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
解放军原总后勤部政委、上将刘源向其母校首都师范大学赠送他去年出版的新书《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赠书一共160本,其中的120本意为纪念父亲诞辰120周年,另外40本则是纪念自己入学40年。
刘源谈到,
撰写此书一方面是作为儿子对父亲的追思怀念,另一方面还从子女、军队领导的独特角度,回忆父亲在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方面的丰功伟绩。此次回到母校赠书,希望广大师生能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发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感悟。
据人民出版社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鲁静介绍,在书稿排校过程中,刘源将军凡事亲力亲为、精益求精,展现了扎实深厚的史学功底。
刘源还将稿费全部捐出,一部分捐给1968年他插队的山西省山阴县,其余捐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去年8月,在新书出版时,
刘源曾接受“政事儿”独家专访。
他表示,写书的主要目的是反思历史,吸取教训,通过回顾刘少奇的军事经历,解读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回顾历史我们该怎么走向未来?我们应当如何传承“实事求是,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才是真理”这一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
在此次座谈会上,刘源还与师生分享了在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的求学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在北京起重机厂当学徒工的刘源参加了考试。考完试,刘源回工厂继续工作。当时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周兴旺老师负责招生,北京高招办一位同志给了两份档案让他挑。
刘源回忆,周老师可能就没怎么注意我这个名字,可能就注意刘少奇这几个字。怎么挑上刘源的呢?周兴旺说,“你让挑一个,我干脆捡一个个儿大的。”名单报上去了,学校党委就有一番争论,后来还是觉得让刘源让检查身体,要是身体吃得住没有理由不录取。
此后,周兴旺带刘源到同仁医院体检过关,刘源顺利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刘源感慨,在师院四年,确实受到很多教育,包括学识、知识、人品上等各个方面,“要是没有周老师那句‘挑个儿大的’,今天坐在这里的肯定不会是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屹表示,
该校戚国淦先生、宁可先生、齐世荣先生先后辞世,刘源都会在繁忙公务中抽出时间,专程赶来送别。
为了表达对刘源的感谢,该校校友会向刘源赠送了由校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著名青年书法家解小青专门撰写的书法作品,上书“戎旃無界,泮水思源”。戎旃,军旗,代指军旅生涯。泮水,借指母校。思源,校友不忘母校,母校不忘校友,又兼嵌名,一语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