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
人
会认为,接近这样的天才,是一种荣幸,不断完善自己,改进自己,也是严苛上司的一个好处。
还有一些人,可能无法忍受这样的高压。他们认为,这样的老板,虽然有着过人的才智,但却有着让人难以忍受的“人格缺陷”,他们不想让自己逐渐被折磨得体无完肤。
面对“暴脾气”老板,首先,我们需要判断的是他到底值不值得追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需要思考与他同频沟通、默契互动的关键点是什么?
如果第二个问题你也有清晰答案,毫不夸张的说,“暴脾气”老板就是了你职业成长进步最好的助推器,你会发现,你比同龄人成长的都要快。
01
如何判断“暴脾气”领导
是否值得追随?
我团队的一位得力伙伴Amy跟我分享过她大学毕业后跟随过的第一任老板,一位民营企业的董事长。
董事长白手起家,二十年摸爬滚打,把一家日化企业从小作坊做到了年销售数十亿的规模。他对身边每一个人要求极高,工作中但凡有一点达不到他的要求,都会被他一顿臭骂。
与Amy同批加入的管培生都纷纷离开了那家公司,只有Amy坚持了下来,她说,“一方面,董事长会因为你工作中一个极小的错误,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你批到怀疑人生,但另一方面,他又会坚定不移的给你机会、给你资源开拓新的领域、尝试新的做法,所以那几年尽管工作中的压力巨大,经常挨骂,但是对比同龄人,我的成长和进步的速度同样极快。”
多年前,在一次管理培训课上,一位看起来脾气就很好的学员问我:宋老师,我如何能让团队每一位小伙伴都喜欢我?
我反问他:你为什么希望大家都喜欢你?公司请你来是为了什么?
说起来很残酷,但
管理的真相就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评判一个管理者的好坏,从来不是看他派了多少张“好人卡”,而是看交付的结果。
一个好的经理人,就是要做出好数字,对老板负责;一个好的CEO,就是要做高利润或股价,对股东负责。这才是管理的本质和商业的逻辑。
再来看看马斯克的例子,这个当下商界最火的“红人”被称为现实版的“钢铁侠”,但同时,他又被员工称为“恶魔”“暴君”或者“严苛的完美主义者”。
尽管如此,他还是吸引了无数硅谷的顶尖人才为他工作。
马斯克的员工们是如何评价他们的“暴君”呢?
按照《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阿什利·万斯的记述,几乎所有人,包括被解雇的员工,内心都崇拜马斯克,他们由衷承认,和马斯克一起工作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旅程。
回到第一个问题,
如何识别一个“暴脾气”的领导值得你追随?你可以基于以下几方面来做判断:
1.他在商业格局或者专业水平上是否有过人之处?
2.在给你布置高难度任务的同时,是否会配置相应资源?
3.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是否能够做到公平公正?
4.他的暴脾气是对周围所有人,还是只是针对你?
5.他的暴脾气是限定在工作场合,还是不论对象、不分场合?
基于以上五个维度,你基本就能识别出来他是否值得你咬牙坚持下去。
02
与“暴脾气”老板互动
有哪些关键?
不可否认,面对“暴脾气”老板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即便他值得我们追随,这个过程一样充满了挑战。
那么,与
“暴脾气”
老板互动的关键是什么?
1.
杜绝受害者心态
与“暴脾气”老板同频互动的首要前提在于心态上能够做到更加平等、开放和积极,同时杜绝受害者心态,只有这样,在面对老板时,你才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随时随地都会被他粗暴碾压的对象。
相反,当你推开老板办公室的门之前,你必须坚定地告诉自己,老板所有在工作上“粗暴”的想法和要求,都是为了达成更好的业务结果,与此同时,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持续提升和进步。
只有这样,你才会找到“痛并快乐”的感觉,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用前文提到Amy的例子,尽管当时她只是一个刚刚毕业加入那家民企的管培生,每次面对着董事长声色俱厉的责骂,她都可以做到:“一出他的办公室门,我就忘掉了刚刚被他批评这件事,中午去外面喝杯甜的、吃顿好的,下午我又满血复活了。”
2.
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
除了心态要好,与“暴脾气”老板同频互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你只有清楚老板特别在意、关注哪些问题,才能有效避雷。
通常而言,“暴脾气”老板对以下几种情况容忍度极低:
一是工作项目没有被快速推进、业务结果没有达到预期;
二是对于汇报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思路或建议;
三是之前出现过的问题重复出现、讨论过的事宜再次提及;
四是对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对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或只字不提。
董明珠曾经分享过一个例子,“我们家电院一个80后院长,研究净化器成功了,很得意,跟我讲这个怎么好、怎么好。我骂得他哭!我鸡蛋里面挑骨头来找他的问题,他觉得很委屈,那么多天白天黑夜不停干,做成功了,却没有得到一句表扬。”
董明珠自己解释下重手打击员工的原因,“他当场就哭,其实我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确实打击有点过了,打击得有点重。
他们很辛苦,但我绝对不允许他有任何瑕疵,就这样磨砺他。
”
3.
学习如何向上管理
一是管理上司的预期
在一项工作具体实施之前,就项目能够达成的目标、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与老板提前充分沟通、详细讨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老板对项目的产出预期管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