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为了引导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也相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在这期间,很多房地产商就开始向小镇领域转型,也出现了一大批蹭热点、蹭概念的伪小镇。2017年以来,针对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多次发声纠偏、规范调控。
例如,2017年3月,住建部公布了10项要求,对特色小(城)镇培育路径做了进一步明确;7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为特色小镇建设规范纠偏;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特色小(城)镇建设进入规范时间。
最近的一份政策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8〕1041号)(以下简称《通知》)。
该《通知》对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间的内涵,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建立典型引路机制,建立服务支撑机制以及组织保障。在我们看来,这为接下来的特色小镇的调控提出了明确的导向,对市场也将产生直接影响。
长期关注特色小镇建设的同仁可以发现,该《通知》是国家发改委在今年针对特色小镇建设所发布的首份文件。此次发文,设立了标准化的指导发展体系,使特色小镇的创建告别了“命名制”,走向了有进有退的“达标制”。
也就是说,今后要统一实施有进有退的创建“达标制”,避免一次性“命名制”,这也是为了防止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运营发展。并且对已公布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持续开展评估监督和优胜劣汰,适时公布整改名单;以及对于创建名单外的小镇和小城镇加强监测,根据情况动态公布警示名单。同时,还建立规范省级创建机制,确保数量服从于质量。
在我们看来,接下来的特色小镇,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寻求突破:
其一,培育特色产业为就地城镇化提供基础。
众所周知,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动力,而特色小镇的营造必须坚持以产业为导向。在我们国内做的比较成功的特色小镇其自身都以独特的产业为基础,如华夏幸福的产业小镇、碧桂园的科技小镇等等;而对于国外小城镇的建设而言亦是如此,如美国的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德国的英戈尔斯塔特小镇是德国乃至欧洲的工业中心等等。
美国硅谷
通过国内外特色小(城)镇的实践表明,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同时,要培育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完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进而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另外,特色小镇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可以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可以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可以快速实现就地城镇化。通过特色小镇这一平台可以为当地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提供新的路径和可能。
其二,要注重当地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突显特色小镇的原生性、本土性。
产业是特色小镇营造的动力和支撑,而文化是特色小镇营造的灵魂。通过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不但可以促进在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可以将在地的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超级IP的打造,让游客感受、体验并传播,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这一文化内涵的塑造可以赋予特色小镇独一无二的品牌认识度,也是防止“千镇一面”以及提高小镇品质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小镇建设应该防止“千镇一面”
其三,开发有度,避免房地产化。
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衍生品旅游地产十分火爆。生态良好,风景优美之地,诸多已被无孔不入的房地产商占据。在我们看来,无地产,不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房地产的配套,前提是适当开发,不能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若是以旅游地产为概念打着特色小镇名号为由头,抬高当地房价,将原住民排斥在外,同样背离了特色小镇建造的初衷,这一模式也将不可持续。
其四,注重特色小镇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实现产城融合,提升生态宜居性,要以人为本。
首先,旅游与社区功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个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文件或指导意见,均强调要注重特色小镇的旅游与社区功能。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更是要求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甚至5A级景区。之所以要强调旅游功能,是为了提高生态环境。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其建设不仅要注重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更要在产城融合的逻辑下,推动社区功能的完善。同时需要全面提高特色小镇的生态宜居性,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使特色小镇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产业上,更体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小镇文化等各方面。另外,小镇的营造还要注重原居民的参与。这样就形成了特色产业、生态宜居、原住民间的深度融合,其既有利于推动在地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可以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其五,智慧小镇是特色小镇的标配。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一代科技的智慧化改造,将是未来的趋势,其可助力特色小镇管理更加便捷。另外,特色小镇的智慧化也可以快速的实现边缘地区进行全球化再表达。
智慧小镇是特色小镇的标配
所以,在我们看来,特色小镇的营造从一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智慧小镇的建设。其不仅可以实现特色小镇的万物互联,还可以推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居民、游客的生活、旅游等带来便利。
其六,投资和运营以市场化为主。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由于特色小镇自身存在的劣势及短板是社会资本参与度不够,而持续与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当前需要激发社会资本进行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的队伍中。
另外,政府可通过提供激励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制定给予一定条件的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等,并在公共设施建设领域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