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卤猫
一些画,一些废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卤猫  ·  大橘大利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卤猫

讲座回顾 | “当我画画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卤猫  · 公众号  · 美图  · 2024-08-20 21:51

主要观点总结

卤猫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个展《花与花豹的凝视》,展示了其绘画作品及艺术探索之旅。展览包括绘画、雕塑、影像和装置艺术,全面展示卤猫从自由插画师到当代艺术家的十年创作历程。展览还伴随一场关于绘画创作的讲座,嘉宾包括艺术家、策展人、艺术馆长等。文章还涉及到卤猫的作品、创作过程、艺术风格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卤猫个展《花与花豹的凝视》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全面展示卤猫的绘画、雕塑、影像和装置艺术作品,反映其从自由插画师到当代艺术家的十年创作历程。

关键观点2: 讲座活动

讲座以“当我在画画的时侯,我在想什么”为主题,五位嘉宾分别从创作者、策展人、艺术馆长、研究者等身份及视角分享和讨论卤猫的绘画,话题还延展到艺术史、当代性、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等艺术方向。

关键观点3: 卤猫的艺术风格及创作过程

卤猫的作品融合自然与人文,情感饱满,独具一格。他的作品不仅反映其个人情感状态,也体现其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创作过程中,卤猫不断尝试新的绘画语言和材质,寻求最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

关键观点4: 展览及讲座的意义

此次展览及讲座活动不仅展示了卤猫的艺术成就,也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当代艺术的机会。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和分享,公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考方式。


正文




2024年7月26日起,上海当代艺术馆推出了青年艺术家卤猫迄今最大规模个展《花与花豹的凝视》。展区近 300 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影像和装置艺术,全面展示卤猫从自由插画师到当代艺术家的十年创作历程。


8月17日,是一个美妙的周六夜晚,上海当代艺术馆三楼会客厅举办了一场生动且深刻的关于绘画创作的讲座。嘉宾有:艺术家卤猫、策展人兼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孙文倩、联合策展人李政钟,以及特邀嘉宾:凤凰艺术总编辑、副总裁、凤凰中心馆长肖戈和艺术史学家、艺评家、国际策展人Jonas Stampe。


讲座以“当我在画画的时侯,我在想什么”为主题,五位嘉宾分别从创作者、策展人、艺术馆长、研究者等身份及视角展开分享和讨论,围绕着卤猫的绘画,话题还延展到艺术史、当代性、艺术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等艺术方向。现场吸引百名热情的卤猫粉丝前来聆听并积极参与互动。





【讲座嘉宾】


 卤 猫 

卤猫,艺术家,1988年生于福建,现居上海,是中国顶尖插画师之一。近年来,他跨界油画、雕塑及当代艺术,创作力愈发旺盛。其作品融合自然与人文,情感饱满,独具一格。代表作包括个人画集《旅行箱里的四季》,个人绘本《找到这颗星球》《狐狸卜》。


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其最全面,作品量最多的大型个展,全面呈现其艺术探索之路。


X

 孙 文 倩 

孙文倩,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艺术行动力主席,国际民营美术馆协会亚太区理事。


她积极推动“跨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与世界对话,从中国与法国、意大利等国际文化年项目,到古根汉姆、盖蒂、和Treccani等美术馆文化机构合作;在国内,她开创上海当代艺术馆如《草间弥生》、《迪奥精神》等当代艺术现象级别大展。2024年带领中国艺术家和国际科学家团队第五次参展威尼斯双年展,持续向世界发声。


X

 李 政 钟 

90后青年策展人,艺术家,青年艺术家平台“伙聚”创始人,上海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与科技组委会委员。


他曾多次组织并参与国内大型艺术展览,在策展中推动“青年艺术多维群聚”以及“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等多种命题,引发社会高度讨论。希望通过艺术推动新“制”生产力,以及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国际话语权。





【特邀嘉宾】


 肖 戈 

肖戈,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现任凤凰艺术总编辑、副总裁、凤凰中心馆长。出生于艺术世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2009年归国定居北京‍。


作为策展人,曾任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山公园计划”策展人;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大运河”策展人,以艺术之举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2019 年,与丈夫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成立策展组合,策划CHAO艺术中心年度大展“观看之道”等。2014年加盟凤凰卫视集团,作为联合创始人,与团队一起将“凤凰艺术”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媒体之一,并策划了很多极具影响力的展览与活动。


X

 Jonas Stampe 

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艺术史学家、艺评家、国际策展人。1965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他曾在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和瑞典德隆大学学习当代艺术史和理论,并定居法国25年。


他从2001年起就在欧美不同国家组织策划了近60个行为艺术节与展览,包括来自59个国家的400多位艺术家。2017年,他加盟北京红砖美术馆,任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2019年起,他与肖戈成立策展组合,策划了 CHAO 艺术中心年度大展“观看之道”,并获得《罗博报告》年度策展人奖。2020年,他与肖戈再度合作策划“从屏幕到观念—50 年的历史”“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等展览。






#当我画画的时候,

我在想什么?


