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粒蚀变辉长岩
标本描述:灰色-深灰色,辉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多集中于3~5mm之间。主要矿物为斜长石(50%),灰白色,自形柱状,可见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普通辉石(40%):黑色,自形短柱状,局部为粒状,可见2组完全解理发育,同时可见阶梯状断口,玻璃光泽。次要矿物为紫苏辉石(5%):棕色,小短柱状,自形程度较高;橄榄石(3%),黄绿色,自形粒状。岩石蚀变强烈,可见蚀变后多呈灰绿色,黄绿色,斜长石主要发育黝帘石化,辉石发育纤闪石化。
中粗粒角闪黑云钾长花岗岩
标本描述:
岩石浅肉红色,半自形中粗粒粒柱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2-5mm,主要由碱性长石(55%±)、石英(约23%±)等组成,其次含少量斜长石(10%±)、黑云母(7%±)及角闪石(约5%)。
碱性长石:浅肉红色或无色,见完全解理面,玻璃光泽;石英:烟灰色,无解理,断口呈油脂光泽;斜长石:灰白色或无色,半自形柱状,见玻璃光泽;黑云母:褐黑色,细小鳞片状集合体,见极完全解理面,珍珠光泽。角闪石:自形-半自形柱状,绿黑色,可见闪石式解理。岩石中副矿物为少量磁铁矿微粒。
中粗粒黑云母橄榄辉石岩
标本描述:
黑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颗粒集中在3-5mm左右,主要矿物为辉石(80%~85%):黑色,不规则粒状、短柱状,偶见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次要矿物为橄榄石(5%~7%):黄绿色,粒状,具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黑云母(5%左右):细小片状,黑色、褐色,具珍珠光泽。副矿物为磁铁矿(3%左右)等。
伊丁石化橄榄玄武岩
标本描述:
暗灰色或紫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微晶质-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含少量气孔。斑晶(15%)主要为橄榄石,但已蚀变为棕红色伊丁石(1mm作用);另含少量斜长石:灰白色,自形短板状,玻璃光泽,风化强者呈瓷白色;辉石:黑色,短柱状,含量极少。基质较致密,新鲜断口具粒状粗糙感,放大镜下可灰白色长条状的斜长石微晶,其余为紫灰色隐晶物质。岩石中发育少量气孔(5%左右),分布不太均匀,气孔未被充填,孔径2mm左右。
伊丁石化气孔状玄武岩
标本描述:
暗灰色或紫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微晶质-隐晶质结构,气孔状构造,有的含少量杏仁体或具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棕红色伊丁石(1-2mm)及少量白色斜长石和黑色的辉石组成。斑晶约占岩石总量的10%;气孔约占岩石总量35%,气孔无定向,分布均匀,气孔大小集中于2-5mm之间,极少量被填充。基质较致密,新鲜断口具粒状粗糙感,放大镜下可灰白色长条状的斜长石微晶,其余为紫灰色隐晶物质。
拉斑玄武岩
标本描述:
深灰色-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基质为黑色-深灰色,微晶结构,肉眼难以分辨矿物大小和种属。斑晶为自形薄板状斜长石(40%),其长宽比大于3~5,斑晶多呈黄灰色,或灰绿色,是为斜长石发生绢云母化、帘石化。另外,可见局部风化后呈土黄、褐红色,为裸露面氧化的结果。
暗紫红色角闪安山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暗紫红色,具斑状结构,基质为半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其中,角闪石斑晶:占10-12%±,绿黑色,呈较自形的柱状、长柱状,大小不一,大者达5mm以上,无定向均匀分布。斜长石斑晶:10±,灰白色,半自形宽板状,粒径3-6mm,因次生变化多呈土状光泽。基质为暗紫红色半晶质,较为致密,断口平坦并略显光泽,个别标本含有岩屑。
松脂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深灰色、灰褐色,具有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具有特征的强油脂光泽,光泽暗淡,貌似松脂,即松脂光泽。岩石主体为玻璃质,可见少量的长石斑晶。岩石多具有贝壳状断口,在玻璃基质中含有较多雏晶。
玻璃质部分颜色整体为深灰色、灰绿色,局部也可见黄白色和褐色,形成斑点状构造。
棕褐色假白榴石响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棕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假白榴石(钾霞石和正长石的混合物)和透长石,偶见少量碱性辉石和碱性角闪石,不含霞石斑晶;基质为隐晶质结构,矿物成分同斑晶,断口粗糙。
正长斑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浅灰白色,轻微泛红,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可见气孔构造。斑晶主要为正长石,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和粗面结构。
