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31日当周,美联储迎来2021年首次利率决议,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将公布四季度GDP,另外还有美国12月PCE物价指数、欧元区景气指数、德国1月失业率等重要数据将出炉。
达沃斯论坛也将于2021年1月25-29日举行线上会议,投资者需密切留意。
美联储可能将对债券购买计划的任何调整推迟到2022年,届时购买量可能开始减少。
美国首位非裔国防部长 奥斯汀:"中国是美国未来最重大挑战"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提名案周五获参议院通过,奥斯汀成为美国首位非裔国防部长。奥斯汀立即赴五角大楼"投入工作",会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并与北约秘书长电话。奥斯汀在提名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是美国未来最重大挑战",会确保美方恪守承诺支持台湾得以自我防卫。67岁的奥斯汀是拜登新政府中第二位获得参院确认提名的内阁官员,之前是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参议院周五上午针对奥斯汀的提名案进行表决,最后以93票赞成、4票反对通过,奥斯汀确定执掌五角大楼。
渥太华与华盛顿当局分别发布声明指出,美国总统拜登就任后首度跟外国领袖通电话,今天与加拿大总理杜鲁道谈到数项议题,并计画下个月继续对话。
加拿大方面表示,拜登(Joe Biden)与杜鲁道(Justin Trudeau)通话近30分钟,内容什么都谈,从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到环保议题都有。由于疫情,美加边界从去年3月以来就一直关闭。墨西哥总统罗培兹欧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也推文证实,今天他与拜登通话,讨论范围从疫情到移民问题都有,两人对话气氛「友善且相互尊重」。杜鲁道与拜登计画不久后再次对话,至于是线上通话或亲自会面的方式,加拿大方面抱持开放态度,而白宫仅表示:「两国领袖同意一个月内再次对话。」但华府与渥太华当局都没有证实再度对话的确切日期。这3个国家以「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取代原来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把近5亿消费人口集结为单一市场。这3个经济体的2019年国内生产毛额(GDP)约占全球27%,他们之间的贸易额合计高达1兆2000亿美元,不过这是疫情爆发前的数据。
周一(1月25日)关键词:达沃斯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将于2021年1月25-29日举行线上会议,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就2021年的世界状况向亚洲、欧洲、非洲、中东、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受众发表特别致辞。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教授指出:“2021年是重建信任的关键之年。世界正处于重要的十字路口。新冠疫情彻底颠覆了全世界,并逆转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失业、贫困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各国领导人必须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果断和包容各方的有效行动。”
达沃斯议程会的重要议题包括:
打造更美好的就业前景,践行利益相关者理念,以及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创新技术等。
达沃斯议程会的五大主题包括:
设计强韧、可持续和能够凝聚各方力量的经济体系(1月25日)
推动负责任的行业转型和增长(1月26日)
改善全球公域治理(1月27日)
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1月28日)
推动全球和区域合作(1月29日)
周三(1月27日):美联储迎来2021年首次利率决议
此次利率决议,预计美联储维稳利率,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是美联储何时缩减购债规模以及何时开始第一次加息。根据彭博的一份调查显示,经济学家称,美联储官员下周的会议可能会将债券购买计划的任何变动推迟到2022年,届时可能会开始缩减购买规模,这意味着美元2020年或将继续维持疲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政策制定者表示,他们认为近期内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债券购买计划或利率。“现在不是讨论退出的时候,”鲍威尔在1月14日的一次演讲中说。
在1月15日至20日的一份调查问卷中:
只有1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两个季度将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35%的受访者预计在2022年前三个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28%的受访者预计在2022年后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美联储已经暗示,在债券计划结束之前不会加息。美联储去年3月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其去年12月的预测显示,利率将维持在这一水平直至2023年。尽管如此,近一半的经济学家预计加息时间将在2023年,而40%的经济学家预计首次加息时间将在2024年或更晚。
周四(1月28日)关键词:美国四季度GDP、初请失业金、德国CPI、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
德国1月份的通货膨胀年率会提高大约1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活动在1月份显著萎缩。
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上调2020年经济增长: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月6日发布的2020年12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好于此前预期,但近期出现放缓,总体增长水平仍远低于疫情前。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认为,截至会议时美国经济复苏较预期更加强劲。2020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复苏,但整体复苏步伐已经放缓,且GDP水平仍远低于疫情前。随着疫情在全美境内恶化,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扩张速度将进一步放缓。美联储还将2020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萎缩2.4%,将失业率下调至6.7%。
周五(1月29日)关键词:德国和法国四季度GDP
