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像视觉
爱影像视觉的生活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昨天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昨天  
蚂蚁摄影MaE  ·  会拍照和不会拍照,差别到底有多大? ·  昨天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生命力是重点 ·  4 天前  
色影无忌  ·  富士XF 16-55mm F2.8 R ... ·  3 天前  
旅拍誌  ·  好 喜 欢 哪 吒 这 组 壁 纸 啊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像视觉

为了写这篇手机摄影秘籍,他竟然……

影像视觉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4-20 22:56

正文


作者 | 小墨

出品 | AIRPHOTO

转载请联系授权


上上个月,我们去冰岛呆了四天,

恰恰就是这四天,

刚好踩在了全岛暴风雪的大坑上,

所以底盘很轻的我们,画风大概是这个样子:


另一边的路人也纷纷为之倾倒:


好在冰岛天气变幻多端,

坏天气来得快,走得也快,

所以我们一路看山看海看极光,

也算是小小圆满了一次,

借用一段《蜡笔小新》里爸爸野原广志的一段话:

突然有一点泪目...


让我先低角度拍个冰岛马压压惊!

咔嚓!

好了,让我们进入本期主题吧!


我们的冰岛行程只有四天,从雷克雅未克出发自驾,游览黄金圈、在Skógafoss 瀑布过了一夜,最后来到维克小镇和黑沙滩,再乘着风雪回到凯夫拉维克机场结束冰岛之旅。

短暂的旅行中,我们赶上了狂风暴雪,着实被冰岛变幻莫测的天气虐了一番。每一次打开车门出去拍照,都要给自己打打气,然后迎着风雪推开车门……简直就是「风雪夜归人」的模样!

所以说,如何优雅地欣赏风景,并且快速地捏一张照片走人,成为了我们此行的摄影挑战!

因此,这篇使用手机拍摄的风光摄影秘籍诞生了!

「前期拍摄锦囊」 「后期思路整理」 ,帮助每一个在大风大雨里坚持创作的折翼天使!


01



第 1 / 4 部分

手机摄影基础补全

这部分算是老调重弹,基本上每次讲到手机摄影都会牵出来遛一遍,如果已经熟悉手机摄影的童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章节。

基础一:曝光控制

冰岛的天空非常梦幻,在拍照的时候总希望把天空云朵的形状也包含在画面中,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天空的亮度往往远远大于地面景观的亮度,在拍照时如何能平衡这样的反差呢?

最直观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手机拍照 App 中的「加减光」功能。

以我手机的系统自带拍照 App 为例,拖动对焦圈外侧的小太阳图标,顺时针旋转加光,逆时针旋转减光: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点测光」。

在手动拍照模式下,单击屏幕任意位置呼出对焦圈后,尝试拖动对焦圈,可将对焦点与测光点分离,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焦在主体物上,同时针对高光云朵的部分测光。如下所示:


基础二:用 RAW 格式拍照

RAW 格式的优点是极大地方便了后期处理,例如,后期调节白平衡时不会使画质受损。开启方式如下:首先在拍摄模式列表中,选择「手动」模式,然后点击「设置」按钮,将「保存 RAW 格式照片」开关打开。


基础三:手动白平衡

虽然使用了 RAW 格式拍照,让我们可以在后期时自由地调整白平衡,但仍然建议大家在前期拍摄时,尝试手动指定白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在拍摄时尽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后期风格。特别是对于冰岛这样的风光场景,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冷色调的后期,所以前期拍摄时不妨 直接调整为冷色调,随时寻找拍摄灵感。

如下所示:

02

第 2 / 4 部分

手机摄影锦囊妙计 - 空间感的建立

在冰岛拍照片,很多人的一大痛点是,亲眼看风景时,能感受到极其开阔的视野,但拍成照片后却无法传递这种恢宏大气的感觉。所以以下三个锦囊,便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锦囊一:水平方向牵引视线,建立空间感

实现难度 ★

这套图片使用了16:5的图片比例进行裁剪,这么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构图,还原人们真实场景中的观看方式。

在冰岛这样视野开阔的自然景观中,视线可及范围内很少有遮挡物出现,与此同时,在水平方向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垂直方向的信息量,如下面的对比图所示:

未做裁剪的原尺寸图片,比例为 4 : 3

画面中的大部分信息均出现在水平方向的中心区域里,亲眼观看时,人的眼神将大多在地平线附近来回移动,而恰恰是视线的左右移动形成了视野的「开阔感」。

相比之下,不管是画面上方大面积的天空还是画面下方的雪地,都无法为视野的开阔感提供足够有效的帮助。


裁剪为 16 : 5

如上图所示,仅保留沿着地平线展开的中心区域,借由地平线的辅助,牵引着观众的视线在水平方向平移,从而模拟在真实场景中的视线移动,达到建立开阔感的效果。

在合适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忘掉「三分法构图」,构图本应是 从观者的角度出发,如何用构图的技巧,引导观众的视线 ,而不是如何在拍摄时给自己省点时间。