斑晶正长石含量约30-35%,肉红色,多为长板状自形晶,卡式双晶发育,粒径多为1cm左右,杂乱分布。基质多为微晶矿物,主要为长石类微晶,断面粗糙,含量约 65%。基质中可见少量的气孔构造,形态不一,多为细长条状,也可见圆孔状气孔。
流纹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浅紫灰色,夹有浅灰色、灰白色条纹,具有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结构,流纹构造为主,局部可见气孔构造。
斑晶主要为透长石和石英,大小约1-3mm。其中,石英斑晶含量约10%,烟灰色,粒状,晶形较好,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透长石斑晶约5%,无色,具有透明感,呈较自形的长方形,完全解理面具有强玻璃光泽,(001)解理较为发育。
基质为浅灰色-灰白色隐晶质,颜色不均,气孔呈拉长状定向分布,长者可达1-2cm,部分被灰白色次生矿物充填或半充填(沸石、石英等)。
浅灰色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标本描述:
浅灰色,具半自形中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2-3mm,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5-50%)、石英(18-20%)、黑云母(15-18%),其次含10%左右的碱性长石及少量角闪石。
其中:斜长石呈灰白色,板状或粒状,可见解理面具玻璃光泽;碱性长石略带淡粉红色,半自形为主;石英烟灰色,呈他形粒状,具油脂光泽;黑云母:黑色,片状,解理面具珍珠光泽;角闪石偶见,短柱状。
另外,岩石中含少量星点状磁铁矿及榍石微粒。
浅灰色中细粒不等粒角闪闪长岩
标本描述:
岩石浅灰色,半自形中细粒不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1-5mm,成分为斜长石(65-70%):灰白色或略带土黄色,半自形-自形宽板状,解理面玻璃光泽。角闪石(25-30%):绿黑色,半自形柱状,可见完全节理面和玻璃光泽。石英(约3%):无色透明,它形细粒状,油脂光泽。
浅灰色中细粒角闪石英闪长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浅灰色,具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中粒为主,块状构造,矿物粒度约1.5-5mm,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约45%)、角闪石(约42%),其次有少量石英(5%)、碱性长石(约5%)及黑云母(≤3%)。其中,斜长石灰白色或无色,风化后略带土黄色,透明,半自形板柱状或粒状,解理面见玻璃光泽,偶见有聚片双晶发育;角闪石黑色,半自形柱状,解理面见玻璃光泽,断面锯齿状;石英含量较少,粒度相对较小,烟灰色,它形粒状,无解理,具油脂光泽;黑云母偶见,黑色细小片状,具珍珠光泽。岩石中副矿物为榍石及磁铁矿。
岩石较新鲜,略有风化。
浅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标本描述:
浅肉红色,半自形中细粒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1-3mm。主要矿物成分为碱性长石(45-50%)、石英(25-30%)、其次含少量斜长石(10-15%)及黑云母(5-7%)。
碱性长石:呈浅肉红色,见完全解理面,玻璃光泽;斜长石:灰白色,含量明显少于碱性长石;石英:无色或烟灰色,无解理,断口呈油脂光泽;黑云母:褐黑色,细小鳞片状,见极完全解理面,强珍珠光泽。另外,岩石中含少量磁铁矿微粒。
浅肉红色珍珠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浅肉红色,具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含少量气孔及充填物。其中,岩石组分主要为酸性玻璃质,颜色的差异主要为成分略有差异所致,岩石中整体光滑,光泽较好,肉眼下可见圆弧状或珍珠状裂纹、指甲壳构造。岩石中局部可见拉长状气孔及充填物,气孔呈扁饼状,半充填,充填物为沸石或硅质等。
浅肉红色花岗斑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浅肉红色,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钾长石含量大于石英),其次有少量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微晶结构,成分与斑晶相同。其中钾长石为肉红色,粒状,玻璃光泽;石英为他形粒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断口为油脂光泽;角闪石为绿黑色,短柱状,发育两组解理,解理夹角约124°和56°。岩石新鲜,风化程度较低。
花岗斑岩多形成侵入体和脉岩。
深灰色中粒辉长岩
标本描述:
深灰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为2~3mm。主要矿物为辉石和斜长石,辉石(45%)以普通辉石为主,黑色,短柱状,不规则粒状,可见解理发育;斜长石(45%):灰白色,半自形-它形,可见完全解理发育,解理面具玻璃光泽。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和紫苏辉石,黑云母(5%):褐色,细小片状,珍珠状光泽,极完全解理发育;紫苏辉石(3%):棕色,细小粒状、柱状,具半透明感。
