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一直不缺少有想法的人,但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却很少。而一个事情完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无数看上去并不起眼、似乎没有创新的环节,它们看起来平淡无奇。
匠人,就指的是专注于每一个规定的工序和细节,反复练习,带着心去做,最终做到极致。匠人之心并非墨守陈规,而是对信仰的一种坚持,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去达到完美。而这,正是一个社会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根基所在。当我们真正地去了解一位匠人精致的世界,会发现,到达那个极致之后,才是一个无比广大的自在的世界。
裁缝不是神圣的职业,终究只是靠针线、剪刀、尺子裁剪出一件衣服。整体的品质和细枝末节的匠心,即使是真正有福分穿上身的顾客,十有八九也并非完全领悟。陈家宁坦言自己悟性不高,入门的头5年到10年,一直对裁剪出来的西服不太满意。即使后来慢慢得心应手,因为布料、款式和其他新元素的变化,原来学习的技能也要逐步改进。他一直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完美。他引用毕加索的一句话,“You know when to stop”,就好像写一个毛笔字,西服的改动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陈家宁从15岁入行至今,他在裁缝这一行做了50年,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在这个裁缝店里度过,曾经一个月里100多套全部都由他自己接待、裁剪、试衣,因为害怕加班,他有时劝客户少做几套,而这几年陈家宁已经不再亲自动手做衣服,而是把香港和上海的三间门店交给三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打理,偶尔有重要客人和老友登门,才会出现在门店。
回想起自己的父亲,在1943年时年21岁的陈荣华先生就当上了上海泰记西服店的裁剪师,成为大家说的“红帮裁缝”。1950年,陈荣华随客户到香港发展,开创了自家的西服定制店。
1982年,身为长子的陈家宁接管了父亲的裁缝店,并改名为W.W.Chan & Sons。慢慢地,W.W.Chan & Sons也以手工定制优质西装而闻名。2002年,陈家宁把自家的定制品牌带回上海重新创业,店铺就开在上海茂名南路的尽头。
如今,一到上海茂名南路淮海中路路口,路东一侧有一排闪亮发光的玻璃墙,一家挨一家。店名大多是复古的英文字母,意思是“某某裁缝店”。十几年来,陈家宁的品牌店吸引了十几家裁缝门店相继开起来,由此形成了上海有名的“西服定制一条街”,又称“中国的萨维尔街”。
可比起100年前“红帮裁缝”在上海滩鼎盛时期的场面,这条街已差得太远。这些看似复古的店面,也不再能与当年考究的裁缝手艺媲美,叫得响名字的师傅更是难以找见。W.W.Chan & Sons已是现今为数不多,与“红帮”依然保持着直系血统关系的裁缝企业。
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家宁也逐渐把香港和上海的三家店面交给了在自家做事多年的师傅。
儿子陈风凡2007年也开始在店里从实习生做起,至今已有十年,但他并不打算效仿父亲,子承父业。他现在和陈家宁讨论最多的,是希望开一个更为年轻化的副牌产品的店面。
陈风凡刚来店里上班的时候,早高峰的人潮已经退去,和父亲的上班时间几乎差了两个小时。他认为裁缝这个职业是非常刻板的,如果差了半公分心里面都会不自在。但对于他个人来说,自己本身是个非常不拘小节的人,过着几乎日夜颠倒的人。
风凡认为父亲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而他的个性、想法却是与父亲完全相反的,甚至比喻为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在风凡二十七岁之前,风凡一直刻意远离父亲,他开过冷饮店,做过电台、广告策划。他自己也能感觉到家人对自己的高期望,但自己却不想按家人的安排生活,想去经历他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味的复制粘贴。也许这也是上海与世界的特殊亲密关系所致,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都因梦想执迷过。
十里洋场追逐着国际潮流,定制西服蔚然成风。来自宁波的红帮裁缝,更是家喻户晓的响亮招牌。陈家宁的父辈,正是当时上海滩的一名红帮裁缝,上世纪50年代初随客户南迁到香港。2002年陈家宁回到上海开分店的缘由是,坚守红帮裁缝的职业信条,客户去哪我们就跟去哪。
上海,这个高度城市化、国际化的大都会,也留给了私人定制的一席之地,并带来了更多重要的海外客户。
一套西服的诞生,源自无数个细节。德国的针与剪,亚洲的粉笔和丝线,更重要的还是每个人眼间和手下的感觉,这来自于数十年的裁剪积累和不断精进,让自己越来越可以称为职人、匠人而不断裁剪。这是西服定制的灵魂,包含着现代成衣工业无法企及的个性与体贴。
在店铺提供给客户的一张测量单上,一件西装外套和一条西裤分别要测量10个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寸,衬衫需要测量5个数据,不过对于经验丰富的驻店的包师傅来说,完成整个测量程序,只需两三分钟。在完整地报出尺寸之外,包师傅还会用敏锐的眼睛,目测出顾客身体部位所有的缺陷,比如左肩下垂、脖子粗短、凸肚、疑似驼背、两腿长度不一等。包师傅细致地询问徐先生,平常的站姿,走路方式,并作出标注,从而在裁剪和缝制的细节上作出调整,达到最合身的状态。
一件好的衣服一穿上,它是贴住颈的,肩是往前的,自然跟身体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领子,不是平板的一块就行,而是用人手一针一针把他做成弧形状态,其他部分就好体现的很到位。
合体,对于陈家宁来说,是手工最重要的意义,也是定制(Bespoke)和购买成衣的最大的区别。“合体的意思是服帖的大小和松紧,你无论怎么动,好的西服后肩膀和衣领永远贴住人体,是挂在身上的。”
上衣后是比较修身,还是笔直效果,客户也是可以要求的。而大多人会选择修身的西服,所以有些客户会玩笑的说,为了能穿的修身好看的话,就得注意饮食不能再胖了。定制与成衣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量体裁衣经由无数道线条和别针精准的塑造。这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版型,这个过程也是与客户建立信任的重要方式。
“裁缝不需要风格,需要的是标准,国际标准。”这是陈家宁五十年来恪守的原则。
那个规矩标准细致到,所有衣服在制作中,都要“对条,对格,对花纹”,衣领、口袋、袖子等位置的面料必须最大程度对上纹路。对于成衣这是很方便的技术,但对于以“服帖”为前提的定制来说,这是一门大学问。
坚持,对裁缝来讲就是他们的职业,而职业是裁缝的一生,没有坚持,一切都没有意义。这也是裁缝进门不管是师傅、工人还是学徒,你一投进来就必须是准备好奉献一生的,没有这个觉悟你就不适合做裁缝,也别说自己要做裁缝了。
虽然,平时的工作可能常人看来会很刻板,甚至有些无趣,但裁缝也有开心的时候,那就是成品完成的时候,说俗点就是感觉这件衣服跟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样,而客人穿上衣服的那一刻,就好像在和你孩子分享成长的故事一样快乐。
每个定制店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档案室。开店第一天起,来做衣服的每一个顾客,他们的身形尺寸,历次的服装纸样,都被精心保存起来。而这里,就是匠人为客人准备奉献一生的地方。
长江商业评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END -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