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方烟草报
聚焦烟草业界,提供权威资讯,传播烟草文化。《东方烟草报》是中国烟草行业唯一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烟草主流媒体。敬请关注东方烟草报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方烟草报

乌蒙深处牛栏江畔,有个“高原天团”

东方烟草报  · 公众号  ·  · 2025-02-14 10:01

正文


前不久,记者来到乌蒙深处的牛栏江畔,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偏远乡镇——海拉镇。


这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石漠化的坡地支离破碎,耕地“悬挂”在半山腰上……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朴素的百姓与天斗、与地斗,让这里的一切又显得生机勃勃。

海拉镇的耕地仿佛“挂”在半山上,种植条件艰苦。本报记者 吴清海

哪里有服务需求,哪里就有任劳任怨的烟草人。

海拉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烟,烤烟是其主要农业产业,101户烟农2024年种植烟叶1830亩,交售烟叶4680担。同时,108户卷烟零售户散布在海拉镇的各个乡村。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4位员工,足迹遍布海拉镇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只为第一时间满足当地烟农和零售户的服务需求。他们分别是秀水烟站海拉收购点点长赵泽坤,烟叶网格员钱朝华、王益庆,黑石客户服务部客服员陈荣忠。他们,组成了令人敬佩的“高原天团”。

陈荣忠是这个“高原天团”中最早来到海拉镇开展服务的烟草人,至今已24年。

“刚来的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很多地方没有硬化公路,只有土路,骑着摩托车走一趟,身上的尘土能抖下两三斤来。”回首往事,陈荣忠不胜唏嘘。

路虽难,陈荣忠从未退缩,每月雷打不动跑4次海拉,每次走访30多家商户,每个季度都能将所有的零售户访个遍。

陈荣忠(右一) 走访 零售户。 陈伟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硬化公路在海拉镇不断延展,通向了各个乡村,陈荣忠的交通工具也从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

路上的时间短了,陈荣忠服务的时间长了,在每家店里都能多待几分钟,给零售户讲解更多现代零售的知识;车子大了,能装的东西多了,他的车上不仅带着给零售户的烟草物料,还时不时带着零售户需要的其他物品。

不同于卷烟零售,烟叶种植环节多、流程长,烟农、烟地更加分散。威宁县局(分公司)从1997年设置海拉收购点,派人常驻海拉服务烟农。

赵泽坤2008年到海拉收购点工作,一待就是17年。作为“高原天团”中唯一一个本地人,赵泽坤从大山中走出,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大山,对烟农的挂念是他奋斗不止的最大动力。

海拉镇有9个植烟村,种植条件艰苦,山高谷深、地形险峻,地块零落分散、石漠化严重,干旱更是常态……海拉以前叫“大鸦”,据说改名是因为长期干旱缺水,“海拉”在当地含深水塘之意,饱含着村民对水的渴望。

“每年都会遇到春旱,烟叶移栽的关键时期常常缺水。”赵泽坤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烟农用水难题,赵泽坤积极帮助烟农申请行业补贴,发动他们修建小水窖,平时蓄水、急时用水。“有些年份实在存不下水,我们和单位的同事就会自掏腰包,去买水帮烟农移栽。”赵泽坤说。

钱朝华(左一)、赵泽坤(左二)、王益庆在商量2025年烟叶生产工作安排。 陈伟

处处为烟农着想,时时为烟农奉献,是海拉收购点传承不息的精神。

钱朝华、王益庆两人都来自贵阳,记者第一眼见到他们的时候,差点将他们误认为当地的烟农。他们每年在烟地的时间比在收购点的时间要长得多,每年与烟农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比陪家人的时间长得多。

到海拉镇工作以来,钱朝华与王益庆时刻将烟农的需求放在心上,生产期间马不停蹄,挨家挨户跑、一步一步教,干在田间地头。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收烘烤,每一个生产环节两人都会全程指导,在烟农微信群讲解答疑,在现场会、烟田示范带动,竭尽所能让烟农听得懂、学得会、做得成。

有了“高原天团”的守护,海拉镇的烟农和零售户们干得越来越起劲。

花果村烟农沈成维2024年种烟48亩,是全镇种烟面积最大的烟农,种烟已十余年。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沈成维在“高原天团”的指导下建新式烤房、用机械种地,成为村里知名的种烟能手。

唐乖才是新海村烟农,原本在外打工的他2024年返乡与父母一起种了37亩烤烟。唐乖才爱动脑筋,经常琢磨一些更高效的编烟方式、采收方式,种烟种出了“新气象”。

赵泽坤(右一)、钱朝华(左一)与烟农唐乖才交流。 陈伟

草原村村民孙思美在镇上开起了卷烟零售店,既能赚钱又不耽误陪伴孩子。她跟着陈荣忠从头学习卷烟经营,爱美的她还把卷烟摆成各种造型,让卷烟陈列富有创意。光卷烟零售,店里一月就有3000多元的利润。

浦仕笔和赵小查夫妻俩已年过六旬。他们在镇上开的零售店虽然面积小,但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在陈荣忠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用手机订烟,还会看直播学知识。二老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感染着每一个到店的顾客。

……

谈起镇上的烟农和零售户,“高原天团”如数家珍。延绵高耸的群山,困不住劈峰断崖的牛栏江,更困不住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高原天团”。一年又一年,他们奋进在路上。


(本报记者 吴清海 通讯员 陶星吉 李青 /文)



采访手记

再访海拉守望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  2016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送你这个视频
8 年前
鱼羊密史  ·  2017年最狠的五个荤段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