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典
优质内容的发现者 创造者 守护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想赚钱,别只盯着短期热点 ·  昨天  
饕餮海投资  ·  第二波上涨? ·  3 天前  
春晖投行在线  ·  Lex ... ·  4 天前  
春晖投行在线  ·  21家金融机构按通知规定发放的股票回购增持贷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典

张纯如逝世13周年丨那个为失语者发声的人,沉默了

新经典  · 公众号  ·  · 2017-11-25 08:30

正文

1995年,一位年轻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来到南京,中文不甚流利的她此次前来是想深入调查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暴行。她打算用英文创作一本描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让西方世界了解曾经真实发生在南京的这场屠杀。这位作家就是张纯如。


 

张纯如自小生长在美国。童年时期,她便从父母口中了解到一些关于日军侵华时所犯下的罪行,但也仅限于此——年幼的张纯如没能从当地图书馆找到相关专著。南京大屠杀对她而言,就像是谜一样的存在。直到1994年,张纯如在加州参加了名为“保留亚洲二战史”的研讨会。在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拍摄于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真实历史照片。


 

当血淋淋的历史被赤裸裸地放在自己面前时,张纯如先是被恫吓住了,真相远比父母口述的要更加残酷。继而,她又感到恐慌,南京大屠杀在亚洲以外的世界里并没有像犹太人大屠杀或是日本原子弹事件那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了解它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我突然有了一种恐慌,这样可怕的、对死亡和对生命逝去过程的不尊重,这种人类社会行为的倒退,将会被简化为历史的一个小小附注,否则会被轻视为类似电脑程序中一个也许会,也许不会再造成问题的小毛病。在这样的可能发生以前,需要有人来提醒世界永远记住它。

 

在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张纯如知道自己必须要为这骇人的事件写一本书了。作为中国人的后裔,作为良知尚存的人类,她说,这是她的一份历史责任,“我别无选择”。


此后,张纯如开始了近三年的资料收集。三年中,她辗转发现了一直被忽视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约翰·拉贝和美国传教士魏特琳的日记。二人在日记中都详实描写了,日军侵华期间所犯下的暴行。为了证实手头资料的真实准确性,张纯如决定,只身前往南京进行深入调查。

 

1995年7月,张纯如到达了南京。她的热情跟活力,令参与协助她的几位当地专家学者至今印象深刻。在南京的二十五天中,张纯如采访到了几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由于中文水平有限,张纯如时常需要在翻译杨夏鸣的帮助下,把中文的书面、影像资料翻译成英文。为了忠实原文,明确表达出本意,他们经常就一个词语反复推敲,直到双方达成共识。

 


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四十年后,张纯如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在美国出版了,这是最早的全面记录日军南京暴行的英文著作之一。张纯如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日后只有在图书馆才能找到的滞销书,甚至曾经打算自费出版,不曾想到《南京浩劫》却成为美国1997年最畅销的非小说类书籍。

成为畅销作家的张纯如获得了很多赞誉,也遭受到了不少非议,甚至威胁。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张纯如这本书不够理智,“缺少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训练”;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公开发表声明质疑《南京浩劫》一书,二人还在电视节目上进行对质;在接到一封装有两颗子弹的信后,张纯如加强了自我保护。


伴随着《南京浩劫》带来的巨大成功与争议,张纯如放慢了脚步,她没能完成自己“三年写一本书”的愿望。她的第三本著作,讲述美国华人移民史、被歧视历史的《华人在美国》(The Chinese in America)于2004年出版。

同年,张纯如又投入了下一本著作的筹备中。这次,她聚焦于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可以说,一次次选择面对人性阴暗角落的张纯如已经开始身心俱疲:她失眠、掉发、体重下降。而她年仅两岁的儿子又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



张纯如倒下了。从精神崩溃,到离世,只有三个月。


母亲张盈盈在日后接受采访时,认为女儿自杀的原因应归于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作为外人,我们过多的揣测臆断,或许是对张纯如及其家人的二次伤害。

张纯如一生为了真相而奋斗,她用自己的文字,为很多失语者发声,赢得世界的关注。现在,她自己陷入了沉默。我们又能为她做些什么?


记住她的作为,继续她的作为。


不能记住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文字编辑丨Odile

素材来源 | 纪录片及网络

图片来源丨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