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叔叔阿姨,请不要再来支教了》的文章成为了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破两千万,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文章以山区孩子第一人称的口吻,称不希望支教的“叔叔阿姨”再来打扰自己,还提到了支教人员都是“旅游来的”,占用他们假期等问题。
该话题一出现,立刻引发各路网友的热议。网友们的留言也基本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种认为,文章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支教这事还是且做且谨慎。
另一种则认为,文章过于偏激,漏洞百出,只会让支教的小伙伴看了寒心。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文章,自己几年前就看过了……
小编细细地查阅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发现这篇引起支教大讨论的文章果然是有“套路”的……
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这篇支教的文章还真是看着有点眼熟。根据现在查到的资料,原来,这篇文章在2010年就已经流传网络了。最早应该是发在某个BBS论坛上。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原帖,不过,还是可以查到2010年时的相关转帖。
*6年前的帖子再次发出来,是要闹哪样呀?
很多网友如果没有细看文章,就很可能被标题误导。这“叔叔阿姨”覆盖面可是相当广呀,几乎可以包括所有支教老师了。然而,细看文章的后半部才知道,标题中的“叔叔阿姨”指的是“高校高材生”,举例的“扔矿泉水瓶子”、“牵着手漫步”等都是指大学生。
*标题党真的很可怕……
整篇文章中,作者描述支教人员的关键词大多是“旅游来的”、“过客”,而在最后的注解中也提到“短短几天,我们没有给他们太多的知识……只是用自己的无知毁灭了老师在他们心中的高大形象”。所以,文章中提到的应该指“短期支教”,并不是所有的支教活动。
*有时,“咬文嚼字”还是很必要的……
除此之外,整篇文章看起来也并不像出自小孩的文笔。从以上来看,这篇略带点“标题党”意味的文章的确像网友所言,应该是盘早就炒过的“冷饭”了,可为何却能再次引发网络热议呢?
原因就是,它提到了一个社会热点“大学生短期支教”。
每年一到寒暑假,有的同学选择去实习、“充电”,有的同学选择旅行、家里“葛优躺”,还有的同学却会选择一种特殊的方式度过假期,那就是“短期支教”。
大学生的支教组织主要包括官方和“地下”团体。官方的支教组织主要指各大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各高校承认的校内公益社团、一些官方社会公益组织等。他们一般可以得到学校场地、经费和活动的审批,有比较正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被称为“最美乡村教师团”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但是,还有一些私自前往支教的大学生,以及不被学校承认,个人组织的高校社团组成的“地下组织”。这些社团面临的问题更多,比如无法“光明正大”地招募志愿者,经费自理,不能出具校方证明无法开展活动等。尽管被认定为“非法团体”,这些“地下”公益组织大部分仍然在进行支教活动。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概念。但是,各大支教社团大部分都是利用高校生的寒暑假期间组织支教活动,所以,基本上都在两个月或一个月左右,有一些支教活动甚至更短,可能只有一个星期或几天。
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等组织通常会有几个固定的支教点,这些支教点大多是一些教学条件比较差,地理位置略偏远,教学资源短缺的乡村学校。支教志愿者们一般会和学生同吃同住,有的甚至需要自己搭床、做饭,很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下乡”。
图片来源:中新网
支教本身非常好的公益活动,不但对乡村教育改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在社会上也一直被积极推崇。很多支教的小伙伴可能不服气了,为什么偏偏大学生短期支教总成为争议的焦点呢?
对于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来说,选择支教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为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做一些事情,使这些孩子们能够有所收获和改变。然而,始终被认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支教点“现实世界”的反差,还有周围不断的争议。
从知识储备上,大部分大学生是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的。但是,因为缺乏教学经验,大学生很容易会出现课堂混乱,课程安排不合理等情况。除此之外,部分支教团队边备课边教学的授课方式,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也让网友十分担心,他们真的能教好吗?
很多网友认为,有些大学生短期支教“功利性强”。短短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只有一腔热血的大学生根本教不了孩子什么真正的内容,甚至有的人抱着旅游心态浑水摸鱼支教,最后孩子们没有学到东西,大学生的简历倒有了“光彩”的一笔。
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和大学生的感情刚刚建立起来,就又要面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支教老师的离开,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也有伤害呢。
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是第一次下乡,安全、吃住行等问题也让支教学校时时担心。2010年,武汉大学学生赵晓婷在贵州参加暑期义务支教时,遭遇不幸,被山上滚落的巨石砸中头部当场遇难。这让一个本来美好的支教活动成了悲剧。
还有网友质疑,寒暑假也是支教点学生的放假时间,大学生去支教是不是还要把孩子们叫回来上课呢?这些哪里是帮忙,分明就是添乱嘛。
大学生支教队伍的脚步并没有因为网上的质疑而停歇。显然,没有真切参加过支教活动,就把所有的大学生支教都打上“旅行”“功利”的字眼是不公平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虽然存在一定的隐患,但是其带来的力量却不容小觑。
面对近两年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疑,很多公益支教团队都进行了改善。不但选拔筛选更为严格,还会进行系统的支教培训。大学生支教的最大意义,或许不是为孩子教了什么,而是为孩子带来了什么。他们的陪伴为山区的孩子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种感染和影响的力量不应该被磨灭。
除此之外,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11月26日,第二届“益微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提出了“乡村夏令营”的大学生短期支教新解法,不但融入阅读、游戏、艺术等新教学内容,还打破了以往“补课”的支教模式。这被称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2.0版。
大学生支教的着眼点应该在大学生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他们拥有相对广阔的知识面,能够创造活跃有朝气的氛围……这将为学生带去不一样的青春气息和青春榜样。
大学生短期支教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大学生的善心不应被完全忽视。用公益的力量推动乡村教育改革,或许很难。但我们也不应小觑这份力量。
面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争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如何去把这件事做的更好。你可以选择不支持,但是你却不能够不尊重每一颗愿意为公益付出的善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