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丛非从
学点心理学,做个轻松快乐的小niu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丛非从

“老公的姐姐,不照顾我的感受”| 丛非从

丛非从  · 公众号  ·  · 2019-09-09 21: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案例


1.情境: 晚上十一二点,老公的姐姐发微信给老公,让他帮忙给她在微信上弄点东西(类似给孩子集赞的活动),老公没看到微信,她又打了电话过来,弄完还让孩子道谢。


2.情绪: 愤怒、烦


3.期待: 1.我希望她为我们考虑一下,时间太晚了不要打电话过来;2.我希望她以身作则,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在时间很晚的时候打扰别人。


4.逻辑: 1. 时间太晚打电话有可能影响到别人休息,这样会打扰到别人。2.这种做法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点都不为别人考虑。3.她不照顾我的感受,就是不尊重我,不重视我。


5.匮乏: 尊重,重视。


6.策略: 对老公发火:你姐怎么能这么做!




· 析 ·


对期待的分析


1.  你有一个期望。你理想中的老公姐姐是这样的:能不在晚上打电话,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


可现实中的老公姐姐却是这样的:我就是要晚上打电话,我就偏不以身作则。


“理想他人”和“现实他人”不一致,却又无法整合,人就痛苦了。


人际关系的痛苦,就是来自于想管别人,却发现——别人根本不愿意被你管。可自己又不到不管,做不到不想管,于是更痛苦。



2. “她应该”。是的,她应该照顾别人的感受,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让人痛苦的,不就是人的这些 “ta应该” 吗?



3.因为她影响到了你。是的,这是的她的自由。她有几点打电话的自由,她有干涉你生活的自由。道德没有赋予她这个权利,你顶多说她不道德。可上帝赋予了她这个作为人的权利。


这就是界限。 划好界限,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解脱的开始。



4.怎么办呢?


整合期待与现实,人就不痛苦了。 怎么整合呢?


要么让期待符合现实。


接纳这就是真实的她,并尊重。放下你对她的期待,这这时候你的期待就符合现实了,不痛苦了。


要么 让现 实符合期待


虽然她怎么做是她的事。 但是你怎么做就是你的自由了呀。 你可以去干涉她的干涉,让她停止对你的干涉。


她怎么教育孩子是她的自由。但你想教育她怎么教育孩子,这就是你的自由啊。这是上帝赋予你作为人的权利。


如果你能实现,那她就会改变,现实就会符合你的期待了 ,也不痛苦。


你可能不会或没能力这么去做。 但你没有勇气行使自己的权力,从来不是别人不能行使自己权利的理由。




对逻辑的分析


1.以上对于期待的分析是废话。因为道理是这样,可是做起来就是很憋屈。很想骂娘,凭什么!



2.因为让你愤怒的,不是她晚上11点打电话,不是没教育好孩子,而是“不照顾你的感受”,而是“不尊重你”、“不重视你”。


倘若她能客客气气地来电话,或者先来消息询问下:“弟弟,你和弟妹睡了吗?没有打扰你们吧。现在有个事,想请你帮个忙,不知道方便吗?”


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会发现,她换一种考虑你感受的动作半夜打电话,能让你感觉到被尊重与重视,你的愤怒就不会那么多了。



3.我的疑问1: 她晚上打电话来,会打扰到别人吗?


不一定。她晚上打电话来,对你形成了打扰。对老公呢?老公也觉得这是打扰吗?所以她打电话给老公,可能只是打扰到了旁边的你,并没有打扰到当事人。老公可能觉得这很正常,就不会觉得被打扰。



4.我的疑问2: 她打扰到了你,就是不考虑你的感受,就是不尊重你,不重视你吗


这是你的体验,非常真实的体验。但在老公和他姐姐那,未必是同意的。 老公的姐姐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打扰别人,更可能意识不到这是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更难以想到,这是对你的不重视。



5.所以,对于老公姐姐半夜打电话来这事,你们3个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老公作为当事人并没有体验到不被考虑感受,不被尊重,不被重视。但你一个旁观者体验到了。


你是通过自己的两个逻辑加工出来的。老公没有这样的逻辑,她就不觉得。姐姐没有这样的逻辑,她也不觉得。


这个逻辑加工是对的吗?


至少在你的世界里是成立的,只是别人那未必成立。


所以,真正的痛苦点,不在于她半夜来电话, 而在于你经过逻辑加工后的理解。



6.遗憾的是,决定她行为的,是她的认知,而非你的认知。只要她不认为这是在打扰别人,她就能打扰下去了。


因此,你可以去思考:


为什么她的认知,和你的认知,有偏差呢? 以谁的认知为准呢?




