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315”。每年此时,各种消费维权消息,都会在短期内集中曝光;央视的“315”晚会,更是吸引眼球,观众们在这台别样的晚会中感受打假的快意恩仇,许多地方的工商部门则将收看“315”晚会当成了硬性的工作任务,既担心央视曝光本地的消费丑闻,又要随时作好处理各种问题的准备……显然,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我国,受到了别样的关注,也有别样的节日氛围。
越来越像是节日的3月15日,却是一种走偏。道理非常明显:商业社会里,消费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权益也需要时时刻刻得到呵护,断然不是哪一天哪一时之事。当维权日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热闹,只能说明平日里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正常的呵护。
近些年来,“3.15”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打假的“狂欢日”,也是各个商家接受媒体“审判”的关键日。这一天,一边是各地“3.15”打假宣传如火如荼地进行;一边是“12315”投诉举报电话拨打数量的激增;还有各级各地执法人员提起十二分精神为民请命,全力追击犯罪线索,打击制假售假、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与其说“3.15”是打假治劣的一个“代名词”,不如说“3.15”就是推行社会共治的一个“数字缩影”,媒体通过暗访曝光不良商家的制假售假行为,群众通过维权及时发现、举报各种不法行为,执法机关通过线索、全力追击,摧毁、取缔非法窝点。这一天,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被曝光于阳光下,无所遁形,最终等待法律的严惩。
国家工商总局张茅局长指出:在市场环境中,不仅是造假,其他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成本也是比较低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透过“3.15”这个维权品牌,利用电视、网络媒体让各商家企业亮亮相,让广大消费者打打分。通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建立“3.15”打假长效机制。尽管我们在3月1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对各种不负责任、惟利是图的商家行为,给予沉重一击,但对于复杂的市场,这种力量实在有限。也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自律意识,建立行业内部制约机制,完善信用公示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行全社会共治,才能真正使维权“315”成为维权“365”。
DV君说得对吗?
同意就拉到最下方
按个大拇指
长按并识别上图二维码,
带给你最劲爆的独家新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