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写2021写小结确实是严重迟到了
但是,Better late than never.
2021年做了几个主旋律业务:
-
Q1:FOT标品投资
-
Q2:地产股权投资
-
Q3:消费金融
-
Q1~Q4:非标转标
非标转标陪伴走过2021的春夏秋冬,
也是非标转标让人欢喜、让人心碎,大部分都是
💔
所以,不发牢骚对不起2021
2021年,小呆和TA(非标转标ABS)是这样的:
-
沟通了单笔可以做→做材料尽调冲冲冲→材料做完了,中基协说单笔不给备案→说好的一起战斗的小伙伴怕了;
-
单笔不行就两三笔吧→再凑资产再申报,全力以赴为拿函→函有了,但少笔数的也不给备案→说好的一起战斗的小伙伴又怕了;
-
那10笔就10笔吧→下上忙活搜罗资产→资产有了,发行前备案材料做完了→资产孵化幺蛾子;
-
资产孵化搞定了→非标转标新品种,主流资金不认可
-
好不容易有资金方可以看→马上再选资产再组包上报→交易所开始控制资产筛选标准了→补资产上位冲冲→跪求发行
-
资金方开始惦记了→模式走通了,有资产了→窗口说暂停了
以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惜成功ta六亲不认,21年在无数次选资产、做材料、报材料中循环,无数次的循环换回一次落地、跳出循环;但是跳出之后马上又重新在循环中。
最后,只有凉凉陪我
非标转标太具有欺骗性了,简言之:
上手容易、放手难难、落地遥遥
-
上手容易:债权类资产证券化,参考应收账款/租赁,搭配基本信托知识,简单易上手;
-
放手难难:项目组建了、资产收集了、尽调调查了,轻易放弃怎敢面对同行、同事;
-
落地遥遥:几百亿的储架,落地寥寥,落地率<1%;剩下几百亿的额度
,没赶上好时候,窗口一叫停,眼看辛苦拿到的函到期;
年初以为,转标包装无难题,搞定资金就easy;
后来以为,资产、资产两手抓,非标转标手到擒来;
年底回首,真是天真
非标转标=天时(监管)+地利(资产)+人和(资金)+心齐(合作团队)
and 天时 is alway number one
至今,天时还未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