推手。
凯瑟琳·德·美第奇
然而凯瑟琳与他丈夫最大的不同是,她发动战争完全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维护天主教权威的宗教热情,因此她对于干涉英国的兴趣远不如她那个狂热天主教徒丈夫那么大,这也使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压力骤然降低。
这个刺死了法国国王的苏格兰籍卫队长蒙哥马利后来回到祖国苏格兰,参加了反抗天主教的清教徒起义,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秘密的新教徒。
迫害新教徒的狂热天主教国王亨利二世死在一个新教徒手里,那场比武到底是不是意外,真的就很难讲了。
这件事成为阴谋论绝好的素材,也成为法国天主教徒加重对新教徒愤恨的众多理由之一。
法王亨利二世比武身亡
法王亨利二世虽然因为迫害新教徒和因比武而死两件事“青史留名”,似乎都不是太光彩,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为了增强法国的实力,他非常乐于鼓励发明创新。
他认为发明者应充分披露他的发明,当专利过期后公众能够从中受益。
1551年,法国发明者亚伯·富隆被授予测距仪的专利,亨利二世要求富隆准备一份专利说明书,这份说明书在1555年出版,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份专利说明书。
公公娶儿媳妇的八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腓力二世经常出国打仗,太子卡洛斯则经常找跟自己同岁的小妈伊丽莎白“一起玩”,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恨不得吃住都要在一起。
以至于传出各种宫廷绯闻到腓力二世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