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纵横

这一精心设计的“民主奇迹”, 却成为西方最深的隐痛?|文化纵横热文重温·9月

文化纵横  · 公众号  ·  · 2024-11-20 18: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进入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设 置星标

防止内容走丢

《文化纵横》2024年10月新刊发行
点击上图或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 查阅
文化纵横微信: whzh_21bcr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 80-942



为与更多读者分享优质深度内容,特推出“文化纵横学术新媒体热文榜”。热文榜以文章品质为基本标准,结合各平台阅读数据和读者反馈情况。以下8篇热文精选自2024年9月编发文章。欢迎您点击阅读,重温对话,回看那些思想争鸣的火花。

陈蕊 (编辑)
文化纵横新媒体编辑部


01 这一精心设计的“民主奇迹”, 却成为西方最深的隐痛?

欧洲新右翼思潮的出现,反映了全球自由主义退潮、保守主义兴起的大背景。它们是对欧洲异化的进步主义的反动,是对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的幻灭。应该说,进步主义的主张越激进,右翼保守主义的反弹就越大。 今日欧洲遭遇的各种危机,已经难以转嫁为外部危机,无法靠外部资源来化解内部矛盾,欧洲不再是世界帝国,欧洲回到了它自身。 (点击阅读)



02 一篇反映西方精英对“中国体制”态度的文章, 格外精准

中国势不可挡的崛起使西方相形见绌,这促使他们产生更深刻的质疑和反思,进而要求他们超越西方传统的左右之分、保守自由之辩,寻求一个更接近本质的解决方案。 其历史意义在于: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创造的产业科技奇迹,首次在西方催生出一批真诚支持“中式路线”的知识分子拥趸。 (点击阅读)


03  今天上班的中国人都有一个疑问: “能不能取消调休?”

近年来,节假日调休常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调休从1999年开始,已经伴随国人走过了25年。 本文回溯了我国休假制度的演进过程,并指出, 在当下高竞争的劳动环境中,职工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更多博弈,信任的衰减导致在休假上更易产生矛盾。一部分职工有更多休假需求,但也有人主动牺牲休假换收入,休假问题更加复杂 (点击阅读)


04 此次“低调”的出口禁令, 竟然惊动了欧美军工部门?

9月15日起,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 锑等物项的出口管制正式落地, 引发了美西方安全和战略部门的密切关注 锑被称为“工业味精”和“工业万金油”:几乎所有重型武器都离不开锑, 锑被广泛用于光伏玻璃与储能电池等领域。 就供应格局而言,虽然中国和美国位居锑原材料贸易网络的前两名,但印度、欧盟、韩国的贸易地位上升最快,且欧盟显著降低了对中国的进口依赖。 (点击阅读)



05  日本五十年前的一个布局, 竟意外击中如今的中国?

9月13日,我国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内容涵盖青年就业、养老金提取、再就业等方面 。通过分析日本的 退休制度改革 ,本文指出, 延迟退休制度不是解决养老金问题的根本之策,也 不是单纯延长工作年限,更不是快速完成工作年限的延长。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还需要落实在雇佣、监督和激励方面,避免代际矛盾加深。 (点击阅读)


06 德国工业“壮士断臂”, 意外点醒美国和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大众汽车集团在 过去五年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值。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被喻为是 “改变世界的新机器”。 本文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突破是基于长期累积实现的,而传统汽车强国的真正“病根”则来自内部。 中国造车“暴发户”对传 统汽车工业强国“野蛮入侵”的论调站不住脚。 (点击阅读)



07 “只此一条, 印度便难复刻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当前,印度还未获得全球经济大国地位,但莫迪政府却已然陶醉于大国幻想之中,以“自力更生”“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向印度工业化急需的中国工程师发放签证。 印度如今不仅国内人力资本储备远弱于中韩当年水平,还错把愿景当现实。事实上,印度的制造业出口还在持续走低,庞大的人口基数难以转化成劳动力优势。 (点击阅读)



08  这一接壤小国, 戳破西方对中国“上层路线”的误解

伴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如何处理同东道国政府的关系、嵌入东道国的社会关系、化解本地化用工中的劳资关系紧张、减少海外中企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相继浮现。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吉尔吉斯斯坦的中资企业后发现,通过“属地化经营”,长期扎根的中资企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 此类实践对于“民心相通”的意义被长期低估。 (点击阅读)



[ 原创编译热文榜 ]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关键产业政策之变 南学者: 中国人很怕被越南制造取代, 却 不懂我们最大的痛处

美国之变的想象与真实 “美国只需巧用一策, 能以最小代价打垮俄罗斯”

重点区域国家的内情与远略 一位印度精英的自白: “我们为什么不爱国?”

经济震荡与全球平等问题 “近期中美突发两场金融惊雷, 却有一点格外相似”

关键产业资源之变 彻底点醒中国的十篇外方研究报告


[ 2023热文重温 ]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古今治道 加坡第4代接班人对中国和中美的最新预判, 一语双关

青年之变 “中国敢出这么破天荒的人才政策, 美国还等什么?”

知向民间 昆明官方一纸“严正声明”, 牵出中国近十年的一大悬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