 卤猫 其实每次画画的时候,都应该会有一个故事背景,但有时可能就没有,很多时候我脑海里不一定会有具体的内容。当我已经构思完一个画面之后,其实会进入一种接近冥想的状态,进入到某一种可以沉下心来去面对整个作品、和自己对话的一个状态。其实在绘画之前很长的时间我是在放空,先让自己整个人处于一个“空”的状态,这样在绘画时很多生活的碎片会默默地穿过我的大脑,所以在画画的时候好像是什么都在想,但又好像并没有让它们影响你,是一个很放松的过程。我觉得我的作品就是在不断的生活和感受之后的一个产出。


比如我们这次展览的主视觉——一个男孩照着一只豹子的这个画面,是我从南非回来之后画的。我画了一个赤身裸体的人,深夜里我们可能要在非常毫无防备的状态下去面临一些不可控的危险或是情绪,但是我依然想要去照亮和面对这样的危险和情绪,去与它达成一种和解。所以可能画面本身不会看起来是一种摧毁和重建,但它在完成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有摧毁和重建的。

《月光下的豹子》


#当看卤猫画作的时候,

我在想什么?


 李政钟:  我之前在开幕现场也说了一个观点,就是看到卤猫作品的时候,我觉得其实是两个词汇——“回归”和“纯粹”。为什么会有这两个词出现?其实孙文倩馆长邀请我做策展人的时候,我一开始说实话是有点抗拒的,因为我还完全没见过卤猫,我就说我作为装置和空间艺术家,你找我策展绘画艺术家的展览干什么?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卤猫工作室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有了一种感觉叫做“回归”,就是艺术家他不去探讨很多复杂的问题,而是回归他自我的表达。因为我自己也做创作,有时我会陷入到一种命题作文的框架中,但卤猫的作品完全就是在自己的一个语境下,完全不受社会上的话语限制,他就做他自己。特别是我们探讨作品的时候,他说“哎呦,有些作品我特别喜欢,我给你看”。然后那些作品放在好几层作品底下,他说“哎,来帮我搭把手”,我说“我不敢碰,我要戴手套,你这个作品太珍贵了”,他说“没事你直接上手”。对,这就是我们做策展人的很幸福的一个时刻。当时我们一件一件搬开作品,当卤猫展示出那些他自己觉得特别有感情的作品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展览我肯定要一起来参与,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很荣幸。


 讲座现场照片 



 肖戈:  我也是今天下午才刚刚参观卤猫的展览,之前在MoCA的推文里看到一些作品,其实现场的感觉和屏幕上面还是很不一样的。我感觉,首先他是一个保持自我本真的一个艺术家,因为我们很多人都经过很多学院派的训练,最后出来的东西有一点程式化、概念化,反而失去了很多个人本真的表达能力和个人风格,我在他的画里感觉画面是自然而然带出来的,就像我们说他作品是很疗愈的、很温暖的、很舒服的。除此之外,他是一个很天生的艺术家,他对于画面、对于色彩、对于构成,对于节奏、对于塑造,有他自己的东西,他知道怎么去用他的表达方式控制每一个画面,他的艺术创作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完成度。而且,我觉得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就是艺术,我们很多时候说当代艺术很小众,其实好的艺术是直达心灵的,不需要那么多言语的解读,卤猫能够触中这么多大众的心,我觉得这就是最了不起的。


 讲座现场照片 



 卤猫:  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我其实在做这个展之前有写过一段话,就是说“其实在会写字之前,我们其实会画画”,所有的人拿起笔的那一刻,其实不是先会写字,一定是先在纸上画画,画任何东西,我觉得那是我们最自然的、最真实的一种传递。所以我后面在画画的时候也总是提醒自己,应该更自在和更自由地去传递我们自己此刻的一种情感和情绪,更真实地去面对自己当下的一个状态,然后用画笔去描绘出来。我觉得可能因为把自己袒露得这么真实,大家就更容易看懂你的画。