深灰色斜斑玄武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深灰色,具基质为微晶结构的多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偶见含少量杏仁(≤5%)。斑晶成分为斜长石(30%),基质(约65%±)由斜长石微晶及隐晶质构成,含少量辉石。岩石中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
其中,斜长石斑晶灰白色,自形薄板状或长板状,粒度约0.5-1.5mm,以1mm左右为主,分布无定向,局部呈聚合状,见聚片双晶发育,颗粒略有熔蚀特征,或有绿帘石化。基质部分较为细密,断口半贝壳状,较为光滑,矿物成分肉眼下难辨,放大镜下可见细小斜长石微晶,解理面具玻璃光泽。气孔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圆状,被绿帘石、沸石等呈圈层状半充填。副矿物磁铁矿呈细粒尘点状分布。
岩石中次生矿物为绿帘石,主要交代斜长石及基质部分,或沿岩石微裂隙分布,浅黄绿色,透明半自形状。此外,岩石中局部偶见有少量岩屑,成分为玄武岩或者其他岩性。
深灰色橄榄苏长辉长岩
标本描述:
深灰色,中-粗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和长石,辉石(45%):可见发育紫苏辉石和普通辉石,普通辉石呈黑色,短柱状、半自形粒状,偶见解理发育,呈玻璃光泽,紫苏辉石为棕色,半自形粒状,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有半透明感;斜长石(40%):灰白色,半自形-它形柱状,新鲜面可见玻璃光泽,局部可见风化为土状。次要矿物为橄榄石和黑云母,橄榄石(6%~8%);黄绿色,粒状,呈星散状分布,但多可见橄榄石发育伊丁石化;黑云母(3%):褐色,细小片状,珍珠光泽,发育极完全解理。
深灰黑色云煌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深灰黑色,煌斑结构,块状构造,部分呈气孔构造。斑晶为黑云母,斑晶含量约占岩石总量的20%;基质为微粒黑云母和钾长石,其次可见少量石英和斜长石。黑云母斑晶为灰褐色,自形程度很好,发育一组极完全解理,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
深灰黑色霓霞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深灰黑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霞石和霓辉石,其次为钛辉石。其中霞石含量约为40%,无色或白色,多呈它形充填于霓辉石之间,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断口为油脂光泽;霓辉石含量约为50%,绿黑色,自形—半自形柱状,条痕无色,玻璃光泽;钛辉石含量很少,在手标本中难以和霓辉石区别。岩石中副矿物为钛铁矿、榍石等。
灰白色白云母花岗伟晶岩
标本描述:
灰白色,伟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其次为白云母。其中石英含量约为30%,贝壳状断口,断口呈油脂光泽,粒度3 cm-10 cm;钾长石含量约为30%,粒度1 cm-5 cm,肉红色,玻璃光泽;斜长石含量约为25%,粒度约1 cm-6 cm,白色—灰白色,玻璃光泽,可见两组中等解理;白云母含量约为10%,呈片状和片状集合体,无色或白色,发育一组极完全解理。
灰白色粗粒斜长岩
标本描述:
灰白色,粗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偶见斑杂状构造。岩石中矿物呈镶嵌状排列,主要由粗粒斜长石(95%)组成,局部可见斜长石风化为瓷白色土状。
灰白色粗面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灰白色,斑状结构,气孔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偶尔可见透长石斑晶,斑晶含量约占岩石总量的15%;基质具粗面结构,主要为灰白色钾长石和斜长石。斜长石斑晶为灰白色,玻璃光泽,呈半自形粒状和柱状,可见两组中等解理,夹角近垂直。岩石气孔状构造非常发育,并且很少被充填。
灰白色花岗细晶岩
标本描述:
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其中石英含量约为45%,呈白色或灰白色,为它形粒状,贝壳状断口,断口为油脂光泽;斜长石含量约为25%,呈灰白色,为粒状或柱状,玻璃光泽,两组中等解理,未见双晶;钾长石含量约20%,为灰白色—肉红色,玻璃光泽。岩石中暗色矿物偶见黑云母和角闪石,含量很低,<5%。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磷灰石等。
灰红色花岗斑岩
标本描述:
灰红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长英质隐晶质,块状构造。斑晶为碱性长石(15%):肉红色,8~22mm,玻璃光泽,解理发育;石英(10%)粒度明显小于碱性长石,约3~5mm,无色,透明,油脂光泽。
灰绿色异性霞石正长岩
