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论文投稿与发表
这个过程可能
漫长到生不如死
据说某高校老师投稿某期刊
文章从投出到被接收花费了
十年
时间
……
其实投文章是一件“被拒才是常态”的事情。
据不完全统计,对于CNS级别的顶刊杂志,每收到100篇manuscript,其中只有3篇能通过Editor这关,进入接下来的 peer review的阶段。就算是筛选条件稍微宽松一点的高影响因子杂志, 文章被接受的机率也很少超过30%。也就是说,你花费几年心血的 paper投出去,结果是大于70%的概率被那些期刊直接拒掉。
所以几乎每个投过文章的人
都曾面对的一个灵魂拷问
“为什么我的文章会被拒?”
CELL子刊主编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19.12.001
顶刊级的配图效果你也可以拥有
快速入门科研绘图,全面提升文章质量
我们为你准备了保姆级的培训课程
图像处理/数据统计/排版设计/三维建模
3ds Max/Ps/Ai/ImageJ/Graphpad
多种软件综合特训
让你的文章更上一区!
总有一款课程适合你
具体课程介绍详见后文或戳图片链接
#文末还有免费试听课视频#
“我们推出了一道全新的菜肴,我们用鸸鹋蛋替代了原来的鸵鸟蛋”。
这就是替代研究,替代研究有时不那么容易发现,但很容易理解。通常发生在一个有效地复制过去的研究中,使用一个成分或参数替换另一个,在行为和/或表现方面产生类似的结果。
当然作者也指出:这并不是说所有这些研究都不具有创新性,相反,有些替代研究也非常有创意,例如将一种肽材料换成一种半金属。关键在于,在进行替代时,会有根本上的新行为发生,也就是那些令人兴奋且出乎意料的事情。
“我做了一个热狗并进行了改进,比如在原来热狗的基础上,再加一条香肠”。
增量研究可能是这四种研究中最主观的一种。大多数研究,特别是被认为是基础物理和化学相融合的材料科学,都是建立在以前的出版物和发现的基础之上的。此外,增量工作是学术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一篇无论多么严谨的论文,都不足以充实新发现的内涵,即从独特的实验室结果到根本的突破。这也就需要后续研究的补充,但是如何选择哪些值得发表哪些不值得送审呢?
这里有两个观点:一是这部分增量研究背后的动机,二是这部分增量的大小。如果这部分研究背后的动机仅限于扩展一个特定的系统,那它就太狭隘了,但是如果这部分研究能够大幅度改善原有结果,也是可以被接受并送审的。总的来说,还是要看新颖性,小小改变有大大改观是最希望被看到的。此外,主编尤其强调了Cover Letter的重要性,一定要在行文中体现出这篇研究的创新性。
The ‘‘A + B = A + B’(加法类的文章
)
“看!我把鱿鱼放在了土豆泥上面,我给他命名为鱿鱼土豆泥”
这种A+B+C…的文章是最容易被直接拒稿的文章。从这个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两个东西加在一起只是单纯的叠加而对其底层机制或功能没有改变,这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加法类的研究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思路,但是应当追求的不应该是A+B=A+B,而是应该为A+B=C,这个C是新颖的,如果达不到一个新的产物,能够证明A+B=2A+B或者A+B=A+0.5B,也是非常有趣的!
主编说,请不要投给我白菜里面加辣椒会变成辣白菜的这种文章了。
“这道菜非常棒,是用瑞典母鸡Roberta的第三个女儿做成的。”
对于这类文章杂志社做决定是比较困难的,原因也是非常明显,杂志虽然都希望包罗更多方面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依然要考虑到影响力。在文章普遍过剩的时代,杂志更希望文章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给更多的科学家带来启发和帮助,但是并不能说这样的研究就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