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登托管量2024年10月净增12358亿元至112.8万亿元;上清所托管量净增1012亿元至41.6万亿元;合计净增1.34万亿元。
债券发行与净增方面:
利率债:2024年10月总计发行2.22万亿元、净增12404亿元,分别较9月下降8340亿元和2433亿元。1-10月累计发行22.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0亿元;累计净增9.2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98亿元。
(1)国债:2024年10月记账式国债发行量为1.10万亿元,净增量为3576亿元。1-10月记账式国债累计发行10.22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1.69万亿元,累计净增量为3.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1.25万亿元。
(2)地方债:2024年10月地方政府债发行0.68万亿元,净增5765亿元。1-10月地方债累计发行7.3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9万亿元,累计净增量为3.6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39万亿元。
(3)政策性金融债:2024年10月政金债总计发行4360亿元,净增量3064亿元。1-10月,政金债累计发行4.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805亿元,累计净增1.6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4亿元。
同业存单:2024年10月同业存单发行量有所下滑,全月发行1.65万亿元,净增-1116亿元。发行加权期限为7.08个月,较9月有所下滑。
信用债:10月信用债发行环比收缩,净增转正,中票、5年及以上、中高评级、地方国企贡献多数净增量。
分机构投资者净增持方面:
1) 商业银行:继续增持债券但环比下滑,对利率债和信用债延续增持,对存单转为减持。其中明显加大对国债和政金债增持规模,但对地方债增持力度减弱。2024年10月商业银行增持6286亿元债券,较前月有所下滑。具体来看,继续增持5892亿元利率债,其中对国债增持2045亿元、对地方债增持671亿元、对政金债增持3176亿元。对信用债增持1065亿元。对同业存单转为减持670亿元。
2) 广义基金:债券增持力度明显缩小,对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增持规模明显缩小,对信用债减持力度小幅扩大。2024年10月广义基金增持191亿元债券。分品种来看,10月对利率债增持91亿元,其中对国债增持499亿元、对政金债转为减持844亿元、对地方债增持435亿元。对信用债减持887亿元。同时,对同业存单增持987亿元。
3) 境外机构:延续减持债券,利率债减持规模缩小,而加大同业存单减持力度。2024年10月境外机构减持1402亿元债券。分品种来看,境外机构减持934亿元利率债,其中对国债减持716亿元,对政金债减持216亿元,对地方债减持2亿元。对信用债小幅增持8亿元。同时,对同业存单减持477亿元。
信用债持有结构方面:从10月的托管数据看,在收益率先上后下、理财规模先降后升、净增量转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增持规模扩大,广义基金减持规模维持高位。
利率债:2024年10月总计发行2.22万亿元、净增12404亿元,分别较9月下降8340亿元和2433亿元。1-10月累计发行22.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0亿元;累计净增9.2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98亿元。
(1)国债:2024年10月记账式国债发行量为1.10万亿元,净增量为3576亿元。1-10月记账式国债累计发行10.22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1.69万亿元,累计净增量为3.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1.25万亿元。
(2)地方债:2024年10月地方政府债发行0.68万亿元,净增5765亿元。1-10月地方债累计发行7.3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9万亿元,累计净增量为3.6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39万亿元。
(3)政策性金融债:2024年10月政金债总计发行4360亿元,净增量3064亿元。具体来看,2024年10月国开、农发和口行债分别发行1690亿元、1880亿元和790亿元,分别净增1630亿元、704亿元和730亿元。1-10月,政金债累计发行4.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805亿元,累计净增1.6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4亿元。