标本描述:
灰绿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霞石(45%):粒状、集合体粒状,灰白色,少数颗粒无色,玻璃光泽。碱性长石(20%):肉红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次要矿物为异性石(20%):玫瑰色,发育不完全解理,玻璃光泽。霓石(10%):暗绿色,多见呈放射状集合体,两组解理发育。
灰绿色斑状金伯利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灰绿色,具斑状结构,基质部分为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为角砾状构造。其中,斑晶主要为镁橄榄石(25%),黄绿色,解理面具玻璃光泽,较透明,形态多呈卵圆形或浑圆形,粒度1-14mm不等,有弱的蛇纹石化,颜色略变浅。此外,局部可见有少量辉石斑晶,含量约2%,黑色,不规则粒状或浑圆形。基质含量约70%,具微晶-微粒结构,放大镜下可见小颗粒。
岩石中局部可见有少量岩屑,为形成过程中携带的围岩岩屑。
灰绿色杏仁状微晶玄武岩
标本描述:
岩石新鲜面呈深灰绿色,风化后呈暗墨绿色,具含少斑状的微晶结构,杏仁状构造。其中,斑晶含量约3%,成分主要为斜长石。斜长石斑晶灰白色,呈自形板状或条状,粒度<2mm,偶见解理面玻璃光泽,但双晶不清晰。基质部分含量70-75%,具微晶结构-微粒结构,断面手触略带粗糙感,放大镜下可见斜长石微晶,其余为暗绿色-黑色微晶物质。岩石中杏仁体含量约20-25%,杏仁体多呈浑圆状,粒度多在2-8mm,充填物主要为绿泥石,其次可见方解石,局部呈圈层状多期次充填特征。
灰色-灰绿色细-中粒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灰色,风化后带灰绿色或浅灰色,具半自形细-中粒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1-3mm,少数可达4mm。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5%±)、角闪石(25%±)、黑云母(约20%),次要矿物见少量石英(5-8%),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等。
其中,斜长石:无色透明,风化后呈灰白色或略带绿色,半自形-自形板状,解理面具玻璃光泽,发育聚片双晶;角闪石:新鲜颗粒为绿黑色,但有弱的绿泥石或绿帘石化,自形长柱状,解理面或晶面为玻璃光泽,具闪石式解理;黑云母呈黑色,鳞片状,具珍珠光泽,但多呈集合体分布,粒度相对较小;石英颗粒粒度明显小于长石,具油脂光泽,与新鲜长石不易区分。
岩石略有后期风化,次生变化表现为斜长石的粘土化及弱绿泥石化,角闪石的弱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
灰色中粒苏长岩
标本描述:
灰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粒度3mm左右。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辉石,其中,斜长石(55%),灰白色,半自形-它形粒状、柱状;辉石(40%),棕色、灰黑色,以紫苏辉石为主,手标本中紫苏辉石与普通辉石较难区别,半自形粒状、短柱状,可见解理发育,具半透明感。次要矿物为黑云母(3%左右),褐色,细小片状,极完全解理发育。
灰色角闪闪长玢岩
标本描述:
岩石灰色,斑状结构,基质具微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及角闪石,总含量约30%±,其中,斜长石(约25%):灰白色,自形宽板状或厚板状,可见环带结构,部分颗粒上可见有聚片双晶,解理面为玻璃光泽,角闪石(约5%):黑色-绿黑色,自形柱状,粒度较斜长石小。基质粒径多小于0.5mm,主要由灰白色-淡黄绿色斜长石微晶(35%±) 和绿黑色他形角闪石(35%±)等组成。
岩石略具后期蚀变,蚀变类型主要为长石的粘土化及角闪石的弱绿泥石化。
灰色闪长玢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颜色较深。其中斜长石斑晶为白色—灰白色,多呈板状和柱状,玻璃光泽;角闪石斑晶为绿黑色,多呈粒状,玻璃光泽。
闪长玢岩多形成脉岩,在浅成侵入体或闪长岩体的边部产出。
灰黄色斑状珍珠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灰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占岩石的10%,主要成分为透长石、石英和少量角闪石;基质发育珍珠构造、球粒结构和针状、球状雏晶,局部可见黄豆大小(大小尺寸)的球珠。断口呈参差状,具有珍珠光泽,风化面呈油脂光泽。
灰黑色-红褐色霓霞正长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灰黑色-红褐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60%)、霞石(20%)和霓辉石(10%),其次可见少量黑榴石和富铁黑云母(<5%)。其中正长石呈肉红色—灰白色,中-粗粒,玻璃光泽;霞石呈灰白色,玻璃光泽,断口为脂肪光泽;霓辉石为绿黑色,呈半自形粒状和柱状,条痕无色,玻璃光泽。岩石中副矿物为榍石、锆石和磷灰石。
灰黑色中粒霓辉正长岩
标本描述:
灰黑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暗色矿物定向排列显示出流线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霓辉石(25%)、钾长石(60%)和棕闪石(10%),其次可见少量方钠石。霓辉石为黑色,短柱状,玻璃光泽,条痕为无色;钾长石为肉红色—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玻璃光泽;棕闪石为褐色,短柱状。
灰黑色云煌岩
标本描述:
灰黑色,煌斑结构,气孔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黑云母和钾长石,其中斑晶为黑云母,含量为岩石总量的15%,黑云母斑晶为灰褐色,多具六边形自形晶,发育一组极完全解理。基质为黑云母和钾长石,还可见少量石英、透辉石、斜长石等。岩石中副矿物可见磷灰石等。
灰黑色微晶玄武岩
标本描述:
灰黑色,微晶结构,致密块状。局部可见斑状结构,发育少量斜长石斑晶。偶见较自形的针状斜长石斑晶,含量小于5%,灰白色,局部风化为瓷白色。其余部分为隐晶-微晶状斜长石和辉石。
灰黑色煌斑岩
标本描述:
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少量辉石;基质为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其中片状黑云母斑晶粒度约0.2-0.5 cm,而长柱状角闪石斑晶为长柱状大小约0.5-1 cm,这种暗色矿物斑晶呈自形的结构也称为煌斑结构,是煌斑岩最典型的特征。副矿物主要包括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锆石。
灰黑色霓霞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灰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霞石和霓辉石,其次为钛辉石。其中霞石含量约为35%,白色,多为自形或半自形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断口为油脂光泽;霓辉石含量约为55%,绿黑色,长柱状,条痕无色,玻璃光泽;钛辉石含量很少,在手标本中难以和霓辉石区别。岩石中副矿物为钛铁矿、榍石、磷灰石、黑榴石等。岩石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构造,部分霓辉石呈条带状。
紫红色斑状流纹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肉红色,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发育气孔和杏仁构造,填充沸石。斑晶主要为石英(8-10%)和碱性长石(5%),其次有少量斜长石;基质为阴晶质结构。其中石英斑晶多为浑圆形,常呈烟灰色,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碱性长石斑晶为紫红色,粒状,玻璃光泽;斜长石斑晶含量很少,呈灰白色,半自形粒状和短柱状。
岩石新鲜,风化程度较低。
红褐色粗面岩
标本描述:
岩石新鲜面为红褐色,局部风化,风化面为灰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气孔状构造。斑晶含量约占岩石总量的20%,部分长石斑晶风化之后成灰白色,呈土状光泽。斑晶主要为透长石和斜长石,其中透长石斑晶为灰白色—肉红色,玻璃光泽,而斜长石斑晶为灰白色,玻璃光泽,长石解理面不可见。基质呈粗面结构,成分主要为浅肉红色钾长石、灰白色斜长石。
绿柱石伟晶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黄白色,伟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碱性长石组成,其次为绿柱石和石英。
碱性长石含量约90%,粒径大多为1cm左右,属于伟晶。碱性长石多为白色,自形厚板状,可见两组正交的解理纹。绿柱石含量约5%,多为棕色或黄褐色,粒径约1-2cm,多为自形短柱状,部分颗粒可见六方双锥形态,局部以集合体形态产出,绿柱石硬度大于小刀,可见一组不完全解理,断口呈贝壳状,发育不规则裂隙。石英含量约5%,粒径多为0.5cm左右,无色透明,它形粒状,分布于碱性长石间隙。
绿黑色辉绿玢岩
标本描述:
绿黑色,斑状结构,基质具微晶(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自形长板状斜长石(15%):浅灰色-浅绿灰色,粒度约5mm~10mm,部分斜长石斑晶可见聚片双晶。基质粒度多小于0.5mm,主要由灰白色-淡黄绿色自形长条状斜长石微晶(40%±) 和绿黑色他形微粒状辉石(40%±)组成。 岩石具蚀变现象,致使辉石微带绿色、斜长石微带黄绿色。
肉红色中—粗粒角闪正长岩
标本描述:
岩石为肉红色,半自形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70 %)和角闪石(20 %),其中钾长石为肉红色,玻璃光泽,多为半自形中—粗粒状,部分呈板状和柱状;角闪石为绿黑色,半自形中—粗粒状和长柱状,发育两组解理,解理夹角约124°和56°。岩石中发育的副矿物为榍石和磁铁矿。
肉红色斑状珍珠岩
标本描述:
肉红色,斑状结构,珍珠构造。斑晶含量很少,成分为透长石和石英;基质发育珍珠构造、球粒结构和针状、球状雏晶。断口呈参差状,具有典型的珍珠光泽。珍珠岩的特点为在酸性火山玻璃基质中有大量珍珠状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