 讲座现场照片 



 Jonas: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卤猫的作品。我知道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拥有许多粉丝支持。但当我走进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亲眼看到他的画作时,我感受到卤猫是一位非常浪漫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豹子》这幅画:一个裸体的旅行者用手电筒照亮了一只豹子。


我还想提到另一幅作品《水仙》,画中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周围环绕着植物,前景中还有一张放着植物的桌子。这幅画让人不禁思考,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他要和那盆植物一起坐在那里?我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传达出一种纯真的感觉。


还有一幅《葡萄女孩》,是一幅绿色和粉红色调的画作,画中有一位女性,这让我联想到马蒂斯的作品。这幅画非常出色,我觉得卤猫的才华非常自然,不是那种通过传统院校习得的,通常在学校里,我们可能会失去某种敏感的觉察力,而他身上这种才华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是与生俱来的。


我还想说,每一幅画不仅仅表达了艺术家的意图,更是每个观者与画作之间的对话。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从画中找到独特的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这些画中包含了一种能够与大多数人沟通的语言和情感。


《水仙》(左),《葡萄女孩》(右)

讲座现场照片





 卤猫:  我在经历最初的绘画训练的时候特别不擅长绘画,老师会告诉你说一个苹果你只能画10笔或者5笔,必须把每一个结构或者每一个颜色画出来,就算那个苹果已经烂掉了,他也会让你把苹果最鲜亮的那一刻表现出来,但那不是我理解的事物本质的一种方式,所以我特别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但老师一定会有一个标准,他告诉你说这样画你才能够获得高分,所以我当时就考得很烂。当然,我一直没有把这个经验吸收到自己的绘画体系里。


当我毕业之后,先为了自己的生计去了 3D 动画游戏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开始又重拾了自己的绘画,因为在工作间隙会觉得很需要一些课余的活动来帮助自己去度过一些很无聊的时间,所以就慢慢画了很多插画。因为在厦门这样的环境里,周围有很多熟悉的朋友,当时大家都会一起时不时聚起来画画,所以那时其实是我慢慢建立自己的绘画方式的最开始的过程。后来我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被更多的朋友看到,可能关注了我十几年的朋友会看到以前的那些作品,那些作品和现在的作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想说其实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不断的变化和成长,我其实就是更多去描绘我当下的心境和状态,所以当我人生开始发生变化,我的作品一定会发生变化,因为我希望我自己可以很诚恳地去面对自己


讲座现场照片



 孙文倩:  卤猫说他很希望很诚恳地面对自己,我真的每次跟他聊天都感觉到我们中间是很诚恳很诚恳的,他除了真诚面对自己之外,也很诚恳地面对这个社会,一个艺术家对于周遭发生的事情都还有感觉,我觉得这是很难的。


不如讲一讲作为策展人第一次看到卤猫的画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心境吧?我为什么要做卤猫的展览?


我记得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温馨。我们聊了很多旅行的事情,也聊了很多喜欢的艺术家的事情。我第一次去卤猫工作室的时候,他家一楼的第一张画是一只睡着的豹子,还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人拿着手电筒照着豹子的画,他们是一个系列。其实这两张画映进我的脑海里时,我觉得我看到的不是卤猫,我看到的是亨利·卢梭。如果说将来有机会我们去美国看博物馆大展的时候,你会看到亨利·卢梭很出名的一幅画《沉睡的吉普赛人》,吉普赛人旁边有一只狮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岁月静好,而不是我要把你吃掉。当我看到卤猫作品的时候,我感到的是那一份生活里面的安逸跟恬静。我在那个时刻,想到亨利·卢梭当年也是一个不被人待见的一个所谓的业余海关文员艺术家,你无法想象他的作品现在是世界著名博物馆里的重要馆藏。

《月光下的豹》


亨利·卢梭讲过一句话“每当我走进大玻璃房,看到那些来自异国的神奇植物,就好像走进了梦中”。其实MoCA也坐落在一间大的温室玻璃房子里面,我觉得MoCA就是亨利·卢梭(卤猫)的植物园。大家讲到的更多的是他的画温暖了你们的心,但是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看到却不一样,我看到了艺术史的一部分。


讲座现场照片



 肖戈:  对于艺术家来说,有一天能够进入艺术馆这样级别的平台举办个展,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认可。从卤猫的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来看,他不是学院派科班出身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素人艺术家来形容他?所谓素人艺术家,他没有经过学院派的科班训练,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这种艺术家。这让我想起这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这次的主题是“处处都是外人”,除了聚焦一些少数族群,其实本届双年展也把目光聚焦到了素人艺术家,这就说明这也是当今国际艺术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群体。正是因为完全是自发的,所以他才没有匠气,没有一些惯性的习惯,完全是从自我内心出发。


