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与RNA互作的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了RNA pulldown、RIP-Seq、CLIP-Seq、RNA EMSA实验以及RNA与蛋白共定位等技术。同时,也强调了在线工具在预测RNA-蛋白互作时的局限性,以及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点介绍了RNA pulldown、RIP-Seq、CLIP-Seq、RNA EMSA实验以及RNA与蛋白共定位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大部分在线工具没有考虑到组织或细胞特异性,无法证明在特定研究背景下(如心肌细胞、巨噬细胞)的蛋白与RNA结合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确认RNA与蛋白互作的多种方式,不能只依赖单一的实验技术;另外,后续验证实验也是必要的,如WB、PCR或qPCR等;同时,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分组设置,如Input、IgG对照等。
说明:
1.
RNA
与蛋白互作可以从
RNA
和蛋白这两个角度展开。从
RNA
的角度来说:
RNA
与蛋白的互作可用于解释
RNA
的稳定性变化、
RNA
翻译、
RNA
定位等过程,因此在进一步研究
RNA
与蛋白互作之前,
一般都要先确认
RNA
本身发生的这些改变,特别是有不少项目关注的是
RNA
修饰(比如
RNA m7G
等)
,然后再通过与之结合的蛋白进一步说明具体的方式(
RNA
结合蛋白);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蛋白
,虽然主要是
RNA
结合蛋白这一类,但由于
RNA
结合蛋白类型很多,还要具体分类,比如
RNA
修饰
Reader
蛋白、翻译因子、
RNA
转运蛋白等等;
2.虽然现在有很多在线工具可以预测
RNA-
蛋白互作,但是这些工具大多有一个缺陷
:没有考虑到组织或者细胞特异性,即虽然预测到某个
RNA
与蛋白可能结合(甚至有很高的
“
打分
”
),
但不能说明在申请人研究背景下(比如在心肌细胞、巨噬细胞)也能结合
,比如有的蛋白或者
RNA
可能有很高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组织或者细胞特异性表达的),换个细胞或者组织就不表达了,这也是预测蛋白
-
蛋白互作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3.与之前我们说的蛋白
-
蛋白互作相比,在细胞体系的
RIP-Seq
、
RNA pulldown
这些实验
并不能直接证明蛋白与
RNA
的互作
,即有可能存在介导
RNA
与蛋白互作的间接介导因子
B
,即
“RNA—
间接因子
B—
蛋白
”
这种模式,而非
“RNA—
蛋白
”
的作用方式,因此还需要在非细胞体系下进一步证明;
4.
像
RNA pulldown
和
RIP-Seq
这种技术多数情况下鉴定到的是
RNA
或者蛋白整体的结合,基本做不到氨基酸或者核苷酸分辨率的结合
,因此如果要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
还需要对
RNA
和蛋白进一步进行截断实验和突变,从而确认具体的作用位置、结构域和位点
;
5.
