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ain365日
生活家的聚集地 | 和我一起把想要的生活过成每一天的日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ain365日

行动指南|这一年我不断做出了对的选择

pain365日  · 公众号  ·  · 2023-12-05 17: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三年读过的近200本书,生活工作坍塌-重建,重建-坍塌。
在22年年底灵感涌现后开始用哲学、 心理学、 神经科学、传统中医、佛学、灵性等全新理论指导行为,经过这一年的实践,无论是在不与外界碰撞的稳定系统,还是时刻面临挑战的混沌系统,都能最大效率帮我减少内耗,迅速行动,创造了全新版本的自己。
先在开头先用几个小片段描述一下新我的现状,希望能给各位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
现在家里每个月有一次保洁服务,上个月保洁阿姨第一次上门,她刚进门工作没多久就问我是不是每周都会请专业保洁,我挺好奇问她怎么会这么问。她便说我的家不像是一个月才保洁一次,家里养狗但几乎无毛,垃圾灰尘也不多,东西虽然很多但都收拾的很清爽,厨房一看用的多但灶台干干净净。听完她真诚的叙述,便向她表示感谢:很开心能被专业人士夸奖。
实际上今年家中完全没有出现很乱需要刻意打扫的情况,所有的物品被整齐归置心中有数,每次物品拿出来使用完毕后立刻下意识回归原位,把一切整理打扫清洁当成工作90分钟后的清空大脑的休闲活动,擦桌子1分钟,洗碗可能6分钟,晒衣服3分钟,吸尘扫地9分钟……而这些零零散散的几分钟不过是以前工作休息用来刷手机的时间。刷手机让我浪费更多时间,喂养手机大脑,但这些新的行为不仅让自己真正切换模式放松大脑,同时良好的居家低耗能系统毫不费力搭建稳妥。
其次就是日常的运动习惯。
我一直都是早起一杯咖啡,在家自己做,或更多时候为了口味上的丰富选择外卖。
但有一天早上起床后打收到一条让我轻微焦虑的消息,一下子就想瘫在沙发上,此刻旧我与新我登场,我拿笔在纸的中间写下客观存在的那一条信息,左边开始写旧我收到这条信息的应对模式:“脑海里胡思乱想,失落感袭来后我不想换衣服下楼遛狗,然后习惯打开手机,注意力被瀑布流信息转移,到了中午点外卖。最后不仅事情没有解决,还会因为陷入情绪的漩涡浪费一天而责备自己。”到此为止,笔锋一转,新我的应对模式其实就是和旧我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新我现在也没有想好该怎么回复,那就换一套漂亮的衣服下楼遛狗,遛狗的路线也换一条新的,就走到家附近的商场里去买一杯好喝的咖啡。”于是那天从收到信息后每遇到一个新旧我的选择时,我都毫不犹豫选择新我,新我也给我新的反馈。
直到今天,我从一个出门超过1公里就打车的人变成了每天平均散步1-2小时,出门4公里以内我会选择步行前往目的地,即使坐地铁也会提前1到2站下车散步,就这1、2站的路线让我意外发现了上海市中心很多幽静且能量场高的绿地。甚至现在日出日落出门散步都成为了我的自动选择模式。
过去最易使我陷入困境的人际关系。比如察觉到别人的不舒服而默默压抑自己的情绪;收到一条消息不知道如何回复拖延着不回但又时常想起思绪万千,影响手头事情的进展;给朋友发一条消息但没收到回复会自责很久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
作为一个高敏感人,脑海里时时刻刻上演着各种狗血剧情,而人处于思虑过多时的大脑属于默认网络模式,这种模式下大脑更容易沉浸在负面的回忆和想象中。长此以外就更加深了犹豫不决、行动力迟缓的特性。
人际关系困境虽然事事不同,但旧我的应对模式本质上就三种:忍受顺从、回避现状、爆发冲突。但新我今年就一直在实践新的应对模式。
