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歪脑运营
这里不会提供大量的正常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今天起正式实施!食品添加剂最新标准 ·  19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批复了!又一家新银行,要来了→ ·  19 小时前  
大河报  ·  零下12.8℃!今早河南多地冻“黑紫”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哪吒16字回应 ·  2 天前  
河南市场监管  ·  假日不放松 监管不打烊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歪脑运营

为了绿洲,我第一次在朋友圈求码

歪脑运营  · 公众号  ·  · 2019-09-04 14:01

正文

就在昨天

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

在朋友圈 求码


没想到的是

大家都出乎意料的热情

争先恐后 为我伸出圆手

看来我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看来有码的人已经有一大把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APP

我脑海里的画面是这样的


电影《头号玩家》截图


VR手游这就面世了??

难怪火到足以让人放下尊严

逢人便问 “互绿吗?”


好……好sao啊


但是很快

我就知道是我想多了

此“绿洲”乃 新浪微博出品

用来对标小红书和ins的图片社交产品



这个产品简介

还是比较戳用户痛点的

清爽社交圈=没有广告的社交圈

原来 来总 也知道微博的广告推广

有多影响用户体验


目前这个产品还在内测阶段

用户必须通过 邀请码 才可以注册

每个邀请码可以邀请十个用户

这个模式是不是很眼熟?

妥妥的刷屏级 裂变玩法

难怪服务器hold不住



这个绿洲

究竟是不是真如Slogan所说的

美好又清爽呢?

我拿稳 邀请码

准备进去康康了



一打开APP

我就先吃了个 闭门羹

而且说实话这个界面设计

实在和【绿】【美好】不太搭边



没事

毕竟还在 内测阶段

服务器脆弱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

...



在经历了英文名被判定不和谐

邀请码多次显示失效

网络不给力N次后

我终于进去了




接下来揭晓它的 庐山真面目

看到下面的对比图

你们是不是也隐约明白了

对标 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ins、绿洲、小红书首页对比


ins、绿洲、小红书发现页对比


增加用户互动、打开率的种植小游戏

和阿里系也是迷之相似


在绿洲的发现页

我看到了不少明星、微博红人的内容

点赞量甚至已高达 几十万


但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

这些内容都是 从微博同步 过来的

是否有经过本人及团队的同意

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绿洲”用 内测手法

去实现 饥饿营销 这点暂且不说

毕竟这种营销套路咱们都见不少了

我们在此想 悲观的 吐槽一下

“绿洲”这款产品

是的,我又要教大咖做产品了



“绿洲”很大可能

又会是一款凉凉的产品

为什么这样判断呢

我们从 “时间、地点、人物” 来分析一波



时间:时代变了

1




其实这两天不少玩过绿洲的朋友

都在吐槽 绿洲≈Instagram

这种略显复古的 换皮式 做产品的手段

最早可追溯到3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行业


左为绿洲 右为ins


曾经中国互联网起步阶段

很多互联网产品靠换皮式就能获得成功

毕竟当时中国互联网一无所有

网民的最大的特点是 不挑

有得用就皆大欢喜了


时代使然从而成就了当下的BAT

让他们累积的最原始的用户资本

当时国内互联网圈流行着这么一段话

出去走一圈,看国外什么火

回国做个一样的准没错



然而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粗放式的抄袭 早就不奏效了

而且国内知名一点的大厂们

都在讲究出海反向输出

给外国人没玩过的东西

去收割外国人的流量实现创收


像抖音海外版 Tik Tok

淘宝海外版全球速卖通

有道词典海外版U-Dictionary


日本抖音


而且港真

对于这个时代的国内网民来说

稍微有点条件玩玩ins并不是问题

况且现在的80、90、00后们

早已不是说 “互联网冲浪” 都觉得潮

要嗷嗷待哺的互联网小白

正所谓

即使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00后不认识的电脑


回过头看绿洲这产品

用换皮式的做法来套路我们

说得轻,就是没点创新的诚意

说得重,这种产品打法跟时代 格格不入



地点:环境变了

2




其实从新浪推出绿洲的这个动作

可以感受到它对流量的 焦虑

毕竟在当年还是3g的年代

新浪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最顶级的流量池


如今头条系、腾讯系、阿里系

早就把蛋糕切分过去了

纵观微博近几年财报

无论净营收还是广告和营销的收入增速

都有放缓的趋势



捉急 乱投医 显然是不对的

先来看看Instagram是什么时候推出的

是2010年啊

是那个从3G过渡到4G的节点

Facebook还是以图文社交为主

微信也就只能发个 图片朋友圈

在这样的节点上推出图片社交

以刷图片kill流量的玩法确实新奇

因此ins累积到海量的用户



然鹅现在中国人马上就要用上5G了

别说刷短视频了

不久将来(或许就在明年)

手机上刷高清电影都不在话下


换句话来说

技术引导潮流的的发展

如果抖音12年推出,注定失败

毕竟那时流量费不是人人都能付得起

但若是现在还是以图文社交为主打

现时失败可能谈不上

但能走多远的路

还是能清晰可见的



曾经看到有人说

图片社交不太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

但是小红书仍然风生水起

而且还紧跟潮流

加入了 小视频模块


木木觉得人天生具有 “惰性”

特别是在打发时间的选择上

图片比文字来得简单

视频比图片来得更加不用脑子

不然为什么抖音快手能如此火热

连老外都忍不住拍上一段




人物:网民没变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