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设计
新锐景观设计服务平台 | 只为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又有好物推荐  ·  2025 ... ·  2 天前  
又有好物推荐  ·  找到了!便宜 3 ... ·  3 天前  
宜家家居  ·  4招给家穿“红装”,欢聚新年更有味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设计

为穷人而设计

微设计  · 公众号  · 家居  · 2017-02-08 22:27

正文

本文来源: 艺非凡

微信号 :efifan


孟加拉国,

一个听起来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那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自然环境恶劣,常年灾害不断,

资源极度贫瘠,人口却非常稠密。

1.6亿的人口,每平方公里1100人,

是日本的3倍,中国的8倍,

且四分之一长期处于失业状态。


Pedram Salemi的《天使之梦》

伊朗摄影师Pedram Salemi,

曾在影集《天使之梦》中,

再现过这个国家首都的神秘风貌。

在那个名叫达卡的城市里,

贫穷、饥饿、混乱的街道,

勾勒出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



在这些画面中驻足的人,

他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

在一片狼藉的土地上艰难生存,

犹如在荆棘中挣扎的原始人。

这个星球上的各种奢侈、繁华,

在他们看来是遥不可及的梦,

与他们没有任何交集。



食物的匮乏,治安的混乱。

潮湿多雨的天气,

滋生了疾病和瘟疫。

虽然没有大的动乱,

但也无法叫人看到希望。

穿行在这个国度里,

你会看到人最基本的欲望,

也被铁链牢牢拴在现实面前…



孩子们只能在街上学习,

干涸的土地上长不出食物。

生活的艰难和笨重,

叫人不敢有任何轻盈的念头,

只能凭借浑浊的河水,

来洗清一天天的污尘和疲惫…

改用《三体》里的话来说

“在这里,任何试图飞升的梦想,

都会怦然坠地,

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太沉重了。”



但在拍摄这些照片时,

摄影师Pedram Salemi发现,

这里的人并没有在,

近似蛮荒的生存境地中沉沦。

他们的内心和我们一样,

崇敬生命、敬畏自然、懂得关爱。

在吃不饱饭的忧虑中,

他们也有自己的智慧和慈悲,

每个人都在赋予生命以意义。

他们会为自己点亮明灯。



这与当地的宗教有关。

这个社会的安全,

和人们能够克服贫穷的坚韧,

离不开他们所信奉的神明。

在孟加拉国,四分之三以上的人,

都信仰伊斯兰教。

宗教渗透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维系着他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可以稳定社会情绪。

