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为她直播、BBC也因她而来,94岁“功夫奶奶”凭什么赢得世界尊重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2 10:51

正文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发自宁海


宁波市宁海县一个普通的山村里,94岁的张荷仙在今年成了“网红”。


习武长达90年的她,在94岁的高龄依然坚持练武,这让她得到了外界的许多关注,《人民日报》为她做了网络直播,BBC这样的海外知名媒体也慕名而来。
而在网络上,网友更习惯称他为“功夫奶奶”。


从四五岁至今,“功夫奶奶”的练习几乎从未间断,正是有了这么多年的勤奋“修炼”,如今的她虽然年已近百,身体却依然硬朗。


她说,自己希望有更多人喜欢武术,希望武术能代代传承。但是现实却是,练武强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奶奶院子里的石锁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清晨,张荷仙老人进行着每日必备的功夫练习。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嘉炜 图


柔韧性远超年轻人


每天清晨5、6点钟,宁海县力洋镇东园村的一间老平房里,94岁的张荷仙就已经起床,开始了自己的一天。


洗漱完毕之后,她便会走到门前那个小院里,做一件已经坚持了90年的事——练武。


而在练功之前,张荷仙还要洗净双手,祭拜一下祖师爷,再开始扎马步、练拳法。


一套拳、掌、手、棍,虽然力道已经不如当年,但那一招一式的派头,依然能看出她功底的深厚。


“功夫奶奶”,这是现在网友送给他的尊称,而在张荷仙自己看来,自己最值得骄傲的并非一身的功夫,而是两个字:勤奋。


“四岁、五岁,我就跟着我爸爸开始练武。”一开口,张奶奶便伸手在半空中比划着数字。虽然已是九旬高龄,但她的声音依旧洪亮。


张荷仙老人展示掌法。


张奶奶这一练,便是接近一个世纪。除了16岁那年,因为手伤休息了一下,其余的每一天,院子里总能看见她勤奋练武的身影。


“她一直都住在这个村,她练功夫,村里人都知道。”提起张荷仙的功夫,同住东园村的邻居说这在村里“无人不晓”。


在张奶奶的家门前,是一段蜿蜒向上的坡道。虽然已经是94岁高龄,但走上走下,张奶奶依然连大气也不喘。


“比我小两三岁的人,都用上了拐杖,而我现在还没有用过。”说话间,张奶奶习惯性地把腿放上竹椅,变成双腿盘坐。这样的柔韧性,别说90岁老人,许多年青人也得要甘拜下风。


“去医院检查过,那些指标都没有什么问题。”张奶奶又伸出手和记者握了一下,依然还有不小的手劲。


“没有练过功夫的人,摔一跤就可能受伤,我自己摔一跤也能立马爬起来。锻炼身体,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的。”说起练武的健身功效,张奶奶一脸严肃。


张荷仙老人与儿子进行棍法练习。


练功夫,也是练品德


对张奶奶来说,这90年习武是为了强身,但“修德”才是最主要的人生历练。


以前来学武的“学生”中间,一些人就是想学好了功夫出去打架,但张荷仙最反对的就是这种想法。


“老祖宗在拳谱中告诫,学武只是为了防御,不能去欺负别人,而要去帮助别人。”这句话,张奶奶说到做到。


最为知名的一次,便是张奶奶见到村里一个男人在打老婆,张奶奶看不过去,上去就是一招,将其打倒在地。


但除此之外,张奶奶从不随意伤人。儿子冯传引说,“真说去打人,把人家打成什么样,那没有过。”


其实在当年,除了张奶奶一家人习武之外,这个小院还曾是附近村落的功夫“学堂”,慕名前来习武的人用“络绎不绝”来形容并不为过。


“以前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来学功夫,每天晚上都来家里学。”谈起曾经,儿子冯传引依然还记得当初的“盛景”。