借用摄影师爱德华·威斯顿一句话, 「构图是最强烈的观看方式」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锦囊二:画面引入纵深感,重建距离

实现难度 ★☆

所谓的纵深感,就是拍照时,从摄影师位置出发,沿着取景方向由近及远的这段距离。

在我们拍照的过程中,会将三维的立体空间压缩成为一张二维的平面照片,而这种纵深方向的信息缺失,将直接影响我们观看一张照片时,对其空间分布的判断。

对症下药的解决办法是,拍摄时利用纵向延伸的元素,重现场景的纵深感。

比如公路的延伸:


自然地形的延伸:

在前期拍摄时引入纵深感之后,后期处理时可以继续通过明暗调整,进一步突出纵深感的元素。

继续以上图为例,我们将纵深感元素——峡谷——区域调亮,周边的雪地调暗,达到了「纵深感重建距离」+「突出视觉中心」的双重效果。


锦囊三:大小对比,建立体积感

实现难度 ★☆

在建立空间感与纵深感之后,我们接下来要重现的是风景的体积感。介于二维图片的局限,最有效重现体积感的方法,就是体积大小对比。

简单地说,找个远处的小人做参照物,突出景观的庞大体积。

比如这样:


以及这样:

小结

以上三个锦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照片看起来跟实景一样大气!

03

第 3 / 4 部分

风光摄影后期思路 - 空间感的建立后续

这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延伸,尝试通过后期思路来寻找空间感的建立方式。

后期思路一:天空,强化侧方向的唯一光源

实现难度 ★

因为我们这次是全程自驾旅行,路过大部分景色的时间都在白天,所以拍摄的时间也以白天为主,非日出日落时间。而白天拍摄的一大问题就是,天空的颜色比较平均,整体比较平淡,所以在后期思路上,第一点就是 强化太阳方向的唯一光源。


处理方法为,在电脑版 Lightroom 中,使用矩形渐变工具,将左侧的天空调暗,注意这里为了过渡自然,有意让矩形渐变的方向为倾斜45°。


后期思路二:地面,质感质感质感

实现难度 ★☆

冰岛的黑沙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沙滩的材质的「细腻」与「性感」。

于是第二个后期思路也来了: 在照片中重现地面的材质质感,突出砂石的颗粒感,让画面显示出高级感 。沙滩部分的后期效果如下:


这里有两个重点:

1. 沙滩调暗,但不是「死黑」,要在 暗处保留细节,甚至要加强细节

2. 沙滩不是全部调暗,而是 表现出明暗过渡

处理方法为,在电脑版 Lightroom 中,使用矩形渐变工具,将沙滩以明暗渐变的方式调暗,并在同一个矩形渐变区域中,提高「清晰度(Clarity)」,以强化细节,如下图所示:


后期思路三:云的影子,强化体积感

实现难度 ★★★

这个后期思路的目的是强化体积感。

前面我们说到过,可以通过拍摄远方的人物,以小见大,通过大小对比建立体积感。其实除了用人物对比之外,还有另一个很常见的参照物,就是「云」。

但这里我们并不是讲如何把云直接拍进画面,相反的,我们换一个思路:尝试通过后期的方法 强化云的「影子」,使得观众看到「影子」时,自行「脑补」出画面之外云层的体积、方位 。以大见大,从而实现空间感的重建。

效果如下:

在阳光的作用下,云朵会在山峰上投下阴影,观众通过阴影的面积,可以自然地想象出云朵的体积与距离,从而以云朵为参照物,重新构建出山峰的庞大体积。所以从后期思路上,我们就是需要强化云朵落在山峰上的光影效果,达到进一步强化空间感与体积感的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在 Lightroom 中,加强对比度,突出云朵的阴影:


利用笔刷工具,对局部阴影(特别是右上侧山峰表面的云朵阴影)做进一步的调暗:


利用矩形渐变工具,将左上方的云朵部分调暗,使画面上方的云朵,与山峰表面的明亮区域进一步区分开来:

小结

这三个后期思路可以在一张照片中同时使用,另外,后期思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前期的拍摄思路,比如理解了「后期思路三」,那自然可以在前期拍摄时有意识的去捕捉云层的影子,以便在后期中强化


04

第 4 / 4 部分

手机摄影进阶与实战 - 极光拍摄攻略

我们此次的冰岛之行虽然只有短短四天,而且前两天还是暴风雪的天气,但好在老天开眼,让我们跟着极光团有幸看到了十分钟的极光。

更幸运的是,在我们回程的飞机航班上,更是直接在窗外看到了云端之上的绚丽。


第 1 步:确保打开 RAW 格式开关

在「手动」拍摄模式下,点击「设置」按钮,将「保存 RAW 格式照片」开关打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