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广播电视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广播电视台

花光积蓄,背负高额债务……“网瘾老年”深陷直播陷阱?

广州广播电视台  · 公众号  ·  · 2025-03-08 22: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尬演、卖惨、AI换脸
感情骗局
包治百病的“神药”
能保值升值的“古董字画”
......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触网增多
利用直播间“坑老”的案例层出不穷



PART 1
“捡漏、升值、高价回收”——“假古董”直播间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家中老人“痴迷”上了古董直播间,在主播“捡漏、升值、高价回收”的话术催眠下,购买了大量假古董、玉石等商品,甚至有老年人不惜背上高额贷款也要“投资”。


套路一:低价走量,逐步培养购买习惯


老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买这些高价的假古董,此类直播间往往通过低价生活用品吸引老人。一些直播间还通过价格极低产品与高价商品混卖的方式诱导购买。


图片

套路二:剧本演绎,话术烘托紧张气氛


主播们还会通过剧本演绎或“一夜暴富”等话术,引诱老年人入局。

图片

今天以几百、几千元的价格拍下这些字画、纪念币等商品,几个月后主播团队将以几百万的价格回收,或今后将成千上万倍增值,是吸引老人深陷直播间的常见话术。

套路三:规避审查,不断开新店铺


主播通过开小号、新号甚至引流至微信群聊等渠道,分散资金流,规避用户举报及相关审查。


PART 2

一口一个“爸妈”——“卖惨”骗局



主播们常常利用“亲情攻势”拉近距离,一句句“爸爸妈妈”地叫着,然后编造苦情故事,雇演员演绎剧情,装出正气凛然的样子帮他人调解纠纷、解决问题等,打造“正能量”人设。最终把产品融入剧本卖货,利用老人同情心骗取巨额利润。

上海退休后独居的唐女士,关注了一位“正能量情感男主播”。此人每天都会“偶遇”夸张的悲惨故事,并热心“帮助别人”,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直播卖货。

从第一步免费的小红心,到直播间打赏,唐女士在直播间的消费也慢慢多起来,买回来各种玉石手串、项链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养生保健品。

图片

男主播的“售后”服务也很“到位”,他私下加上唐女士的微信,直接叫“妈妈”,并编造各种理由向老人“借钱”:没钱回家,胃癌看病,女友怀孕……

日渐拮据的唐女士也开始向亲戚借钱,亲戚察觉到主播疑似骗子,想去报警,唐女士竟极端地说“报警就不活了,就去跳楼”。

就这样,唐女士辛苦半辈子攒下的养老钱被“干儿子”借了个精光,还欠了不少外债。


PART 3
深陷直播"温柔乡"——刷光积蓄打赏

自从退休后,张剑60多岁的父亲迷上了看直播。张剑注意到,父亲大多数时间都在观看同一位女主播的直播。

一年时间,父亲刷光了自己50万元的养老金。“以前父亲对这样的刷礼物之类的操作并不熟悉,他告诉我,是主播教会他怎么充值、怎么刷礼物。我父亲对这位主播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张剑说。

图片

“主播会打感情牌,说什么老人就信什么。”张剑说,“在直播间里,我爸刷礼物就会得到回应。主播一步步教他,他每刷一次礼物,主播就会跟他‘说情话’,跳‘擦边舞’。”

“这位主播还会连线其他主播‘PK’。我父亲不懂这些,他觉得如果输了真的会有惩罚,为了不让自己喜欢的主播受到惩罚,他就不断地刷。”张剑发现,该主播私下里也与自己父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看了他们的聊天记录,发现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父亲有过退出直播间的念头,但被这位主播劝住了。”张剑说,该主播曾在私聊中告诉父亲“自己离异还一个人带着女儿”,向父亲诉苦并求他帮帮忙,“后来还以退为进,在说完自己生活不容易这种‘心里话’之后让我爸赶紧离开,不要被她拖累,不用担心她”。

经历几轮“情感攻势”后,张剑的父亲选择继续“驻守”,并给这位主播刷了更多的礼物。“这位主播非常谨慎,在我和我爸一次次的交流后他才告诉我,主播教他删除了不利于她的聊天记录和通话记录,而我爸一一照做,就像‘着了魔’一样。”张剑说。


如何提高
老年人对新骗术的认知?



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 齐秀敏:


1、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设 “诱导性消费欺诈” 专章,明确从重处罚;

2、多部门协同,用信息化手段互通线索;

3、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简化老人举报流程;

4、关爱和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开设公益课程,教其手机使用和防诈知识。


图片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 胡钢:


老年人沉迷于直播间的假古董,反映出网络环境下的老年人权益保护问题。“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没有适应新的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节奏和步伐。比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强调网络的分级分类管理,那么是不是可以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无理由退货时间翻一倍;七十岁或者几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绝对的反悔权。”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

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


完善老年人网络消费管理之外,更需要家人、社会帮助老人对新事物树立正确认识。

管的方面,要加大网络消费管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老年人对这些新的兜售、销售模式的认识。既要有宣传,也要有家人对老人的关心,特别是在进行防诈骗宣传时,及时告知诈骗手段中的虚假信息,让老人与时俱进地去更新对社会的了解。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魏万青:


面对层出不穷的诱导式网络消费、网络诈骗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对恶意诱骗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着力解决重点人群触网的安全隐患。同时,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常态化向老年群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对典型不法行为进行曝光,筑牢老年人科学上网“防护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刘诚:


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平台负有重要责任。

平台应对面向老年群体的健康类信息加强审核,持续优化算法设定,不过度向老年人推送同一类型内容。同时,还可对65岁以上用户增设“弹窗提醒”“防沉迷提示”等功能,在大额付款、连续上网超过一定时长等情形下,提醒老人规避风险。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夏柱智:


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更多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年人维系、拓展社会关系,促进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满足其情感、社交等基本需求。此外,还应大力倡导家庭观念,鼓励子女尽可能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提高他们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微信截图_20250308152728.png


1.不论在哪个平台购物,务必选择官方渠道付款,切勿添加陌生微信私下交易!


2.观看直播时,请保持清醒、擦亮双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涉及金钱的打赏和转账等行为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不要轻易下载未知来源的APP,一旦发现被骗,及时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电话报警。


老年人上网时
应警惕直播间剧情
切勿贪图小便宜
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若确需进行转账
也千万妥善保留
原始聊天、转账等记录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上观新闻、法治日报

责编:冯晓蕾


视频推荐

往期推荐

工第一天,龙年第一会!广东,开跑!

“吴彦祖教英语”!网友:是心动的声音
广州一区行分片区暴雨预警!接下来的天气预测→





古天乐、林峯“卷入”涉赌代言?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最新明确!广东上调至......

“辞职发疯戏”火了,一声叹息,打工人集体破防!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