近期就正好遇到了一件事:前天晚上因为关心朋友所以微信上问了几句进展,以及给出我方视角的解决办法,开始还和对方有来有往聊着,最后提醒对方事情的重点是什么。文字一发过去对方就没再回复了。晚上也快八点了,我也没太上心就放下手机准备休息。第二天早晨查看手机发现对方还未回复,此时我已经开始担心是不是昨天结束的那句话会让对方不适,联想到过去我的“关心”被她理解为“监督和命令”,又立刻转移到我是不是应该下次见面和她不经意聊一下这件事,总而言之几分钟里脑海里产生了无数种乱流,而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旧我的选择,新我就尝试看看新的模式,立刻发了一条微信过去:昨天结束的那句话是不是让你感到不舒服,如果有的话不是我本意,因为我不想在内耗了,所以就想现在告诉你。最后收到了对方正向的反馈,关系上也往好的方向近了一步。
内耗实际上就是我们遇到了卡壳事件,能量不再流通,大脑的机制为了保护我们远离危险,在脑内上演了无数种负面可能性。但当我一行动,所有负面泡泡全部被戳破。
旧我的应对模式实际上是二十多年来无限重复的想法和行为,在面对外界刺激需要自 身做出反应时,大脑会更容易调动它们。于是旧我每一次重复都是强化旧的模式,但新我在今年这一年每次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刻都会把新旧我拿出来对比,毫不留情抛下旧我,投身新我的选择。
都是同样面对外界刺激,新我的选择就会把我拉入正向循环,现在遇事不决睡一觉、散个步,晒太阳,做顿饭,扫个地……几乎再也没有瘫着刷手机、暴饮暴食、熬夜这些负面选项了。
过去我实践过很多好习惯养成,行动力提高,情绪自救的方法论,但在短暂1、2个月的良性循环中就被回炉重造,如今这一年我只是想创造一个新我,在创造新我的路上每一次面临选择都尝试了新的选项,新的选项带来新的结果。
人生终于不再是旧我的跌倒爬起再跌倒爬起原地打转,而是再微小的新选择都在为新我的高楼添砖加瓦。
作为一个经历过无数内耗折磨的人而言,改变人生的唯一思路便是把解决现有的问题变成创造新版本的自己。
解决问题的思路容易出现几个情况:
·解决问题是盯着问题看,大脑会不断沉溺在不愉快的想法中,思维反刍。
·另外大脑的选择的行为永远遵循最小阻力之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增强,行动迅速——问题改善——解决问题的动机变小,行动迟缓——问题重新出现
就像过去的我一直有体重问题,当体重达到一个峰值时就会开始运动和节食减肥,与此同时外界出现另一个过大的刺激时,我会焦虑,为了解决情绪问题我不受控制暴饮暴食,恶性循环。
但创造新版本的自己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目标,用新自动应对模式覆盖旧的应对模式,它不需要你事前想的很清楚,也不可能想清楚。无论在外界有无刺激时,它都能直接指导当下的每一个行为选择。
具体的操作方法也很简单:让自己从此刻起遇到的每个选择题都去选和旧我不一样的选项。
人从每天早晨一醒来其实就面临了大大小小的选择。
是起床还是继续睡觉?“旧我选择关闭闹钟继续睡觉,结果就是昨天的安排今早全部被打乱,那新我就立刻起床吃早饭看会书,还能提前出门在公司附近的公园里散会步。”
是不情愿去公司但又不得不去公司,在通勤的路上机械行走还是把每一次通勤也当作是让自己光合作用的好机会?“旧我一直坐相同的交通工具,几乎不可能遇到什么新鲜美景,那新我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坐坐不同的公交线路,找找上班路上的能量场。”
遇到不想回的消息是直接回复还是假装没看见晚点回。“旧我看到消息不回复但一直惦记着最终还是会回复,说不定见面了还要解释给对方不好的印象,新我看到就立刻回复。”
……
我相信每一次选择不同的选项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平行世界,不断做出和旧我不一样的选择就会生成新的应对模式。比如旧我焦虑就会点外卖,新我如今自动穿上外套出门散步。这种新的自动驾驶的应对模式可能在他人看来是一种自控力,但于我本人而言却是轻松且愉悦的。因为从大脑的角度看,无论是选择刷手机还是出门散步,做任何选择都同样耗能,只不过出门散步能帮助恢复能量。
看到这里的读者是不是脑海里新旧版本的声音开始显露出来:
旧版本的你的大脑又开始喋喋不休企图说服你不要和他作对:怎么可能有用,我才是真实的你,如果不是我的话你现在更痛苦。
新版本的你:太有意思了,从现在开始每遇到一个新选择我就尝试新的选项,想到这里便觉得人生的可能性也太多了吧,期待新的可能性带来新的机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