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首尔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会议[1]。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中方期待此次会议为三国合作注入新的动能,更好实现三国互利共赢。中方愿同日方、韩方一道,落实《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等重要共识,深化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2]。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表示,国际局势与上次三国会谈时已经发生了变化,三国讨论合作的方向,对整个地区而言将具有重要意义[3]。
距离上次举行的2019年成都峰会已经时隔4年多,此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重启,国际社会予以高度关注。新加坡研究学者认为,作为近邻,三国领导人能够进行会面这一事实,本就非常重要。《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中国是日本、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占这两个国家贸易总额约20%;对日韩来说,如果彼此的经济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有可能在中日韩框架内导致经济停滞,日韩两国无法在经济上与相邻的中国割裂[4]。
相关评论指出,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不仅反映了三国对恢复合作机制的共同期望,为国家间增信释疑起到积极作用,还有一系列重要意义。其一,会议重启标志着中日韩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三国间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其二,会议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将为中日韩三国及整个东亚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三,通过加强多边合作,三国在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时能够更加协调一致,共同维护地区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5]。
当地时间5月2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双方同意适时举行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副部级外交安全2+2对话,适时启动中韩1.5轨对话交流机制;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发挥好经济部长会议和产业投资合作、产供链合作、出口管制对话等沟通机制作用,重启中韩人文交流促进委员会和青年交流,进一步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李强指出,中韩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中方愿同韩方加强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欢迎更多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韩国国家安保室方面表示,中韩自贸协定于2015年12月生效,其间双方推进货物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今后还将讨论在服务领域,尤其是文化旅游和法律领域扩大交流与开放的方案[6]。
5月26日晚,李强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两国领导人同意以适当的方式推进绿色经济及医疗、护理、康养等领域的对话,并围绕开发金融、气候变化、国际卫生等全球性课题上继续开展合作。此外,双方同意加强各层级对话沟通,适时召开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在既有进展基础上继续推进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相关磋商对话,并就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沟通协调。李强表示,中日经济互补优势将长期存在,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开拓第三方市场等方面还有巨大合作潜力。岸田文雄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加强绿色经济、医疗康养、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合作,便利人员交流,深化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7]。
5月26日下午,岸田文雄与尹锡悦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就继续开展“穿梭外交”达成一致。2025年将迎来日韩邦交正常化60周年,双方一致表示,为进一步促进日韩关系发展,将对各自的政府发出指示,开展筹备工作。岸田文雄以金融监管、海关、信息通信技术(ICT)、旅游振兴、机场安全、卫生医疗等政策领域为例,对日韩两国政府多次开展经济领域的对话、加强合作关系表示欢迎。去年两国讨论的氢、氨、量子领域的合作正在取得稳定推进,而且双方正在探讨在产业脱碳、关键矿产资源领域开展合作。尹锡悦表示,随着韩日关系得到改善,两国交流大幅增加;政府间对话机制全部恢复,今年也在财务、产业、尖端技术领域持续进行高层交流。双方决定新设“资源合作对话”,以共同追求稳定的核心矿物供应链[8]。
5月27日,中日韩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重点讨论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经济合作与贸易、公共卫生与老龄化社会、科技合作与数字化转型、救灾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议题。三方发表《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一致同意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向推进三国合作:其一,通过定期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和部长级会议,加强秘书处能力建设,努力推动三国合作机制化;其二,努力确保三国人民能够切实从三国合作中受益;其三,推动“中日韩+X”合作,确保三国合作惠及其他国家,使中日韩三国与其他地区共同繁荣。此外,三国共同发表《中日韩知识产权合作十年愿景联合声明》《关于未来大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联合声明》,并同意将2025-2026年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9]。特别地,中日韩领导人同意继续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并承诺确保“透明、顺利、有效”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0]。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该机制发展至今已建立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70多个工作层机制为支撑的合作体系。1999年11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三方在10+3框架内的合作。2000年,三方领导人在第二次早餐会上决定在10+3框架内定期举行会晤。2008年12月,三国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首次明确了中日韩伙伴关系定位,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方向和原则。2011年9月,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首尔正式成立[11]。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成都召开,会议发表《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通过了“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清单等成果文件[12]。
中日韩经济依存度较高,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国别贸易伙伴中常年位列前四,2023年中日韩三国间贸易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显现,在此背景下,中日韩深化产业链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13]。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蕴藏着可观的市场潜力,这将为日韩提供较大的新增市场空间;尤其是在RCEP全面生效框架下,中日韩面临着更多结构互补性。当前,RCEP经济总量、贸易总量、人口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中日韩三国GDP、贸易额、制造业增加值占RCEP地区的80%以上,也是区域内的主要出口市场,有条件、有能力推动RCEP提质升级,共同努力推进RCEP与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对接融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