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重磅出台《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份国家级关于品牌建设的文件,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17年是农业农村部正式明确的农业品牌推进年,自此,从完善顶层设计,到召开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到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作,到办好农业展会,再到做好品牌营销推介、加强农业品牌培训和宣传,关于农业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推进、结硕果。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入2025年,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截至1月中旬,多省已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品牌顶层发展规划也陆续出台,2025年该如何做?要达成哪些目标?农参作为农业品牌领域专业知识分享平台,收集、整理了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看看农业品牌如何在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1.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2.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
3.统筹推进农业中关村和种业之都建设;
在延庆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以稳产保供为基,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工程;
以提质增效为本,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现代农业;
以融合发展为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融互促发展。
从国家到地方,农业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延庆区“妫水农耕”品牌示范引领作用逐渐显现。2024年,“妫水农耕”(元一智库服务品牌)官方平台1-11月销售突破460万元,线下23家合作社销售额共计1.3亿元、销售有机产品14222吨。参与了30余场展会活动,极大地增加了品牌曝光机会。
北京市人大代表、延庆区委书记于波
表示,2025年,延庆将加快推进“百千工程”建设,高效统筹示范片区建设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联动打造“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网红路边网红村”等品牌,延伸“民宿+”产业链条。做精妫川“土特产”文章,发挥“妫水农耕”品牌效益,拓宽助农惠农渠道,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1.推进消费下乡与农货进城双向奔赴;
2.提质扩面农村产业融合片区。建好1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培育10家引领型链主企业;
3.深度挖掘乡村空间生态价值,再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4.推动“津农精品”增值增收。
天津小站稻(元一智库服务品牌)作为“津农精品”中的重要代表,拥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品质,是天津农业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但真正深度了解小站稻的消费者并不多。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建芳
建议:
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营销渠道,提升天津小站品牌稻知名度。
另一方面,建议增加品牌附加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开发小站稻的深加工产品,拓展产品线,如米饼、米酒等;同时,结合小站稻的种植特色和地域文化优势,与当地乡村旅游达成合作,推动农业与旅游、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稻田观光、农事体验项目,将小站稻品牌与旅游深度绑定,全方位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使天津小站稻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被更多消费者熟知和喜爱。
紧紧抓住国内大循环带来的机遇
1.把内蒙古绿色特色高品质的产品推向全国;
2.开发更多带有“内蒙古味道”的“伴手礼”
3.下功夫吸引周边地区更多人来内蒙古旅游消费
努力把农牧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新牧区
1.大力实施单产提升行动
2.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3.内蒙古有很多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关键是精深加工不够,一手抓精深加工,一手抓品牌营销
4.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1)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2)以发展富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3)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4)加强乡村环境治理
2024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增1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累计培育123个“粤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2025年,推动出台县域经济振兴条例,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
近年来,“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清远市立足英德红茶2025年前实现百亿级产值的目标,以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拓市场、强品牌为重要举措,坚持工业思维、系统思维发展英德红茶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
广东省政协委员,清远市知联会副会长、清远德高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靖
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设立广东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东茶产业品牌。制定严格的品牌使用标准,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地域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二是延伸广东茶产业链条,以创新思维丰富产品供给,跨界合作打造爆款茶饮,创造更多消费场景。三是打造更多更好的文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广东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打造高品质、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融合模式,培育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打好“特色牌”。坚持山海田一起抓,做强做优临海蓝色、闽西北绿色、闽东南高优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实施“三茶”统筹,推广“以竹代塑”,发展蔬菜设施种植等。
2.抓好“产供销”。推动更多““福农优品”走进千家万户。
3.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等庭院经济。
积极发展富民产业
1.壮大设施蔬菜等国家级产业集群;
2.推进蓝莓超级工厂等60个项目开工建设;
3.加快建设9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
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1.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加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3.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4.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
1.肉牛屠宰量达到80万头;
2.推动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
3.出台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和行动方案;
4.水产品产值实现翻番;
5.高标准打造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矿泉水等“吉字号”特色品牌。
3.持续壮大油茶、供粤港澳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5.健全乡村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5年湖南省两会上,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提交集体提案《加快推动湖南省特色农产品“扬帆出海” 培育外贸新动能》。近年来湖南积极推进农产品外贸,特色农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及144个国家和地区,但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有待提升、农产品品牌不优、出口企业不强、市场开拓有待加强、外贸服务仍有短板等问题。
集体提案建议:制定农产品出口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完善农产品品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鼓励在境外申请国际知名商标注册,逐步培育国际品牌;每年遴选出10个左右的农产品“出口标杆县”,积极配套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逐渐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5 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
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品牌效益、增加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在多个品牌大会上表示,产业是命根子,品牌就是牛鼻子。品牌是实现产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农业品牌的核心价值是“给本地人幸福、给外地人惊喜”,通过构建“品质越高-消费者越满意-农户收益越高-改善生产-提供更多高品质农产品”的良性发展循环,实现消费者、生产者双赢,这样才能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指出,“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这些会议精神为农业品牌发展指明方向。随着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相信2025年农业品牌将迎来新的腾飞。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