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图灵教育
是好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图灵教育

新书上市 | 五步法找到你人生最想做的事!《用故事思维设计你的人生》

图灵教育  · 公众号  ·  · 2025-04-13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许多人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本书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用故事思维来设计你的人生。故事思维强调的是,将人生视为一个正在创作中的故事,自己则是故事的主角。


全书把这个设计过程分为5个步骤:①打开思维的枷锁,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②塑造角色;③让角色行动起来;④构建最适合角色生活的环境;⑤推动人生故事发展。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突破固有思维,重新定义自我,并在新的环境中采取行动。

来源 | 《用故事思维设计你的人生》

作者:[日]古川健介

译者:尤斌斌

选自 :如何使用本书

01

世间之事大抵都有章可循

好像许多人都在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烦恼,尤其是年轻人,他 们看似用尽全力在寻找自己想做的事。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执着于“找 到自己想做的事”呢?

也许是因为人们憧憬着“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在意周围人的目 光,也不胡思乱想,保持专注终其一生”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近几年,我很少听到有人说“想发财”或者“想开豪车、戴名表, 受人追捧”之类的话,相反,人们“为梦想而努力生活”的欲求更加强 烈。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也时常收到网友们的私信。很多人向我咨 询“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类问题,我总会建议他们: “在尝 试游泳之前,你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游泳呢? 所以对于那些你可能 会感兴趣的事,不妨先试一试。

我的建议与成功励志书中常见的“先行动起来再说”的建议如出一 辙。 很多人听到这个建议后,先是恍然大悟,进而瞬间充满斗志,然而 没多久,他们又会陷入“因感到不安而无法付诸行动”的困境。

那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了解这种“不安”情绪,我认为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别人会不会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如果试过之后发现自 己不感兴趣而立即放弃,会不会遭人取笑”“如果进展不顺利,会不会 很丢脸”,即“在意他人目光”型。

第二种是“如果以此为生,连饭都吃不上该怎么办”“万一将来赚 不到钱而变得穷困潦倒该怎么办”,即“焦虑未来”型。

第三种是“害怕改变”,即“想要维持现状”型。 换个角度说,只要战胜这些不安,付诸行动,便能解决问题。 因此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解决该问题的答案。

02

大部分成功励志书并不好用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书是专为“想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类人而创作 的,其中有许多书旨在鼓励人们“去找自己喜欢的事”“一心一意做好 这件事”“别惧怕风险,赶紧行动起来”。 很多人在阅读这类书时会瞬时 心潮澎湃,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然而没过几日又复旧如初,令人泄气。

这类成功励志书和指导书往往只能使人短暂兴奋,虽然可以被当作 “功能性饮料”一饮而尽,但是并不适合长期阅读。

本书的目标受众主要是那些“想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却不知道从何下 手”的人和“想行动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开始”的人。

这是一本专为面对上述问题束手无策之人而写的“秘籍”。本书会 倾囊相授,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方法”,基本上也不会出现类似唯心主 义的“鸡汤”。

本书只是“我个人的建议”,纯粹像是一本平铺直叙的百科全书而 已,完全不具备“功能性饮料”式的功效,因此不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 或获得任何救赎。 阅读本书的感受就像是在阅读说明书一般,你可能会 内心恬淡宁静。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找到梦想或坚定行动的人而言,本书可能帮助 不大。

03

我以前也不会去行动

讲了这么多却忘了自报家门,我是古川健介,目前经营着一家名为 “ARU”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

要说为什么我要为“找不到想做的事”或“无法行动起来”的人写 这本书,是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自小学起,我便一无所长,是个学习差、运动差、美术音乐也很差 的“三差”学生。 所以,我曾经也是一个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弱并对未 来很焦虑的人。

上高中以后,连我自己都怀疑如果我继续这样,人生道路会不会出 问题,所以就懵懵懂懂地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大的目标——努力成为正式 员工。 当时的我没有什么远大理想,认为“只要考上大学,找到工作, 就会有出路”。