在物质如此匮乏的国度,

他们寻求着精神的归宿。



就在这片土地上,

女建筑师Marina Tabassum,

建造出了一座清真寺。

并凭借它一举夺得阿卡汉建筑奖。

这是全球奖金最高的建筑奖,

对任何一个获奖的建筑师而言,

都是意义非凡和巨大的肯定。

可从外面看起来,

这座达卡清真寺普普通通,

丝毫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宏伟。



建筑周围是破旧的街道,

最高的楼不超过十层。

它没有高高的圆形穹顶,

也没有伊斯兰教标志的设计。

不知情的人从这里路过,

会非常自然地将其忽略掉。


达卡清真寺环境俯瞰



从整体外形上看,

它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

材料只是普通的红砖,

并没有那么神圣的美感。

只有走近了之后你会发现,

原来这些红砖的排列,

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

以便让没有空调的室内,

能够吹入凉爽的风。



而在整个设计结构中,

Marina在方形空间里,

嵌入了一个巨大的圆,

因此形成了主次分明的空间,

方和圆的结合中,

也出现了一个个空隙。


达卡清真寺结构设计

清真寺俯瞰


方圆相嵌,

让室内出现了月牙形的院落。

光透过建筑的缝隙,

会将这四个院落照亮。

在没有任何图腾的墙壁上,

光就指引了教徒们面壁的方向。


月牙形的院落


而在建筑的西立面,

有一个竖立的细细的缝隙。

这是整个建筑设计中,

最为重要的一笔。


建筑的这一侧有一条细缝


因为当光穿过缝隙之后,

就会在室内形成耀眼的光束。

在相对昏暗的地方,

一种神性的光辉就这样降临,

教徒们可以在它的沐浴下,

静下心来驱逐自己的尘秽。

相信即便是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

伫立在这圣洁的光耀前,

也会静默不语,虔诚祈祷。



而且,随着时辰变化,

光束的形状也会变化。

原本质地粗粝的红砖,

在光的浸润下,

反而显得无比庄重、圣洁。

光线的流动,

阴影的变幻,

红色砖面的质朴原始,

很容易把人带入神思的境界。

站在这面墙壁下,

你会感觉自己像是在和神对话。



同时,在室内地板上,

无数的光斑随着时间移动,

犹如漫天的繁星散落。

当人们循着光的来处,抬眼望去,

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的孔洞。

又是一束一束的光,

被屋顶筛落至此,

才成了满屋子的繁星。



随着时间的游移,

太阳位置的不断变幻,

光束的强弱会制造出不同效果,

越是接近天黑,

室内的神秘氛围就会越重。

在这里沉思或祈祷的教徒,

仿佛已经出离了凡尘,

不再受到世俗喧嚣的困扰。



因为光的介入,

本来平淡无奇的房子,

就这样变得充满神性。

墙壁上没有任何花纹装饰,

在光影的沐浴下,

人们能够获得生命的祥和与宁静。

而月形院落和光造的繁星,

本身就成了一道图腾。



就是在如此贫穷的国度,

面对最简陋的材料,

Marina用光的力量,

把感动和神圣注入了教徒的心中。

在炎热的季节里,

清真寺内依旧凉爽,

每一个教徒面壁而坐,

口中念念有词地吟诵,

以寻求自身的精神彼岸,

孩子们在这里歌唱,

生活中难以跨越的贫穷,

在这里被注入了一丝希望。



对于这些教徒而言,

物质和食物的匮乏,

已经让他们无比挣扎。

而唯有宗教带来的力量,

才能让他们的精神获得平衡。

Marina正是用自己的设计,

在这个贫瘠的土壤上,

开出了一朵绚烂的花。

拿下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在这大巧若拙的设计背后,

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实际上,设计达卡清真寺,

和Marina自身的经历也有关系。

在孟加拉国,读书非常不容易,

她从小也没什么特定的梦想,

高中成绩并不拔尖,

最后选无可选而念读了建筑设计。

但或许是天赋过人,

1995年,她率领自己的团队,

赢下孟加拉解放战争博物馆项目的竞赛。

在这个公共建筑的设计上,

她就已经引入了光的概念。


孟加拉解放战争博物馆与光之塔


震撼人心的光瀑


达卡清真寺,

于2012年建立完成。

而其实从设计到落成,

其跨度已有将近10年。

就在10年前,项目的业主,

也就是Marina的外婆痛失两个女儿。

Marina的母亲与小姨相继离世。

外婆便卖掉了一部分土地,

期望建立一座清真寺。

这座承载着神光、慈悲和感动的建筑,

在设计建造过程中,

不但给予了本地人以希望,

也疗治了Marina和她外婆内心的伤痛。



这就是Marina的故事,

它并不惊心动魄,

也没有路转峰回。

但它是从心灵出发,

又回到了心灵本身,

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悲痛出发,

又达到了疗治所有人心灵的作用。

我想从这里面,

有两件事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第一,无论多么贫穷,

或者说,哪怕非常富有,

每个灵魂都需要寻求自己的精神归宿,

如果任其荒凉或堕落,

那么无论物质如何丰沛,

苦难都不可被超越。

第二,当我们用一束光,

来照亮别人的生命时,

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会被照亮。

这束光,就如同Marina设计的教堂,

它在给予教徒们神光的同时,

也抚慰了自己内心的悲痛。



我们时时刻刻,

要保证自己心中有一束光,

用它来丈量我们精神世界的深度。

它可以是爱情,可以是宗教,

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梦想。

只有借光前行,

才能在与黑暗不期而遇时,

找到生活的出口。



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微刊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识别,即可添加关注

注:本文来源 艺非凡,微信号 :efifan,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