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房地产报
聚焦地产,洞悉中国。本号为中国房地产报唯一官方认证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还能这样啊? -20250205120525 ·  2 天前  
财宝宝  ·  万万没想到。保姆提前三天回来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房地产报

“国家卓越工程师”苏权科 :海上人居工程技术开发需求巨大

中国房地产报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1-24 07:56

正文

国家卓越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实践教授苏权科



构建海上人居工程是为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拓展空间,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支撑



中房报记者 苗野丨北京报道
“未来海上人居工程需要新技术重新构建,在生存安全、物流通行及环境自平衡等多方面有大量研发需求。”1月22日,苏权科在以“对话时间”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盛典活动上表示。
苏权科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实践教授,他以“海上人居工程产业链与技术创新任务”为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构建海上人居工程技术体系与海洋工程创新的意义和功能目标,探讨了未来海上人居设计体系的技术要点与关键问题。
从海上造桥到转向服务未来的海上人居工程技术开发,苏权科始终保持着海洋工程创新的前沿视角。在他看来,我国海洋工程学科如海洋装备、海洋基础设施、海洋牧场、海洋发电等产业亟待发展。
“海上人居工程涵盖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部领域,是一个泛科技高度交叉融合演化的新技术。”苏权科表示,构建海上人居工程是为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拓展空间,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支撑。“我们国家要占领海洋科技的制高点,促进海洋经济新的产业链形成,促进新的交叉学科和海洋科技与卓越工程队伍的形成。”苏权科说,这是未来的目标。
海上人居工程具体有哪些功能?苏权科总结了4个方面:
一是海洋空间。可以发展海洋观光旅游、农业和生存体验,以及垂向空间的合理利用包括海底工程和水下数据中心。
二是海洋高空。海洋上空可以建造观测平台和空间收集系统。
三是海洋能源与物流一体化的工业体系。由海洋能源衍生的海洋经济包括海洋装备制造体系、数智与信息海洋体系、海洋医学体系、海洋化工体系等。
四是海洋环境与海上废弃物再生体系,绿色交通物流体系以及海洋动力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材料、海洋化工等都可以以未来视角辅助海上功能衍生更多的产业链。
“这是属性完整的交叉体系。”苏权科提到,我们以海上人居科学问题为导向,培育重大的原始突破,解决未来海上人居环境、营养与能源供给、交通、物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以现有的技术体系为基础融合,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强大的衍生能力。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苏权科说,在建造完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研究透彻,如在海上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利用海洋、合理的驾驭海洋,这要求对海洋动力环境机理和工程设施装备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苏权科表示,极端海洋动力环境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工程技术的水准和安全,这是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海洋科学我们研究得很好,但是大量的海洋科学家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海洋工程的问题。”苏权科说,比如大型结构一体化的设计制造运维、海洋钻井平台立管的涡振还有可燃冰的开采技术等都需要继续研究。
他认为,我国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海洋工程设计缺乏工程尺度大型实验设施的支持,例如填岛、码头、桥梁隧道、海洋牧场等产业,以及未来发展的海上人居工程、海上漂浮城市、海洋风电、海底采矿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海洋工程及相关实验设备支撑。
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全海洋动力中央实验中心是将深海和浅海结合起来研究的一个实验室,能将学校里的海洋科学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等专业相结合,将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和机器人、物联网等领域与未来的海洋工程相融合,面向大湾区海洋工程与装备产业、深远海开发,对自然规律及工程技术等开展系统的研究。
从陆上的交通设施硬联通到海下的资源开发与探索,从桥梁隧道到海洋工程,苏权科说希望能够按照国家发展需求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典礼活动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主办,活动自2021年9月启动以来,受到中国建造行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活动不仅弘扬了工匠精神,营造了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也彰显了中国建造的关键力量,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时期,意义重大。




值班编委:樊永锋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