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芳评崔健《光冻》
2015年底,崔健出版新专辑《光冻》,距他上张专辑《给你一点颜色》整整十年。令我意外的是:专辑问世迄今,并没有太多讨论。网民反应大致不咸不淡,评价很一般。难道在八○后、九○后的耳中,崔健已经是个可有可无的名字了?
我听了《光冻》许多遍,非常确定:这是一张殿堂级的经典。无论词、曲、编、录、奏,都是傲视中文世界的神品。同时代在中国玩摇滚的,至少以我听到的范围,仍然无人能及。
只有老崔,能把中文摇滚做到这样挥洒自如、澎湃饱满。大匠不工,却有玄铁重剑的深沉内力。只有老崔,能把歌词写到这样的境界,融国族大我于小我情爱的寓言,感官厮磨,酣畅淋漓。只有老崔,能自在出入于摇滚、民乐、爵士、民谣之间,一会儿是雷鬼的反拍,一会儿是蓝调的老火味儿,老崔的乐手几乎没有什么炫技式的独奏,相互交融成有机的整体:套句他的歌词,那音乐就像一张“动动荡荡的大大的床”,歌儿在上面伸展翻滚。
这张专辑,让我想到老早被抛却的一个名词:“大时代”。老崔横空出世的八十年代、乃至于影响力延续下来的九十年代,青年人多半带着“大时代”的自觉,却也要从集体主义的思维走出来,踏上个人主义的道路。他的“一无所有”、“一块红布”、“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红旗下的蛋”,都在处理集体主义时代渐渐融冰的压抑感、空虚感,同时总算能唱出“我们不再是棋子儿,走着别人画的印儿”,那是解脱,也是自许。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经济狂飙 的中国愈发光怪陆离,老崔的愤怒和纠结也愈发显得不合时宜。他渐渐脱离旋律、拥抱节奏,大量使用嘻哈说唱的元素,在普通听众耳里,老崔已经离他们很远很远了。在大多数玩摇滚的同行与后进看来,老崔踏上的那条人烟稀少的路,也未必有多么酷的吸引力。
到了《光冻》,“大时代”意识仍然无所不在(这主题贯串专辑每一首歌),然而音乐出现了大幅度的转折:老崔不再玩说唱(或者该说,说唱的技巧已经化进他的吟唱了),回归旋律,一出手就是动辄六七分钟以上的长篇,却因为这几位合作多年的乐手神人(夏佳、贝贝、刘玥、艾迪、刘元),丝毫不显臃肿。
大神HowieB操刀混音,创造了剔透细腻生动无匹的音场,歌乐的动机大抵仍来自鼓和贝斯的节奏组和大块大段的和弦,让出空间,装进遍地开花的吉他、管子、还有(十分令人惊喜的,福音/灵魂式的)女声合唱队,这些歌出落得大气、丰满而不招摇。谭维维、央吉玛这两位客座主唱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老崔出道三十年,这是从未在他作品出现过的声音。
还有,在《光冻》,老崔的演唱方式也有了新鲜的力量──他的嗓子浓黑浊重,连念带吼,唱词紧咬着旋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在几个地方,我甚至听到三十年前“西北风”的回声。老崔的歌唱不再像曾经的实验“把人声当节奏乐器”连串爆喷而出,这次你竟多半听得懂老崔在唱什么了。我以为,这是他处理“词曲咬合”这一题的大突破。
五十四岁的老崔,在2015年底交出了一张极酷、极厉害的经典专辑,论摇滚器乐的技术含量,论歌词语言的出彩,论歌乐与时代的对话和颉抗,这张专辑在在树立了中国摇滚的高标。
“革命还在继续,老头儿更有力量”,老崔毕竟不老。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