我觉得我特别感动的是,哪怕是很成功的艺术家都很难有跟随这么长时间的粉丝,而卤猫这次有那么多的粉丝从全国各地来看他。我还很有感慨,今天能够在做过这么多国际艺术大师展览的、学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这个平台展出他的作品,我觉得特别好,也说明了我们今天多元艺术的一种开放性。策展人孙文倩馆长能选择卤猫,把这种素人艺术带入到如此专业的平台,而且能够让这么多的观众来到这一起共享,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讲座现场照片 





 李政钟:  我计划策展时想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当然我没有特别跟孙文倩馆长说,因为我得到的信息其实不多,当然也是因为我自己作为艺术家存在所谓学院的偏见,我想到卤猫有几个tag,一个 tag 是插画师,第二个是网红,就是有很多粉丝,其实我有点自主地带入了一种偏见在里面。我的问题是,如果卤猫的作品进入我们上海当代艺术馆去举办展览,那他的“当代性”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他不存在“当代性”,或者说他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匠的话,那他就没有资格在这里去做一个展览,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大家看到他是有资格在这里举办展览的,那我的分析是什么?首先我自己也在反思所谓的“网红”这个词汇,通过开幕式后几次活动的交谈,我会发现粉丝们其实文化程度很高,他们对于卤猫的作品有自己的定位和思考,其实每一次也在不断刷新我自己对于“网红”这个词的认知。他不像“饭圈文化”这种类型的网红,反而在卤猫这里,“网红”是一个让我感动的词汇


刚刚大家都说他作品里的 romantic ,我认为这个在表层上我们都看到了,但其实可能作为同龄人的角度,我看到更多的是他的悲伤、脆弱、被困于己,在这个过程中他如何去治愈自己?去遮彼此的一些伤口?每一个画展现出来的都不一样,有的画就是比较坦荡地把自己表现出来,有的画可能是把自己藏在背后。就像我刚刚说的什么叫“当代性”,为什么这个展览是具有当代性的?60 后艺术家更多思考的是偏政治性社会性的一些事件;80 后艺术家是在一个中国经济腾飞但同时又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的这么一个尴尬的定位阶段;那卤猫与我的这个阶段,90 后艺术家处于经济物质非常丰盛、但思想与一些道德观念开始产生“混乱”的一个年代,这个“混乱”不是指它好或不好,它只是在一个转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的一些压力和麻烦。比如经济上,像卤猫说他就为了养活自己,可能不得不去做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很多艺术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想要创作,我就需要养活我自己,但我养活我自己,我就没有时间去创作,这种痛苦别人不一定看得到,但作为创作者他自己是知道的。正是他这种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情绪揉杂在里面,我认为他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当代性”,同时反过来印证,有这么多同年龄人这么多年的关注,其实他也代表了我们时代的一个变化,大家都需要一种共鸣。对,这就回答了我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他是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性”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我可能看到他在悲伤背后去小岛旅行这类的画面,我不相信卤猫是完完全全带着一个开心休假的心态去旅行的,这其实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逃避,这种逃避其实也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并不可耻但大家也不愿意摆在台面上来说的问题,因为我们都在逃避。但逃避有不对吗?我觉得并没有不对,在合适的时间用一个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逃避,去暂时搁置一些解决不掉的问题,这是一种出口。我是 90 后,我遇到一堆事情压得我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会和一切说“再见”,我会打3个小时的游戏,我这也是在逃避,但它不好么?卤猫选择的可能是旅行,但是他的作品让我看到的就是在这种压力之下,他选择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来去宣泄他的压力,这当然也是我非常喜欢卤猫的一个点,他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或者就是emo了,他还是用一种很正向的方式去释放,但是细细去看,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多味道的。


讲座现场照片



 肖戈: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一件事,就是每当提到我们艺术圈今年有没有流量展览、网红展览的时候,每一个美术馆都很不愿意承认“网红”,他们就觉得“网红”说明我不是特别的专业。其实我们今天做艺术,是不是应该考虑到更多的大众?我们是有审美的社会责任在身上的。事实上刚才也看到很多粉丝如此地去关注卤猫的艺术创作,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他真的很自然,他的作品就是日常的,所以人们观看没有什么门槛,看起来就感同身受,因为相对于诠释来说,其实观看更接近艺术本身,所以有这么多的粉丝愿意追随他这么长时间。另外,我们今天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如此发达,流量是不是一定就是一个不好的名词?艺术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精神,为什么一定要搞得很晦涩?甚至解读文本超过艺术本身来让它变得非常小众。这才是艺术必须要具有的批判性。