张荷仙老人给自己做早饭,把昨日所做菜品放入灶中加热。


练武的地点,便是如今脚下这片不大的小院,不到10个学生便会让这儿显得有些拥挤。冯传引作为“主讲老师”给大家上课,张荷仙便在一旁指点。


除了在家传授功夫之外,时不时还会有人来邀约出去上课,“多的时候能有四五十个人。”


而一位当地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宁波东部沿海的山村,习武的风气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渔民都比较强悍,因为明清时期,就要抗击海上的强盗、倭寇,现在山上还留有当年兵站的遗址。”


而张荷仙一家,是在九代人之前从福建移居此地,所修习的南拳硬派功夫,追根溯源,历史更是已经有三百多年。


在教功夫的过程中,张奶奶一家都是倾囊传授,她说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外姓人家,从来没有以“学费”的名义收过一分钱。


老人居住在半山腰,每日出门必经几个陡坡。


一副“侠女”心肠


在这90多年里,张奶奶拥有的也不仅是武术。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会帮忙,人很好。”提起张荷仙,她的“侠女”心肠早已得到了村里人的公认。


除了会功夫,张奶奶的另一手绝活是接生。年轻时,她考取了接生资格证,一生里接生下来的婴儿竟有千人之多。


她也会刺绣,曾拿过乡里的“刺绣冠军”,绣牡丹是她的绝活。村里人的喜衣、喜被,不少出自她手。


厨房里,张奶奶同样是一把好手。因为厨艺好、体力强,她曾当过村里酒席的掌厨,一人负责二三十桌的酒席不在话下。


如今,年事已高的她虽不再有年轻时那样的精力,但依旧还是一股风风火火的性格。


直到今天,张奶奶仍旧是在家闲不住。每天下午,她总要到村里转转,看看谁家有什么需要搭把手。冯传引说,母亲“最高兴的就是给人帮忙”。


因为舍不得离开和亡夫一同生活过多年的老房子,张奶奶也没有搬去儿子新房,选择一人独居,每日三餐都是自己料理。


隔几天,她还要去镇上采购一次食物和生活用品,来回6公里的路,张奶奶仍然全靠步行。


无论行走还是坐姿,面对求知者,张奶奶双手随时保持功夫招式。


武术传承,下一辈能完成吗


自从张奶奶今年在网络“走红”之后,许多媒体纷至沓来,多的时候,三四家一起来登门采访。


一次采访,便是两三个小时,就算不是老年人也会疲惫,但张奶奶从未有过不悦。相反媒体来拍一次,她就把拳法棍法打一次。一招一式,还是一样的一丝不苟。


“棍法、拳法,别人想看什么,我就展示什么。只要有人喜欢,有人认可,我就是最高兴的。”接受央视采访时,张奶奶如此说道。


张奶奶说,她的希望是张家的武术能够一直传下去,但她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年纪大了,传授武艺的任务,“今后只能交给下一辈去完成。”


在张奶奶的家族里,习武的传统还在延续,练武最小的一辈只有10岁。


但在这个家族之外,事情却已渐渐发生了变迁。


现在村里仍然还有人晚上在广场练武,“多时二三十人,少的时候四五个人”。但和当年最大的不同是,“青年人少,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儿子冯传引说,习武的风气已经今非昔比。


“现在锻炼的方式比以前多了,像打球、广场舞之类的。而且现在生活压力也大,不像以前,农闲时能有很多空闲时间。”


而和当年每晚热闹喧嚣的功夫“学堂”相比,如今张奶奶家的小院,已经安静了许多。许多时候,除了张奶奶之外,这里的唯一的动静就是家里的小猫。


在院子角落,放着一对石锁,那曾是张奶奶和家人弟子们练武的工具,如今已是破旧斑驳,不再有人使用。


“经济社会,每个人都要去赚钱。”也许习武的时代,真的只存在于张奶奶90年的一招一式中了。





本期编辑:彭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