对匮乏的分析


1.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逻辑加工,而其他两个人却没有呢?


因为你心里有一个创伤。 这是自己内心的一个空洞。 那一刻,只是被老公的姐姐激活了。


这个创伤点就是:


你好需要被重视。 好需要被看见,被考虑,被尊重



2. 你那么需要被重视,可她却偏偏没有给你重视。


你需要她把你的感受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可她却偏偏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她戳到了你最疼的部分了,所以你愤怒了


不被重视,那是你的一个隐痛。 谁戳它,你都疼。



3.你为什么那么需要“被重视”呢?


从小到大,有人照顾过你的感受吗? 有人重视过你吗? 有人把你的感受放在重要的位置过吗?


这个愤怒,有没有可能,是对你早年照顾者从来不考虑你感受的愤怒的移情呢?


好像老公接电话前,也不会先问问你愿不愿意。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老公心里,那一刻姐姐比你更重要了。



4.我还有一个猜想就是:老公、姐姐和你,形成了一个人际三角。那一刻,在这个三角关系里,你是旁观者,他们俩在亲密热络。你内心深处,介意的到底是被打扰呢?还是被冷落呢?


如果姐姐打电话,是直接打给你,请你帮助呢?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5 .而且我发现: 你不懂得重视自己的感受。


因为她打电话来,你不舒服。她打了那么久,你很不舒服。可是你居然能忍到老公帮姐姐解决完这个事。能忍到她自然挂了电话,整个过程中你居然丝毫没有做出任何重视自己感受的动作。


你能忍到了人家说“谢谢”,这个过程你得多乖。



6.你那么希望别人重视,你却不重视自己。 有意思吗?




对策略的分析


1.你“对老公发火:你姐怎么能这么做!”


我猜你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老公下次能拒绝他姐,让你的生活不再在半夜被打扰,让你的感受得以被照顾。所以,我猜,完整版的策略表达应该是:


我对老公发火,指责他姐的做法是错的。老公就会意识到我受伤了,老公就会重视我的感受,从而拒绝他姐。


或者是:我对老公发火,指责他姐的做法是错的。老公就会同意我的道理,也认为他姐的做法是错的。然后老公就会在下次拒绝他姐了。


总之就是: 我对老公发火,老公就会不让他姐再打扰我们了。



2.显然,这是一个 无效策略 。老公可能不知道也不理解也不认同他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如果他认同的话,他就会理解你,不会跟你吵了。


所以,老公可能既不觉得是打扰,又不觉得这是错的,更不觉得这是不被照顾感受,也联想不到这跟重视不重视你有什么关系。


那你企图通过改变老公的方式来改变姐姐,你的策略就是无效的了。


毕竟,“被重视”是你一个人的需求。



3. 有效的策略是什么? 核心原理,就是重视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



4.照顾自己的感受,在操作技术上,是这么操作的:


与老公沟通: 你姐这么做,会影响到我。你俩在那打电话的时候,我会被打扰。我希望你能重视下我的感受,不要在半夜影响到我们休息。


与姐姐沟通: 姐姐,不好意思,你半夜打电话来,有时我们已经睡了。 以后过了十一点能不能尽量到第二天再打,要不我可能会失眠咯。


当然,你可以客客气气地说,不带敌意的坚决。你也可以义正言辞,权威式的划界限。



5.我猜这对你很难。因为对你来说,拒绝、提需求、重视自己,都是陌生的。你可能有害怕,这些会伤害跟姐姐的关系。


这也说明:


一方面,在你的想象里,别人很脆弱,关系也很脆弱。这可能是你脆弱的投射。


另一方面,你在乎姐姐的感受,大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那么, 既然你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别人就在潜意识里认同了你,不必重视你的感受。



6.所以,当你能重视自己的感受的时候,能明确拒绝以及表达自己的需求的时候,你觉得姐姐半夜打电话还是个事吗?


她总不能不要脸到你严肃地说了好几回,她还能打过来吧。 如果是的话,那你更可以不要脸地去照顾自己的感受了。



7.更厉害的策略是这样的: 跟老公甚至姐姐,去交流你内心的害怕不被重视的 感觉和想象,暴露你早年的创伤,得到相应的理解和保护。 ——这是高级选手的玩法。


写在后面:


我尝试一些新的写作方式。“案例+分析”,不定期推送。把课上处理不完的作业,以推送的形式处理一些。


如果你也想学习这样的分析技术,用来自我分析或分析他人。可以尝试参加地面课或网络课,我们会以案例的形式,系统教学。


我们改版了冰山网课,成为了一个系统的自我成长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


改版限时优惠,截止到9月13日24:00。中秋佳节,跟自己来个团圆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