我当时学习很差,所以就去上了补习班,而在补习班的学习经历对 我影响甚大。

学校的老师们总是滔滔不绝地教导我们“什么是学问”,或者教育 我们“学习很重要,对将来有好处”,所以我也一直以为学习就是这么 一回事。

而补习班的老师却说:“面对考试,只要拿到及格的分数就行,其 他都不重要。 所以,我会教你们如何顺利拿到及格的分数。

在此之前,我对“学习就是要了解学问的真谛或学习的乐趣”这 样的言论深信不疑。 然而,补习班的老师直白地告诉我: “想考上大学, 只要想方设法拿到及格的分数就行。 ”这让我感到无比轻松。

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那原本很差的成绩“肉眼可见”地提高了。这 多亏了在补习班学到的以拿到及格分数为目标的“必杀技”,例如,在 古文考试中“出现这个助词时,主语就会变”,在英语考试中“主语和 补语必须一致,所以只要找到相似结构,知道如何改写句子,问题就迎 刃而解了”。

自那时起,我发现“世间之事大抵都有章可循,我们照章行事即 可”。

不过,我最终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选择复读一年,但是那时的 我认为: “只要能收集到如何考上理想大学的信息,就成功了一半。 ”所 以我就没有急着备考,而是先建立了一个社交网站。 鉴于当时很多人在 网上几乎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备考信息,所以我就开放了网站的用户发帖 权限,让他们交流有关备考的信息和心得。

也许因为大家对备考信息有着很大的需求,所以我建立的网站不断 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个每日发帖量超过 5000 的社交服务网站。 得益 于网站上的信息,我成功地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私立大学中一所最 难考的学校。

步入社会以后,我依然广泛阅读各种有关窍门的书,因此工作能力 得以不断提高。 我极度热爱快速解决各种困难的实用窍门,于是在 2009 年创立了以“提供窍门信息”为概念的公司。

在公司的巅峰时期,我们网站的每月用户访问量高达 2500 万人次。

04

只要照章行事,谁都可能成功

我之所以如此热爱实用窍门,是因为“只要照章行事,谁都可能成 功”。 就好比一个不会做菜的门外汉想要做一道汉堡肉饼时,买一本合 适的烹饪书参考着做,总是不会错的。

有一些人一味地为“不知道怎么做汉堡肉饼”而苦恼,却不看烹饪 书; 还有一些人翻车一次后就灰心丧气了,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做 菜的天赋”。 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选择烹饪书时,也是讲究诀窍的。其实,那类深谈“烹饪最重要 的,是让品尝菜肴的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即谈论经验的书,还有高谈 阔论“不能完全照着食谱做菜,要学会自己创新”,即创新应用型的书, 对初学者都毫无参考价值。

虽然这两点在未来的学习中也很重要,但对于阅读参考书的门外汉 来说,当务之急是有效地解决现有问题,改变现状。

成功的秘诀在于,“在起步阶段不必自己思考”。因为在大多数情 况下,市面上早已经有各种可参考的“实用手册”了,所以在起步阶段 我们只需借助工具书按部就班即可。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要自己思考的境 地,不然就尽可能地借助工具书,以求快速达成目标。

以烹饪汉堡肉饼为例,首先要熟记制作它的食谱,等到厨艺见长 时,再去发掘制作它的关键技巧或者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意。 既然到了某 个阶段必定需要自己独立思考,那么在此之前最好借助他人的智慧尽快 达成目标。 人类就是这样不断进化而来的。

我也想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付诸行动”的人们提供类似的 “食谱”,所以我撰写了本书。

本书具体面向以下几类人群:

“明明知道‘需要行动起来’,却偏偏行动不起来”的人;

“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就算有也缺乏自信”的人;

“想要人生更有激情、更充实,却不知道做什么好”的人。

本书将按照以下 5 个步骤进行讲解:

① 打开限制自身的枷锁;

② 给自己塑造理想的角色;

③ 让角色实际行动起来;

④ 构建角色生活的环境;