同业存单:2024年10月同业存单发行量有所下滑,全月发行1.65万亿元,净增-1116亿元。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发行3793亿元,净增-423亿元;股份行发行4871亿元,净增-131亿元;城商行发行6298亿元,净增-320亿元;农商行发行1347亿元,净增-211亿元。发行加权期限为7.08个月,较9月有所下滑。
图表1:2024年10月利率债和存单发行量及净增量(单位:亿元)
注:上图汇总列不包括储蓄国债;统计时点为:2024年10月31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10月信用债发行继续收缩,不过净增实现转正。截至2024年11月20日统计,10月非金融类信用债的供给环比收缩15%至9329亿元,净增量受益于到期减少转正至1158亿元,同比来看,净增量同比抬升89%。
分品种来看,10月净增量主要由中票贡献,仅中票、铁道汇金债净增环比收缩。10月截至2024年11月20日统计,中票净增量达1045亿元,贡献绝大多数净增量,公私募公司债的净增量也均在500亿元以上。环比来看,仅中票净增量收缩38%、铁道汇金债净偿还量扩大29%,其余品种净增环比抬升、转正或净偿还量收缩,其中短融超短融的净偿还量由1631亿元大幅降至314亿元,私募公司债净增量由-222亿元转正至600亿元。
10月5年及以上、中高评级、地方国企贡献多数净增量。5年及以上净增量达885亿元,贡献多数净增量,3-5年净增量也有651亿元;外部评级上AAA和AA+评级净增量分别达648亿元和561亿元,贡献多数净增量;企业性质上,央企、地方国企、城投和非国企净增量分别为35亿元、696亿元、260亿元和183亿元。
图表2:2024年10月非金融信用债发行与净增统计(按发行起始日)(单位:亿元)
2024年10月机构整体增持12017亿元债券[1] ,增持量较前月下滑。分机构来看:
(1)商业银行:继续增持债券但环比下滑,对利率债和信用债延续增持,对存单转为减持。其中明显加大对国债和政金债增持规模,但对地方债增持力度减弱。2024年10月商业银行增持6286亿元债券,较前月有所下滑。具体来看,继续增持5892亿元利率债,其中对国债增持2045亿元、对地方债增持671亿元、对政金债增持3176亿元。对信用债增持1065亿元。对同业存单转为减持670亿元。
(2)广义基金:债券增持力度明显缩小,对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增持规模明显缩小,对信用债减持力度小幅扩大。2024年10月广义基金增持191亿元债券。分品种来看,10月对利率债增持91亿元,其中对国债增持499亿元、对政金债转为减持844亿元、对地方债增持435亿元。对信用债减持887亿元。同时,对同业存单增持987亿元。
(3)保险:债券增持规模小幅扩大,主要以国债和地方债为主。2024年10月保险机构增持813亿元债券,其中对利率债增持802亿元,具体分别增持344亿元国债、426亿元地方债和32亿元政金债。对信用债增持25亿元。对同业存单减持14亿元。
(4)券商:延续小幅增持债券,加大国债和政金债增持力度,减持地方债、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券商2024年10月增持56亿元债券,分品种来看,增持369亿元利率债,其中分别增持485亿元国债和245亿元政金债,减持362亿元地方债。对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分别减持70亿元和244亿元。
(5)境外机构:延续减持债券,利率债减持规模缩小,而加大同业存单减持力度。2024年10月境外机构减持1402亿元债券。分品种来看,境外机构减持934亿元利率债,其中对国债减持716亿元,对政金债减持216亿元,对地方债减持2亿元。对信用债小幅增持8亿元。同时,对同业存单减持477亿元。
图表3:中债登+上清所按投资者分类的主要券种净增量(上)及存量(下)分布结构
注: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末;中债于2021年3月起停止公布中票数据,表中数据假设2021年3月起中债的中票规模与2021年2月持平,下同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按照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定向工具的合计口径,10月信用债托管总量净增加38亿元。仅广义基金和券商自营减持信用债,其余机构均增持信用债。商业银行增持规模由546亿元扩大至1064亿元,广义基金减持规模维持在850亿元以上的高位,券商自营减持70亿元,保险转为小幅增持。市场份额上商业银行环比抬升0.61ppt,广义基金和券商自营分别环比收缩0.53ppt和0.04ppt,保险变化不大。若再考虑公司债,信用债总托管量转为净增加798亿元,广义基金减持规模扩大至1940亿元,银行增持规模扩大至1241亿元,广义基金和券商自营市场份额下降0.75ppt和0.02ppt,而银行自营环比抬升0.35ppt。[2]
① 短融超短融:10月短融超短融托管量净减少405亿元。投资者结构变化方面,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券商自营和保险增持短融超短融,其余机构均有减持。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券商自营和保险分别增持157亿元、9亿元、6亿元和4亿元,市场份额分别抬升1.2ppt、0.06ppt、0.04ppt和0.02ppt。广义基金和政策性银行分别减持565亿元和17亿元,持有占比分别下降1.38ppt和0.03ppt。信用社减持规模约1亿元,市场份额变化不大。