其它的一些问题与蛋白
-
蛋白互作等很像,即要确认
RNA
与蛋白的互作,一般都需要几个方式一起来证明,
如果只用一个技术来证明,很容易被质疑,
比如有很多项目中证明
RNA
与蛋白结合,只有
RIP-Seq
和
RNA pulldown
就是不严谨的。
6.由于
RNA pulldown
、
RIP-Seq
这些技术主要是用于筛选的,因此后续一般也要通过
WB
、
PCR
或者
qPCR
等进行验证,
而有很多项目在预实验层面会出在分组设置上,比如缺少
Input
、
IgG
对照、
Negative/ Scramble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这也是很多专家提出质疑的细节地方
。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技术,
由于这些技术基本都是比较经典的,我们就不说的太详细了:
一、
RNA pulldown
——
MS/WB
RNA pulldown
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与
RNA
之间的相互作用的
实验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使用生物素标记的
RNA
探针作为
“
诱饵
”
,在细胞裂解液中捕获与之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大致流程:
首先,设计并合成包含特定
RNA
序列的探针,并通过生物素进行标记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和纯化。接着,将细胞裂解以释放蛋白质和
RNA
,然后与标记的
RNA
探针混合,允许探针与裂解液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亲和层析技术,如链霉亲和素
-
琼脂糖珠,纯化与
RNA
探针结合的蛋白质。最后,通过
WB
或者质谱等方法鉴定或者验证这些蛋白。
二、
RIP-Seq
(
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
)
RIP-Seq
(
RNA
免疫沉淀测序)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与
RNA
相互作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抗体捕获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
RNA
分子,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些
RNA
进行测序和分析。
大致流程:
首先,细胞被裂解以提取蛋白质
-RNA
复合物;然后,使用针对特定
RNA
结合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沉淀,这些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捕获目标蛋白及其相关的
RNA
分子;接着,沉淀的复合物被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然后释放
RNA
并进行纯化;之后,纯化的
RNA
分子被用于构建测序文库,并通过测序技术进行测序;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免疫沉淀样本与对照样本的测序结果,以鉴定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RNA
分子;或者采用
qPCR
方法验证与蛋白结合的
RNA
。
三、
CLIP-Seq
(
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
)
CLIP-Seq
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与
RNA
相互作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其原理基于使用紫外线(
UV
)或化学交联剂对细胞进行交联处理,使
RNA
结合蛋白(
RBPs
)与其结合的
RNA
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后通过抗体捕获并进行测序,以鉴定与蛋白结合
RNA
的序列位置。
大致流程
:首先对细胞进行交联处理,使
RBPs
与
RNA
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接着,使用针对特定
RBP
的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捕获这些蛋白质
-RNA
复合物;然后,纯化沉淀的复合物并释放
RNA
分子;之后,将纯化的
RNA
分子用于构建测序文库;最后
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
RBPs
的靶标
RNA
和精确的结合位点(
大致区域,而不是精确到单个核苷酸水平的信息,如果要到单碱基水平,可以通过
eCLIP/iCL
IP
等方法
)。
四、
RNA
电泳迁移率分析(
RNA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RNA EMSA
)
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与
RNA
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该技术基于蛋白质与
RNA
结合后,会形成较大的复合物,其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会比单独的
RNA
分子慢。
大致流程:首先,合成或纯化目标
RNA
分子,并对其进行标记,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例如
^32P
)或非放射性标记物(如生物素或荧光标记)。接着准备待测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以是纯化的重组蛋白或从细胞中提取的蛋白
。然后,将标记的
RNA
探针与蛋白质混合,并在特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离子强度和
pH
值)下孵育,以允许蛋白质与
RNA
发生结合。孵育后,将反应混合物加载到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并进行电泳。在电泳过程中,由于蛋白质
-RNA
复合物的迁移速率比自由
RNA
慢,它们会在凝胶中形成新的条带。最后,电泳完成后,通过放射自显影、化学发光或荧光成像等适当的检测方法来检测
RNA
探针和蛋白质
-RNA
复合物的条带。通过比较复合物和自由
RNA
的迁移距离,研究者可以判断蛋白质是否与
RNA
发生了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特异性。
五、
RNA
与蛋白共定位
与蛋白
-
蛋白共定位相似,
这个实验是从形态上确定
RNA
与蛋白结合的比较重要的实验,因此是国自然项目中“必需”的实验了。
RNA
与蛋白共定位是指在细胞内
RNA
和蛋白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
(
如果基金里面放上这样的图,会不会增加评审专家的印象分?
)
大致流程:
RNA
与蛋白共定位的研究流程首先涉及样本的准备,包括培养细胞至适当密度并对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转染、诱导表达或药物处理。接着,通过使用
RNA
标记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或
RNA
与绿色荧光蛋白(
GFP
)融合标签,对目标
RNA
分子进行标记。同时,目标蛋白质通过转基因、
CRISPR/Cas9
系统或免疫荧光技术与荧光蛋白融合或直接标记。然后,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或超分辨率显微镜对细胞内标记的
RNA
和蛋白质进行成像,捕获它们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之后,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RNA
和蛋白质的共定位程度和分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