讲座现场照片






 提问:  关注卤猫很久了,每次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看到你的画作会突然觉得好像平和了。后来我持续追随你的作品时,发现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Q1:为什么从水粉后来变成油画?能看出来你油画的技法跟传统西方油画是有很大区别的,有那种水粉过渡过来的感觉。另外,关于细节,以前画水粉的时候真的很多的细节,后来画油画的时候,画幅变大,细节却变少了,但是你整个框架却搭出来了,传递的情绪反而比以前要复杂了一点,是不是随着你年龄变化就不会再去揪细节了,开始去强调一种氛围和一种感觉了?


Q2:你的作品会有一个很大的场景,然后有一个细节的人,人和这个环境是呼应的,你的情绪是在整个环境中烘托出来的,但是现在我能感觉到你把人物放大,却没有把整个背景环境放得很大,为什么?


Q3:感觉以前画中的人物都穿衣服,为什么现在很多不穿了,想了解一下这是不是和你这些年的经历有关?

 

讲座现场照片


 

 卤猫:  谢谢,确实问到了很多关注我这么多年的朋友都会想要问的问题。


A1:其实最开始画的时候我是经常用水粉,后来有一个阶段我开始用电脑绘画,用电脑绘画时我也会模仿水粉的那种质感,因为水粉这个材质它干燥速度很快,我画的过程其实速度是很快的,一张画我可能2-4个小时一定要完成,不能够等,干完之后我就立刻要继续,所以我觉得那个画画的过程和现在画油画的过程其实是很不一样的,现在画的速度有变慢,是因为我想要与作品相处的时间更久。


确实前几年有很多朋友问我说你是不是心情不太好,你最近的画看起来很悲伤。其实我想说我以前的画也很悲伤,不是一直都是快乐。人生每个阶段面对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的画是根据我自己的内心一步一步地去变化的,我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材料,都是我找到的最适合我当下心境的一个媒介,我觉得它最能够帮助我传递出我当下的情感和情绪。我其实都能记得我每个阶段的变化,这个过程你们看起来可能很快,但对我来说,其实是很长的一段不断地去和自己挣扎的时间。


我想变化是因为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喜欢重复原来的画风或者是材质的人,因为我觉得我自己一直在动,而如果一个作品没有跟着我一起动,我是会感到很拉扯的,所以我会在每一个阶段去帮助自己调整,我觉得换材料是一个很快去调整自己的一种方法。


电脑绘画这个阶段我其实持续了很长时间,我的很多朋友是在数字绘画的这个过程认识我的,这个过程也是因为我觉得社交媒体更容易去传播,更容易和大家去互动,更容易传递得更远。商业方面我也更喜欢用电脑绘画,因为色彩会更明亮,更适合做成海报、包装、动画等很多后续的延伸。这个过程其实伴随了我很长时间。


但前几年我觉得我不能再继续电脑绘画了,因为这样的话我会很麻木,我闭上眼睛我都知道我下一步要画什么,完完全全知道我的画面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我和绘画之间的这种感情变得很麻木,我希望能够从那里面跳脱出来。


其实跳脱出来这个过程很不容易,我花了大概一两年的时间,你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我跟自己拉扯了很久,我需要完完全全把自己抽离出原来很熟悉的一种绘画语言和一种惯性的方式,去投入到绘画带给你最初的那种感受的一个全新的状态,那才会给我的作品带来一种新的生命力,不然的话我觉得那幅画就很死,所以这是我一直在变化的一个过程。


A2:以前我画的景很大,人小小的。我当时觉得那是我去看世界的一种状态,我觉得世界好大,我好小。现在,画画的时候会关注更多人的情绪,所以看到人变大了,你可以看到他面部的表情,现在的我更关注的是当下我自己的一个状态和情绪,我想传递的是这样的一种表达。


A3:为什么人没有衣服了?我一直想要呈现一种最原始的状态。因为我觉得衣服是一种社会性的表征,包括发型,等等。人出生的时候就是没有衣服,我不能在生活中不穿衣服,但我希望我在画里十分自由。


现场大合影






 MoCA卤猫个展 

《花与花豹的凝视》


展览日期

2024年7月27日-9月26日

 

展览地址

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公园内)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3:30-21:30

(周一闭馆)


策展人

孙文倩、李政钟


购票入口




-

Author:Leyan, Chenghui

Designer: Chenghui, Leyan

Photograper: Chenghui, Madeline


M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