② 中票:10月中票托管量净增加866亿元。广义基金、政策性银行和券商自营减持中票,其余机构均增持中票。商业银行、保险和信用社分别增持940亿元、19亿元和9亿元,市场份额分别变化0.69ppt、0ppt和0.01ppt。境外机构增持规模不足1亿元,市场占比几乎不变。广义基金、政策性银行和券商自营分别减持115亿元、71亿元和44亿元,持有占比分别收缩0.01ppt、0.09ppt和0.08ppt。
③ 企业债:企业债(不含铁道)10月托管量净减少381亿元,除保险外各机构均减持企业债,转托管规模继续收缩。广义基金、商业银行和券商自营分别减持157亿元、63亿元和34亿元,市场份额分别变化-0.21ppt、0.03ppt和-0.08ppt。政策性银行、信用社减持规模均不足1亿元,持有占比几乎不变。保险增持3亿元,市场份额抬升0.05ppt。10月企业债转托管至交易所的规模为-128亿元,因减持规模相对持仓较少,市场份额反而抬升0.2ppt。
④ 定向工具:定向工具10月托管量净减少42亿元,商业银行和券商自营增持定向工具,其余均减持定向工具。商业银行和券商自营分别增持30亿元和2亿元,持有占比随之抬升0.18ppt和0.02ppt。广义基金和境外机构分别减持50亿元和2亿元,持有占比下降0.11ppt和0.01ppt。信用社减持约1亿元,市场份额几乎不变。
⑤ 上交所公司债:根据上交所公布的公司债主要券种投资者结构数据,10月上交所公司债(公募和私募)总托管量净增加708亿元,除广义基金外的各机构均增持上交所公司债。广义基金减持1042亿元,持有占比下降1.11ppt。信托、银行自营、券商自营和保险分别增持1483亿元、177亿元、40亿元和37亿元,市场份额分别变化1.04ppt、0.07ppt、0.01ppt和-0.01ppt。
⑥ 深交所公司债:根据深交所公布的公司债主要券种投资者结构数据,10月深交所公司债(公募和私募)总托管量净增加52亿元。保险增持5亿元,市场份额几乎不变。广义基金和券商自营分别减持11亿元和9亿元,持有占比分别下降0.23ppt和0.05ppt。其余增持规模主要由信托贡献。
从10月的托管数据看,在收益率先上后下、理财规模先降后升、净增量转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增持规模扩大,广义基金减持规模维持高位。在收益率先上后下、理财规模先降后升、净增量转正的背景下,受月初理财负债端收缩、市场大幅调整影响,后续理财规模虽边际回升,但广义基金减持规模仍近2000亿元。而商业银行增持规模有所扩大,保险和券商变化不大。
今年前10月仅信用社减持信用债,增持机构中广义基金贡献多数增持规模。如考虑公司债后,广义基金仍是信用债增持主力。从托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信用社减持信用债,其余机构均增持信用债,且广义基金增持规模最大。若将信用债按照不含公司债的口径,2024年1-10月,广义基金、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和券商自营分别增持9906亿元、3111亿元、38亿元和22亿元,持有占比分别变化2.34ppt、0.61ppt、0.01ppt和0.29ppt。净减持的投资者中,信用社减持48亿元,市场份额下降0.05ppt。若按照含公司债的口径,2024年1-10月商业银行转为各类型投资者中净增持规模最大的,净增持信用债2371亿元,持有占比抬升0.18ppt;广义基金和保险分别净增持1163亿元和334亿元,市场份额也收缩1.71ppt和0.05ppt;券商自营减持1185亿元,持有占比下降0.54ppt。
图表7:2024年1-10月信用债(不含公司债的口径)持有人结构变化情况
注: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末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2024年1-10月信用债(含公司债的口径)持有人结构变化情况
注: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末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末
资料来源:中债登,上清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1] 统计口径包括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同业存单、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以及定向融资工具,下同。
[2] 注:各券种根据托管数据月度净增量与前文发行与净增的各券种净增量之间存在差异主要系统计口径差异,时间划分上后者为发行起始日。
本文摘自:2024年11月22日已经发布的《债券需求从非银转向银行——2024年10月中债登、上清所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祁亦玮 分析员 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4070008
万筱越 分析员 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2070004
陈健恒 分析员 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1030011 SFC CE Ref: BBM220
许 艳 分析员 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1030007 SFC CE Ref: BBP876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