预计德国第四季度GDP增长约0.7%。停滞不前——这是统计部门的初步预测。他们会在1月29日发布实际数字。10月和11月工业与建筑业表现强劲,意味着这些行业将为第四季度GDP增速增加多达2个百分点,即使它们12月份产出持平。考虑到12月上半月收紧防疫控制的影响,这一表现使分析师预期第四季度GDP增长约0.7%。经济停滞的事实使分析师感到惊讶,这意味着12月生产看起来非常疲软,或者服务业受到的打击大于预期。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展望未来,分析师预计防疫封锁的延长将意味着第一季度GDP下降3%。
GDP数据将预示欧洲多国双底衰退
彭博经济学家团队撰文称,未来一周,欧洲多国GDP数据将揭示防疫封锁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预计法国和西班牙将萎缩,德国则可能停滞。在局面好转之前,第一季度情况将变得更糟,传染性更强的新冠肺炎新变种将导致法国和西班牙陷入二次衰退。分析师预计,随着德国销售税减免的逆转,德国调和通胀率的同比涨幅将提高大约1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这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依然通胀低迷。英国失业率去年底之际加快升高,因为政府继续调整职位保留计划结束时间。
经济分析师调降欧元区2021年经济增长率预估至4.4%
欧洲央行周五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遭受疫情重创的欧元区经济2021年可能反弹,但步伐要较之前预期放缓,待到2022年方可收复失地。这项欧洲央行专业预测机构季度调查显示,受访分析师预期2021年欧元区的实质经济增长率将在4.4%,低于前次调查所预期的成长5.3%。调查显示,预期2022年经济成长率将在3.7%,去年10月调查时预期增长2.6%。
多数经济学家预计拜登的刺激计划将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大提振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一揽子财政计划将大幅提振遭受新冠疫情蹂躏的经济,他们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一年内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规模。根据1月19-22日对100多位分析师的调查,他们表现出了对美国经济增长将受庞大刺激计划提振而上行的希望。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在去年最后三个月料增长4.4%。去年第三季,美国经济环比年率为增长33.4%,而第二季则创下31.4%的最严重萎缩。当被问及今年的通胀情况时,只有一人表示会缓解。其他40位经济学家中,称物价压力将“大幅回升”和“与去年大致相同”的人数基本一样。尽管如此,预计核心PCE物价指数将至少在2024年之前,年均水平都低于2%的目标,这将推动美联储在2024年之前都保持近零利率不变。核心PCE是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
港股市场在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三方面均处于积极状态,具备逐步走牛的坚实基础。具体包括:
一是,盈利较高增长。2021年上半年,低基数效应和全球经济大概率震荡复苏,内地经济有望保持较高增速,进而带动港股盈利高增长。
二是,本地逐步复苏。日前信息显示,香港计划于2月启动疫苗接种并择日恢复通关,虽然复苏的前途会有波折,但香港本地经济最艰难的时刻或已经过去。
三是,估值优势明显。指数层面看,当前AH溢价指数为142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年12月底恒指PE-TTM约15x,显著低于全球其他指数估值;从行业个股层面看,多数行业AH两地普遍还存在着较大的估值价差。
四是,中美关系缓和。在拜登正式执政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望迎来阶段性边际性的缓和,有利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修复。
五是,外资潜在回流。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出口大幅增长,中美利差维持高位,人民币保持强势,外资增加中国资产配置是内在需求,港股有望持续受益。
六是,南下资金持续。A股上涨2年多数估值已不便宜,当前恒生AH溢价指数仍在高位,对国内资金极有吸引力。1月8日南下成交达666.8亿,再创纪录。
七是,制度与时代红利。香港上市制度改革后,一些优质的科技医药消费股也前往香港上市,极大改善资产质量;而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等压力下,相关中概股三年后或无法交易,中概股回归潮料将继续,首选上市地多是香港。
八是,恒指持续改革。恒生指数规则也在持续优化,将继续提升新经济股等优质资产的权重,改善指数的质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吸引长线资金持续流入。
投资的建议,主要是看三条线。
主线一,谁是短期的进攻者?就是价值重估,包括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汽车零部件、家电、家居用品,这是受益于美国复苏,它是制造业里边有贝塔又有阿尔法。
另外一类我不建议现在追高,但是在二月份可以从容布局,到了三四月份会比较的亮丽,比如说能源,以及像有色金属、金融,这些是受益于美国的三四月份实质性的复苏,但是这一类的传统行业、偏贝塔的行业,它对于美元,对于美国的名义利率会受到一定的干扰,这是一条线。
另外一条线我们是觉得从短长期相结合,我们认为A股可能机会更大,港股只是敲敲边鼓,那就是先进制造业。
第三个是港股真正的机会,也是第三条线,就是互联网、消费、医药,这里港股的性价比更好,可以精选阿尔法。
根据彭博的一份调查显示,经济学家称,美联储官员下周的会议可能会将债券购买计划的任何变动推迟到2022年,届时可能会开始缩减购买规模,这意味着美元2020年或将继续维持疲软。
在1月15日至20日的一份调查问卷中,40名受访者中约有88%的人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下一步举措将是逐步缩减购买规模,而不是加快购买步伐。
两种疫苗在美国的分发,民主党控制国会后更强有力的财政援助以及持续的货币支持,都促使一些投资者提高了今年的经济预期。
10年期美国公债收益率本月升至去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主席和其他政策制定者表示,他们认为近期内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债券购买计划或利率。
“现在不是讨论退出的时候,”鲍威尔在1月14日的一次演讲中说。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上个月承诺继续每月购买1200亿美元的资产,直到在就业和通胀目标上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
有1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两个季度将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35%的受访者预计在2022年前三个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28%的受访者预计在2022年后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全面停止购债行动之前逐步缩减购债规模,以保持市场平静。
约48%的人认为经济放缓将持续7至12个月,
20%的人认为将持续13至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