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文社会学科在二十世纪所扮演的角色来讲,经济学这一部门似乎显得最为突出。
这一突出,反映在经济学界内外两方面的热烈争议上。
在其内部,有些人曾经或还在很自信地说:
有了凯因斯学派的那一套理论和办法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有严重的经济问题了。
同时另有少数深思远虑的人却认为: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值得骄傲的;
因为有许多所谓经济学家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
在另一方面,经济学界以外的一般人士也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有的人听说经济学家这个称谓,就把大拇指一翘,说声“了不起”!
可是,另有些人又把经济学家骂得一塌糊涂。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经济学是在搞些什么?
关于经济学界内部的种种争议,涉及多层面的理论问题,不是本文所要解析的。
在这里我只关心经济学界以外的意见分歧。
因而我要特别着重于指出:
通常统统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实应就其思想言论的底蕴作一分类。
我在以前写的文章中曾用过奥国学派所常用“经济工程师”这个名词,从一般人所称的经济学家当中分出“工程师”这一类。
我在这里,还想再分出一类,那就是“特定经济利益的发言人”。
于是在通常所谓的“经济学家”当中,实质上就有了三类:
(1)真正的经济学家,(2)经济工程师,(3)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
他们虽分属三类,但同样都在使用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某些模型。
外行人看到他们发表的文章都在谈经济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把他们都叫作经济学家。
因此,在这些所谓经济学家当中,有的是鱼目混珠而被捧,有的是背黑锅而被骂。
青红皂白不分,褒贬毁誉也就混乱了。
这样说来,我们将如何在他们当中辨识出谁属于哪能一类呢?
这正是本文要讲的重点。
一、经济学家这个名称,由于经济学流派之多,不容易有个各派都同意的定义。
我在这里只就我个人的成见,分作几点来谈谈走向经济学家思路的一个大方向。
1.经济学是人的行为学之一部分。
我想,这该是大家都承认的一句话。
但是,问题的发生,是在这句话中的那个“人”字的正确概念,没有被所有念经济学的人时时刻刻紧紧把握住。
经济学家所必须了解的“人”,与生物学家或动物学家心目中的“人”不一样。
经济学家虽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动物的欲望、冲动、和本能的反应,但更重要的,是“人”还具有异于禽兽的意志、理念、和逻辑思考。
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特征。
2.人的欲望是会自我繁殖而不断增多的,而其满足却要受到外在的种种限制。
于是在求满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选择。
选择,是出于不得已;
选择什么,则又力求自由。
这就是说:
人,并非生而自由的,但具有争取自由的本性。
3.由于人性中有上述的特征,所以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渐渐学会了争取个人自由的适当方法,这个方法是要不妨害别人也可同样争取他的自由,否则终会妨害到自己的自由。
这个认知,截至现在,虽还不是人人都有,更不是人人所认知的深度都一样;
但可确信的,只有“人”才会有此认知。
所以也只有“人”才会在个别自觉的互动中,形成了分工合作而日益扩大的社会,而不同于本能形成的蜂蚁社会。
4.人类社会之形成与扩大,是由于人的自觉行为之互动。
“互动”之“互”字显示出主词的“人”是指的多数人,而且多到说不出他们是谁何;
决不是少许几个人,更不是像孟轲所称为“独夫”那样的一个人。
其互动也,是各在其独特的环境,各凭其独特的零碎知识而行为,而互动。
决不是靠少数人或一个人的设计、规划、指挥或命令而组织成的所谓“团队”行为。
5.非团队行为的行为,不正是有些人所说的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吗?
事实上完全相反。
因为团队的行为是受制于这个团队主宰者个人的知识,即令他有所谓“智囊团”的帮助,也只是有限的少数人。
至于分散在社会上无数个人的知识,个别地看来是零碎的、琐屑的、乃至微不足道的,当然不能与任何专家的系统知识同年而语。
但是,那些散在社会的知识之总和,却不是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集团的知识所能摄取其万一的。
即令在将来更高科技时代的电脑也不能纳入那些知识的总和。
此所以非团队行为的行为不仅未造成混乱,反面是分工合作的社会所赖以达成、所赖以扩大的基础。
用亚当•史密斯的话讲,这是“无形之手”。
的作用:
用海耶克的话讲,是“长成的社会秩序”。
6.重视“无形之手”,并不意含排斥“有形之手”:
尊重“长成的社会秩序”,并不意含排斥“法制的社会秩序”。
我们用“重视”、“尊重”这们的字眼,是要强调有形之手不应牵制或阻碍“无形之手”的运作,只能为其去碍,使其运作顺畅无阻;
是要强调法制的社会秩序不应干扰或搅乱长成的社会秩序,只在提供一个有利于后者得以保持活力而无僵化之虞的架构。
7.如果我们把上述5、6两点引用到经济领域来讲,那就是自由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自由市场就是第5点所谓的长成的社会秩序之一部分。
政府就是第6点所讲的法制的社会秩序之建立者。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必须像第6点所讲的那样,前者对于后者的运作,只可维护或给以便利,不得有所干扰或阻挠。
以上所述,是起步走向经济学家思路时所不可少的几点基本认识。
有了这些认识,才算走对了大方向。
二、经济工程师是怎样的人?
他是在干什么呢?
工程师而冠以“经济”二字,顾名思义,我们就想像到:
他的专业是在把公共经济事务的处理当作一项工程来做。
他无视于、至少是轻视了公共经济事务是千千万万的行为人形形种种的主观意志的表象。
各个人的主观意志,究不同于既定的、客观存在的、而可以规格化的物料。
工程师的专业是在利用工程学的知识,就这样的一些物料,预先做成一个模型(或出自自己的创意或遵照业主的愿望),然后按照这个模型来建造一座壮观的庙堂,或一套精密机器、或一条高速公路。
由于所建造的东西不同,而有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这些不同的称谓,称谓尽管不同,他们同样地都是利用一些无生命、无意志的物料,制作他们预先设计好的东西。
至于冠以“经济”二字的经济工程师,则是搬弄一些经济学名词,而以工程师的心态、工程师的技巧,来处理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所形成的公共经济事务。
三、“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这一头衔,其本身已经足够显明,用不着再多加解说。
但我们也应知道;
这类人物虽然大多是受雇于别人或某一集团,而为那人或那一集团的经济利益辩护,但也有不是代表别人,而其所争取的正是直接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