⑤ 借助角色“推动人生故事发展”。

既然我撰写了本书,当然也满心期待很多人能践行书里的建议,希 望他们能单纯地享受思考的过程。

05

幸福与成功不同

我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自己的幸福”,想必很少有人会对 此提出异议,因为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

不过,有很多人将幸福和成功画上了等号。

在词典里,“成功”被解释为“获得预期的结果”,比如“变成富 翁”“担任大企业的董事长”。

虽说这也是美事一桩,不过它是否能和“幸福”画上等号,就另当 别论了。 毕竟这只是意味着“目标达成了”,仅此而已。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假设有人将“出人头地,升任企业董事长” 作为奋斗目标,他每天忙于工作,牺牲了个人时间,甚至遭受了同事的 孤立……不过,他在职场上一路高升,最终打败了许多竞争对手,成功 升任了董事长。 如果将这样的结果归结为“幸福”,我不敢苟同。

人们常常误以为“正因为历尽艰辛,越过艰难险阻,成功来之不 易,所以这才是一种幸福”,于是大家在脑海中描绘了一幅画,即“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可是,有的人虽然努力考上了“好大学”,但精神上饱受备考的折 磨,在大学期间一直闷闷不乐; 有的人虽然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一辈 子不用工作,却因为每天百无聊赖而痛苦不已。

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实现目标确实意味着成功,但这并不代表 也收获了幸福。

06

幸福意味着活在当下,活得充实

要实现某个目标,当然需要付出努力。

由于我经营的公司是提供技术服务的,其中七至八成的业务是让人 进退维谷或者令人郁闷苦恼的麻烦事。 面对这些麻烦事,我并不是秉持 着“终会苦尽甘来”的态度,而是以“生活就是有喜有忧,有苦有甜” 的观点坦然接受。

就像制造产品一样,生产者每天都会碰到困难,面临痛苦,但在看 到产品畅销或者深受顾客喜爱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内心又会收获十足的 喜悦。

在我看来,喜忧参半的生活才最让人感到充实、幸福。

生活不是非此即彼的切换,“一年之中,先只和烦恼打交道,等达 成目标后,剩下的全是幸福”是不可能的。

换言之,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能感受到“活在当下,活得充实”,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状态。

我希望更多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掌握“故事思维”,也希望他们比起 注重是否可以达成目标,更在意“当下是否快乐,是否活得充实”。

我撰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快乐,因为阅读有趣的作品、玩游 戏、品尝美食、买到心仪的商品……也能为人们带来快乐。 可是,这些 快乐都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但是“顾客愿意花 5000 日元购买我的作 品”带给我的快乐千金难买。 此外,这部作品还是我与同伴呕心沥血创 作出来的,所以我会获得加倍的快乐。

正因为我“活在当下”,所以才能感受到幸福吧!

07

相比助你成功,本书更愿你幸福

本书既不属于“成功励志书”,也与“自我启发类的书”稍有不同。 本书着重的不是如何促进自身成长,而是稍微转变一下思维方式, 人生道路也许就会走得更顺,可能最终会通往幸福。

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很难,但获取幸福相对容易,因为这只需要改 变一下自身的状态便能实现。 让感觉自己不幸福的人突然拥有 100% 的 幸福很难,但如果能将 100% 的不幸福减少至 80%,进而减少至 50%, 这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综上所述,本书将:

• 帮助更多的人活在当下,活得充实,变得幸福;

• 介绍如何变得充实、幸福;

• 引导读者转变思维方式,找到让人生道路走得更顺的诀窍;

• 提供具体的方法论。

在你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之时,或者正为不懂该如何行动起来而感 到烦恼之际,倘若本书能帮你一点儿小忙,我将备感荣幸。



推荐阅读

《用故事思维设计你的人生》

作者:[日]古川健介

译者:尤斌斌

-不打鸡血不说教,实操性强


-原书仅上市一个月,获得日亚4.5分,评论452条,读者评论:“方法简单,步骤清晰,只要按照五大步骤开展职业规划,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将故事思维用于人生设计,提炼成5个步骤,帮助在职业生涯中迷茫的你找到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